前言
职业生涯新政和熙宁变法(又称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封建王朝为解决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进行的社会改革运动,背景相似,时间接近,经常被史学界讨论。笔者这段时间在连载宋朝的几首文章,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今天谈谈两者的相关性和差异,先看两个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庆历新政
①背景
庆历新政发生在宋仁宗年间,当时北宋王朝的弊病已经暴露无遗,自从北宋建立之期就埋下了祸根,地方官员大肆兼并土地并且贪赃枉法,加上当时正逢天灾,各种赋税苛刻,下层将士和农民生活苦不堪言,无奈之下纷纷揭竿而起形成了一股股强大的武装力量,代表性的有沂州王伦起义和陕西张海、郭邈山起义,对当时宋王朝的统治进行了沉重打击。
农民起义
外部问题更是严重,宋朝一直以来的强干弱枝政策导致守备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东北的辽国和西北的西夏虎视眈眈,连年战乱,宋朝积弱往往最后以失败赔款议和告终,内忧外患之下,一场改革迫在眉睫。
北宋局势图
②内容
庆历新政的发起者是范仲淹,其他重要人物还有富弼、韩琦等人,庆历三年,范仲淹向宋仁宗上书《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揭开了改革的序幕,其中的主要内容有:
(1)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即严格管理官吏晋升调动。
(2)抑侥幸:限制官吏世代继承,即对官员子弟可以直接做官的规定进行限制。
(3)精贡举:管理科举,即改革科举制度。对于考生择优录取,其余则至多给予试用官职。
(4)择长官:慎重选取地方官员,即对于地方官员的派选制度进行完善。
(5)均公田:责其廉洁,即调整官吏们的“职田”过分悬殊的状况,谨防贪污。
(6)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即以组织和鼓励的方式兴修水利,发展农商产业,促进百姓们的生产积极性。
(7)修武备:整治军备,即在民间招募壮士,农忙时搞生产,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在不妨碍生产的情况下提高军队力量。
(8)减徭役:减轻赋役,即将多余的州县裁撤、合并, 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工作岗位,以减轻百姓负担。
(9)覃恩信:取信于民,即将朝廷命令落到实处。
(10)重命令:发号施令严肃,即法令由朝廷统一颁布,各地方必须严格遵守。
上述十条很容易可以看出,庆历新政改革的侧重点主要在于整顿吏治,其中涉及吏治方面的有七条之多,而经济方面只有厚农桑和减徭役两项,另外的一条修武备可以归为军备。
范仲淹
③结果
庆历新政仅仅实施了一年多就被中断,其主要原因在于新政触犯了守旧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了以夏竦为代表的保守派强烈反对,改革派和保守派相争,甚至出现了皇帝最为忌讳的朋党之论,对改革派范仲淹富弼等人各种诬蔑,而宋仁宗并没有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决心,最后改革的主要人物全部贬官,庆历新政只能草草收尾。
庆历新政虽然收获甚小,诸多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却拉开了变法的序幕,对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熙宁变法
①背景
熙宁变法发生在宋神宗熙宁年间,因为变法主要是由王安石发动,所以也叫王安石变法。当时北宋问题更为严重,财政方面连年赤字,甚至达到了一千五百万贯之多,官僚机构人满为患,军队方面更是一塌糊涂,军费在占用全国收入一半以上的情况之下竟然战斗力极差,在和辽与西夏之战中长期处于下风,农民起义不断更是让当时朝政雪上加霜,在内忧外患均迫在眉睫之时,年轻气盛的宋神宗选中了当时极负盛名的王安石,一场宋朝年间空前绝后的大变法一触即发。
王安石
②内容
王安石早在宋仁宗年间就有过上书建议变法的经历,不过当时王安石人言微轻,加上宋仁宗不够热心,所以并未实施,现在得到宋神宗的支持,任命其为参知政事,王安石当仁不让,发动了一场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内容涉及经济吏治军政文化的全方面变法。
- 财政方面
(1)均输法:朝廷方面拨出经费,设置发运使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收购相关物资。目的是为了降低国家支出,减轻农民负担,打击不法商贾。
(2)青苗法:在每年青黄不接或者遇到天灾人祸时,由政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政府收取利息。目的是限制高利贷和土地兼并,并提高政府收入。
