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奥运会闭幕式将留给下一届主办城市8分钟。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是由下届冬奥会主办城市北京带来的文化表演,向世界展示新时代无与伦比的中国风,发出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邀请函,标志着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周期。
擅长用“海上战术”表现宏大场景的导演张艺谋,抛弃了以往的创作方法,减少了当天演出的演员数量,采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世界上最大却最轻的熊猫木偶、能与人共舞的机器人、能实现透明图像显示的冰屏、先进的影视虚拟制作技术、数字化表演与模拟技术...14年前雅典冬奥会“北京8分钟”里的京剧、红灯笼、茉莉花。今天的互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更显示出自信的中国力量!
智能透明的“冰屏”
在《北京八分钟》的舞台上,24块大屏幕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美好形象,成为表演中的亮点。这些近乎透明的屏幕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冰屏”。这种源于中国的创新设计可以实现透明的图像显示,效果更加透明和智能。获得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
“冰屏”R&D团队负责人、深圳市一品广电有限公司北京文艺演出项目总监黄庆生表示,想要在屏幕上达到想要的效果,是白雪和透明冰,这对于LED显示技术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难度。
“我们以前没有这样的产品,我们也不例行生产。”黄庆生表示,根据导演团队的要求,单屏尺寸达到1.5米,两屏长度为3米。如果中间没有柱子,很难稳定。另外,LED屏幕越长,颜色一致性越差,后面的灯光颜色也会不一样。为了参加8分钟的演出,团队进行了专项技术研究,不仅生产出了规格更高、技术更好的产品,还同时进行了技术升级和更新。“目前的‘冰幕’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次我们做了一个3米长的屏幕,中间没有横梁。这项技术应该是目前世界第一。”
为了保证屏幕能够抗风冻,所有的屏幕都经过了风洞和冷库的测试,风洞测试达到了15m/s的风速要求,要想这么稳定,后面的卡槽一定要做好。结构非常精确,卡槽到屏幕的距离可以用微米来计算。
北京8分钟表演提出的技术要求也推动了这种显示屏技术的创新。
机器人和演员跳舞
现场除了24名轮滑选手外,还有24名动作灵活的移动机器人背着“冰屏”跳出华丽的舞步。他们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动作,还与现场演员和地面投影一起表演,也实现了技术领域的升级和创新。
机器人R&D团队负责人、沈阳宋新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移动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张磊告诉记者,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首次在国际比赛中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这次他们主要在技术上实现了两个突破:
首先是机器人导航更准确。从机器人控制的角度来看,演员和机器人之间穿梭互动频繁,表演场地光线干扰多,要求机器人看得远、看得清,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快速适应和调整。
“我们其实用的是激光导航,我们用的是二维先导导航技术,导航距离很远,和之前所有的项目都不一样。演员在场景中不断穿插,我们的机器人也在不断移动,所以经常会有一些遮挡。那么我们就要克服这个困难,这样我们的算法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快速的重新定位,不管是有遮挡还是有时候目标丢失。这是一个突破。机器人完全按照编程的路线和计划行走,人根本不操作。”
其次,与常用的工业机器人相比,这种“演员”机器人更加复杂和灵活,包括在行进过程中的旋转和摆动,以及与演员合作做出花式动作。
“这些新的技术要求也给整个R&D团队带来了挑战,要求我们在设计程序时不断改进算法。”张磊说,“团队只用了两个月就决定参加排练。所有成员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定制出可以参与表演的机器人。”
采用新材料的2.35米熊猫木偶仅重20公斤
整个表演过程中的两个“滑冰”熊猫木偶令人印象深刻。张艺谋阐述了这一创作,称熊猫是中国的重要形象象征和文化使者。
在舞台上,演员应该穿着中国最大尺寸的熊猫木偶表演轮滑,所以木偶的重量需要很轻。四川省南充市木偶剧院的导演唐说,仅仅一个减轻木偶重量的要求就让他们的团队熬了几个晚上。“我们初选做的材料七八十斤,离标准还差得远。后来我们不断尝试新材料,慢慢降低木偶的重量。”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生产团队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他们在选材上尝试过人工纸藤、天然白藤、竹条、铝合金线、碳纤维条、PVC仿真藤等材料。经过反复对比和数百次测试,他们最终决定将铝合金管和碳纤维条结合起来,以配合LED灯的制造工艺。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丁团队基于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双目增强现实智能眼镜,对道具“大熊猫”进行了“视觉改造”。大熊猫道具的外部摄像头配有云台,与内部演员的智能眼镜相结合,解决了大熊猫道具中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由于内外光线的差异而限制观察外部环境的问题,使演员可以随意观察大熊猫道具内部的外部环境。
石墨烯智能加热服帮助演员抵御严寒
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展览在韩国当地时间晚上8点举行,当时气温降至零下3度左右。为了让演员保持冷暖,创作团队采用石墨烯智能发热服,保证演员在穿着单薄的服装时不会冻伤。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超高强度、超高热导率的纳米材料,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基于石墨烯的特性,中国研究人员开发了超薄透明石墨烯电热薄膜技术,用于智能设备制造,并在国外申请专利保护。
“演员的服装轻薄,可以灵活移动。同时,无论是排练场地还是平昌闭幕式,天气都很冷,石墨烯服饰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和取暖作用。“来自深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石墨烯团队负责人李表示,根据环保要求,服装也可以做相应调整。”我们最初的设计要求是在零下5度的环境中继续加热8分钟。后来考虑到等场等因素,调整到零下20度升温4小时。"
李表示,该团队在模拟零下20度的条件下进行了真实生活实验,以确保调试的可靠性。“在加热效果达到要求的同时,还必须保证材料的安全性、电池寿命和服装的舒适性。”
影视虚拟制作技术和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
针对《北京8分钟》参与元素多、创作流程复杂、排练关联性高等特点,北京理工大学虚拟视觉团队利用影视虚拟制作技术和数字表演与模拟技术,专门创新开发了文化表演排练系统和培训排练与数字验证系统。这两个系统可以根据演出的创作方案模拟艺术表演的全过程,保证了前期创意设计和现场排练的顺利进行,赢得了导演组和参演演出团队的一致好评。
剧场演出预演系统以直观的界面和图纸、视频等各种数据输出载体呈现各种待选演出方案的真实效果,帮助导演对演出方案进行控制、决策和改进,从而确定最终的方案。
训练排练及数字验证系统将创意数据转化为执行数据,引导表演元素进行排练,及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空。同时,它将执行过程中修改的执行数据与表演元素同步,帮助导演实时观察演员和道具的形成状态以及演员的姿态,从而指导后续节目的安排。演员可以快速直观地了解自己与理想运动轨迹的偏差并进行修正,实时快速地熟悉表演方案。
1.《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周期 8分钟展现了更加自信的中国力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周期 8分钟展现了更加自信的中国力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03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