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番禺分会在哪里?《广州市志》第十五卷和《广州市红十字医院志》都记载了红十字会番禺分会在同福街的地址。我和朋友去了几次海庄公园旁边的同福街,发现编有“没有”的门牌号很少。x同福街”。当时我就猜到了,宝岗大道建设的时候可能会把协会所在的那段同福街拆了。
但这个猜测并不准确。为了验证一些早期民间组织的立场,我借用了1925年在《广州市公报》上发表的《治安报告》,其中有一份《广州警区十四年会所调查问卷》。转到第十一区(河南),看到中国红十字会番禺分会的正式注册地址是“同福溪六号”。我的第一反应,今天以为是同福西路,但冷静一想就觉得不对。1925年,没有“同福西路”这个名字。南华路和通福路建于1930年或更晚。
至此,旧地图立刻派上了用场。手边有一本1924年的《广州路最新全图》,用放大镜拍的。在相当于红十字医院急诊楼的位置,竟然是“通福街以东”;今天,在通福西街的位置,写着“关于通福西”。“约”字是广州街巷名称中常用的词。后来有的改成了“街”字,比如“丰源北约”改成了“丰源北街”。事实上,“曰”与“曰”是共通的。
再看另一张民国初年的地图,更有惊人的发现。根据红十字医院医院的记录,红十字医院建在原海光寺僧人骨灰埋葬的普通塔附近。这张地图直接画了一个方框,里面六个字是“普通塔和和尚墓”。普通塔正对着一条南北向的街道,写着“通福街”;普通塔北面东西方向为“通福东契”;西侧的街道和小巷没有标记。与1924年的地图相比,他们是“与伏羲约”。
到了这一步,可以说真相大白:过去的数据说红十字会在“通福街”,与《治安报告》中的“通福西六号”并无冲突。前者,总的来说就像我们说的广州酒店在海珠广场。后者是公安局的正式登记地址,要求准确,就像广州宾馆位于“齐一路2号”一样。两者都是真的,但后者更符合现代人的习惯。
从宝岗大道上的“李富林大厦”往北走,拐进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呈现出民国初年的景象,但时间的流逝,让蓝红色的砖墙显得有些“憔悴”。同福西街6号,毗邻toNo。4-1和4号是细蓝砖墙。最东边的2号碎石遍地都是,不知道是不是准备拆了。1925年至今已经88年了,不排除门牌号会变。所以现在的通福西街6号不一定是番禺分局的旧址。
那么,东边海庄公园旁边的“同福街”是什么?我认为1930年左右,由于修建新路,红十字医院旁边的通福街被拆除重建,东部新开了一条“福昌路”;如今红十字医院急诊大楼与同福西街之间的宽阔通道,是原同福街南段的遗存;海光寺一侧的街道(紫莱街对面)更名为同福街。
历史修复
中国红十字会的革命传统来自广州
说到中国红十字会的历史,主流作品都会谈到1904年成立的“上海环球红十字会”,而广州大多被忽略。上海红十字会是由清廷官僚沈敦和和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共同发起的。后来盛宣怀、吕海桓等高官成为总统,拥有清廷官员和来到华西的民众共同控制的财产。这是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官方”传统。
广州红十字事业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反清、抗外侵略的民主革命色彩,中国红十字会的革命传统就来源于广州。1897年在伦敦受尽折磨后,在广州姬伯医院学医的孙中山受伦敦红十字会医生柯世斌的委托,翻译了《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并在英国出版。这是中国红十字会最早的文件之一。
1904年,上海的《申报》发表了《中国是否适合加入红十字会》一文,指出“孙文翻译的《红十字会第一法》对救助伤员也相当有用。”(迟、郝如意《孙中山与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载《中国红十字会百年往事》)这时清政府还在找“孙文反党”,而“申宝”却公然为之睁大眼睛,清廷根本不认为是同一个人?
