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民法院的创新工作,网格辅助司法服务机制应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强化优化流程机制。
司法服务是人民法院审理民商事案件的重要程序性事项,也是提高审判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司法需求的提高,服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民法院公正和效率的瓶颈。充分利用网格辅助司法服务模式,利用覆盖面广、熟悉网格地区社会状况和舆论、工作时间灵活等优势,线上线下努力,缩短服务时间,节省法院人力资源,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打通基层村(居)的“最后一关”
作为人民法院的一项创新工作,网格辅助司法服务机制应充分发挥快速发现当事人下落线索的优势,同时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强化优化流程机制,实现“无失踪人员”、“无地址死角”、“避无可避”的理想状态。
第一,重视对网格人员的交付业务培训,提高一次交付的成功率。鉴于电网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新的电网工作人员对司法服务不熟悉,人民法院应积极建议政府部门将法院服务工作纳入综合管理电网工作人员工作手册,并将司法服务的协助作为电网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求。同时,法院和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共同定期组织网格成员培训,学习人民法院制定的交付指导文件,指派有经验的法院干警和高级网格成员讲授交付要求、流程标准、问题应对、应急处理等交付技巧,让新网格成员及时掌握工作要求,解决交付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专业技能。
第二,人民法院要主动加强与政府综合管理部门的沟通,确保司法服务的正常发展。网格作为基层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新模式,运行良好。但是在运营实践中,也有个别电网工作人员懒于协助交付和应对事情的情况。人民法院应完善网格辅助司法服务评估机制,法院和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应将网格成员的服务工作纳入评估和年度综合管理评估内容,并将评估结果与网格成员的月度质量和效率奖励挂钩,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充分发挥网格成员“带路、提供线索、见证留置、证明行踪”的作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以信息化为起点,进一步加强网格数据共享和深度利用。网格治理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基础数据,包括人口信息、联系方式、住房情况等。人民法院在推进智慧法院建设过程中,应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注重加强审判执行案件数据信息与政府网格数据的共享对接,打破信息孤岛,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的流动和利用。一方面可以完善和丰富网格化的数据量,优化数据结构,相辅相成,实现更精确的人像,准确锁定当事人的位置。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地利用相关数据的功效,开发基于网格的配送辅助小程序,实现配送模式智能推送、配送难度智能判断、配送情况实时反馈、配送质量和效率自动统计等功能。,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共建、治理和共享中的作用,使双方数据深度利用效率更加突出,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加突出,促进司法交付工作和政府综合管理工作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1.《协助 法院实行网格化协助送达机制助力解决执行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协助 法院实行网格化协助送达机制助力解决执行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081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