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们做过体检或者去过医院,最常见的检查就是血常规。为什么这次检查如此重要,它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相信每个拿到血常规报告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疑问。
上周给大家看了一下科普,了解了| X线、CT、核磁共振、b超的区别,最后搞清楚了。今天小艺给大家介绍一下血常规检查项目的正常参考值和意义。
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正常参考值:80-94fL
临床意义:如果贫血患者的MCV值低于或高于此值,应考虑诊断为小细胞色素沉着不足性贫血(最常见的疾病是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正常参考值:手动方法:27-31皮克(1.7-2.1 fmol);血细胞分析仪法:27-34pg;;新生儿:23-30皮克(1.5-2.0 fmol)
临床意义:
1)减少:单纯小细胞贫血,小细胞色素沉着不足性贫血。也见于缺铁、慢性失血、口腔炎腹泻、胃酸缺乏、妊娠、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和局部红细胞性贫血。
2)升高:常为大细胞贫血。见于恶性贫血、叶酸缺乏、慢性饥饿、网织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3.血红蛋白
正常参考值:男性:120-160克/升;女性:110-150克/升;新生儿:170-200克/升;儿童:110-160克/升
临床意义:
1)生理增加:新生儿、高原住宅等。;
2)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3)减: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失血后等。;
4.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自动血细胞计数器:(0.04-0.5)*109/L(40-500/mm3)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急性感染、重症、血液病、组织坏死、脑出血、脑肿瘤、恶病质、恶性肿瘤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严重感染、特殊感染、血液病、无脾症、先天性疾病等。;
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正常参考值:< 0.15 (< 15%)
临床意义: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见于缺铁性贫血。
6.淋巴细胞百分比
正常参考值:20%-40%
临床意义:
1)增加:见于病毒感染、肺结核、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肉瘤。
2)减少: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7.红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公(4.0-5.5)* 1012/L;女性(3.5-5.5)* 1012/l;新生儿(6.0-7.0)* 1012/升
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增加,这可以在以下情况中看到:
慢性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心力衰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和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肾癌、肾上腺肿瘤;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会引起红细胞增多症;高山居民和新生儿的生理机能增强。
2)在下列情况下可以看到红细胞计数的减少:
各种贫血;各种原因(如产后、手术后)、严重寄生虫病等引起的大量失血。;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8.血小板比容
正常参考值:0.11-0.28
临床意义:
低水平常见于一些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和化疗后骨髓抑制。
9.白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成人(4.0-10.0)* 109/L;儿童(5.0-12.0)* 109/l;新生儿(15.0-20.0)* 109/升
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可以指示涉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1)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白血病等。
2)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和某些抗癌药物的使用。
10.单核细胞计数(m)
正常参考值: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1)增加: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和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2)减少:无重要临床意义。
11.淋巴细胞计数(l)
正常参考值:淋巴细胞0.2-0.4(20%-40%)
临床意义:
1)增加:见于病毒感染、肺结核、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肉瘤。
2)减少: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1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正常参考值:50%-70%
临床意义:
1)增加: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塞、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疟疾和粒细胞缺乏症。
13.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正常参考值:32%-36%(320-360克/升)
临床意义:
1)升高:色素沉着性贫血、严重呕吐、频繁腹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力衰竭等。
2)减少:小细胞色素减退性贫血。
14.中性粒细胞计数(n)
正常参考值:0.5-0.7(50%-70%)
临床意义:
1)增加: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白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抗癌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
15.血小板计数
正常值:100-400× 109/l。
临床意义:
1)低于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症。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患者容易发生内脏出血,应卧床休息、在急诊室观察或住院治疗。排除药物和病毒感染、白血病、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继发因素的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是最常见的单纯性血小板减少症,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正常,应结合骨髓和血小板抗体明确诊断。
2)血小板高于400×109/L时,称为血小板增多症。当血小板高于800-1000×109/L时,应考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但炎症、缺铁、肿瘤等次要因素应常规排除。
16.血细胞比容
正常参考值:
1)男性:0.40-0.50(40%-50%),平均0.45
2)女性:0.37-0.48(37%-48%),平均0.40
临床意义:
特异性产物的减少见于各种贫血、癌症和贫血;脱水、急性心肌梗死和红细胞增多症增加。
此外,在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时,往往需要测量红细胞压积作为参考。
17.平均血小板体积
正常参考值:6.8-13.5fL
临床意义:
1)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加,见于血小板破坏过度、骨髓代偿功能良好的患者,是反映造血功能抑制消除后造血功能恢复的首要指标;
2)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少,可见于骨髓造血功能差,血小板生成减少。
18.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
正常参考值:0.5%-5%
临床意义:
1)增加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皮肤病、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霍奇金病。
2)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重症大叶性肺炎、伤寒、猩红热的发病率。
19.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
正常参考值:0-0.01(0-1%)
临床意义:
1)增加: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骨髓纤维化和一些转移性癌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粘液性水肿、溃疡性结肠炎、过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减少:见于即刻过敏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过量、应激反应、甲亢、库欣综合征等。
临床上常采用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来区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白血病样反应,观察过敏反应。
方便添加医疗微信微信官方账号(medtap),关注后有癌症信息|患者交流|病情解答,欢迎咨询!
1.《单核细胞百分比低 「血常规」解读,终于找到最全的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单核细胞百分比低 「血常规」解读,终于找到最全的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02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