(3)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登记造册,并将土地分等规定税额高低。目的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减免农民负担。
(4)农田水利法:政府支持兴修水利,开垦荒田,目的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增强国力。
(5)免疫法:政府雇人承担差役任务,期间给予报酬,不愿意服差役或者农忙时节可以交钱免役。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同时降低农民劳役任务保证生产。
(6)市易法:设立京师市易务,负责收购滞销商品,然后等市场缺货时再售出。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人积压商品哄抬物价,同时协调收支。
- 强兵方面
(1)保甲法:规定十家为一保,每户两丁抽一为保丁,农闲时集中训练,兼巡夜维护治安。并且设立大保长,同保内有犯法知情不报者治罪。既能防止民众暴乱,又能建立军队储备。
(2)保马法:规定民间保甲户自愿养马,由政府出钱,养马可免除部分赋税。目的是为了增加马匹数量,同时减少政府养马费用。
(3)将兵法:代替更戍法,纠正“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4)军器监法:在京城设置军器监,严格管理提高军器质量。
上述是影响最大的财政和军事两方面,其他科举等方面此处不再总结。
③结果
熙宁变法增加了政府收入,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并且对封建地主势力进行了打压,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社会矛盾,改变了宋代以后积弱的局面,但是变法彻底触动了保守派旧官僚的利益,而且变法过程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受到了包括司马光、韩琦、富弼等人在内的强烈反对,双方明争暗斗关系十分紧张,变法之中的几项措施又激起了民心不稳,宋神宗抵不住压力开始动摇,严重阻碍了变法的实施,后来宋神宗去世,哲宗继位起用保守派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部废除,史称“元祐更化”,熙宁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三、两次改革区别
①庆历新政的核心是整顿吏治,熙宁变法的核心则是经济方面,庆历新政虽然提出的吏治改革措施虽然很具体,但是收效甚微,其力度远不如熙宁变法。
②两次改革的支持者和发起者态度不一样,庆历新政并未得到宋仁宗的大力支持,宋仁宗还是比较保守,范仲淹等人虽然心系天下,但还是不想触及官僚的基本利益,其变法决心和王安石不能相提并论。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民言不足恤”的豪言,这在当时是大逆不道的说法,其背后的支持者宋神宗也远比宋仁宗有魄力,所以熙宁变法相对来说更彻底。
③熙宁变法之背景比庆历新政之时更紧张,变法也更迫切,北宋积弱已久,到了神宗时期已经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压力前所未有,这也是熙宁变法更为深刻的客观原因。
④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的时间很接近,庆历新政的主要改革者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到了熙宁变法时都变成了既得利益者,也就是成为了保守派,和王安石针锋相对,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其主要原因还是个人的局限性和阶级的矛盾性。
⑤从结果来看,庆历新政可以说收效甚微,其核心整顿吏治也并没有多大改观,期间形成的朋党之争更是有恶劣影响。而熙宁变法则效果显著,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北宋问题,但是熙宁变法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到了最后变法阻力过大,加上变法派内部矛盾重重,用人不当,其改革完全背离了初衷,甚至被居心叵测者利用变成了与民争利的手段。
总体来看,熙宁变法无论规模和影响都比庆历新政要大的多,在历史上的地位也更突出,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是历史研究者的一个大课题,在以后的文章中,我会继续深入研究,希望大家关注。
主要参考资料:
《宋史》脱脱
《东都事略》
《中国历史·宋史》陈振
《细说宋朝》虞云国
1.《北宋时期两次重大改革研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宋时期两次重大改革研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l/320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