1904年成为中国红十字事业的第一年,这是由于日俄战争的爆发。日本和俄罗斯在中国土地上的杀戮给东北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沈敦和在上海发起成立东三省救世红十字会,但未能获得日俄交战各方的承认,故改为上海世界红十字会。
1904年3月,陌生的广州女孩张只身来到上海,这也是中国红十字事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张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从小在医院学医。他是孙中山的“师妹”。姬伯医院附属西医学校是中国现代革命的摇篮。孙中山和郑世良都是这个学校的。“东西方药局”合伙人尹,助教。张1900年毕业,随即在豫南诸永边创办“扶南医院”,给医生送药;同时,她创办了女子教育学院,致力于女子教育。
张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在广州行医时,每天穿西装打领带,坐四人抬的藤编轿子,在轿子上读英文书,前呼后拥;有时我把脚伸出藤轿子,路人侧目而视。她故意做这个手势,只是为了表明女性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为什么张突然离开广州去上海?当时有传言说她是因为惩罚女学生引起的骚动而离开的。据她后来的自述,是“我是被自己的官绅赶到上海的。”其实她正准备经由上海加入日本红十字会,去东北战场当救护车;到达上海后,有人劝他不要留下来。这一点在1904年《上海大陆杂志》第三期上有明确记载,由革命家秦立山主编。之后她在上海创办了中西医院和上海医院。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黄兴从海外归来,准备前往武汉指挥战争,苦于无法突破清廷的封锁。黄兴的妻子许韩综是张朱军的密友。她在广州一起倡导新学,后来参加革命。张当时正在组织红十字救援队,听到这个消息后,他虚构了黄兴作为救援队员,掩护他顺利到达武汉。由张、率领的救援队抢救出大量伤兵,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授予荣誉称号。
创始人Madachen
1904年张离开广州时,她创办的医院是否被废弃?也不是。医院由广东省红十字会接管,其创始人是马达陈和吴。1905年,红十字会更名为广东省红十字会,经两广总督顾问部批准立案。
马达钦是1905年广州抵制美货的主要领导人。近年来,美国的排华越来越激烈。华侨冯自杀以警醒国人,沪、广商人展开抵制美货活动。广州回美拒签运动的领导人是红十字会创始人马达钦、《时事画报》主要画家潘大伟(潘)和民国元年任国联广东支部部长的烈士。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的女儿、陆军部长爱丽丝计划访问广州。《时事画报》同事画了《乌龟抬美人》,画的是四只乌龟背着一个女扮女装的,意思是谁抬美国人就是乌龟。当时除了步行,陆路运输都是汽车。马、夏、潘把这幅漫画到处张贴,到处发表讲话,在全市引起轰动。广州轿夫拒绝为美国人抬轿子。在外交压力下,两广总督岑春煊逮捕了马、夏、潘。
广州士绅强烈抗议岑春煊的外敌入侵并进行营救,最终三人获释出狱。从《时事画报》的一幅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学生去南海县府迎接出狱的马达钦,马做了即兴演讲。
1909年,停泊在大沙头的一艘妓女船发生火灾,烧毁30多艘船,数百人被烧死淹死。马达钦听到消息后,带领红十字会同事赶赴现场救援,接走9名溺水人员,现场救助8人。他秩序井然,工作繁忙,受到媒体的高度赞扬。(1909年2月7日声明)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马达钦奉孙中山之命,率领150余名红十字会医务人员赴上海、南京参加北伐。救援队参加了徐州、宿县等地的战场救援。马达钦日以继夜地努力工作,由于不断的过度劳累而病倒,不幸去世。广州红十字会似乎没有对这位创始人的生平做过深入的研究;今天我们能找到的只有非常简单的介绍。
你知道的单词
孙中山的“博爱”是写给番禺红十字会的
广州红十字会由1916年中国红十字会广州分会河南分会更名为1918年中国红十字会广东河南分会,1919年中国红十字会番禺分会,实际上就是今天广州红十字会的前身。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开设办事处,宋庆龄动员番禺支部组织医疗队奔赴粤北前线,成为番禺、南海、顺德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大约在这个时候,宋庆龄让孙中山为番禺红十字会写碑文,孙中山写下了“博爱”二字。
“博爱”一词墨宝后来被中国红十字会用作杂志的名称,并印在杂志的封面上。孙中山题字的顺序是从右到左,这是中国书法的传统习惯;红十字会把这两个字颠倒过来,丢了真面目。博爱杂志封面设计很花里胡哨,经常印上一个时髦的女孩,与孙中山先生题字的初衷相去甚远。红十字会似乎不太在乎自己的形象。孙逸仙见他碑文倒贴,不知道会不会跳起来说:“会!反转!”
在谈论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历史时,主流作品会谈到1904年成立的“上海环球红十字会”,而广州大多被忽略。鲜为人知的是,广州红十字会的事业,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反清抗外的民主革命色彩。可以说,中国红十字会的革命传统起源于广州。
1921年孙中山的题词“关怀人道”赠给红十字会番禺分会,宋庆龄时任该会名誉会长。原名粤东红十字会,1904年与上海市红十字会共同成立,1905年更名为粤东红十字会,是中国最早的两个红十字会之一。创始人马陈达是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领导者。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同盟会下令率领医疗队北上江苏,积极参加战场救治。他在南京因过度劳累而去世。
1.《广州红十字会 中国最早“红十字会番禺分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广州红十字会 中国最早“红十字会番禺分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205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