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虾白斑病(WSV、WSBV或WSSV)给亚洲对虾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下,这种疾病的危害并没有显示出减轻的迹象。这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无所事事地等待,我们必须探索新的耕作技术。
研究结果和生产经验表明,白斑病的爆发主要受病原体、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的制约。没有这种病毒的存在,就不会发生白斑病。但感染的对虾如果环境条件好,营养充足,可能不会死亡。在目前的条件下,完全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是相当困难的,因为目前没有白斑病病毒的虾苗是无法大量生产的;其次,当整个海岸和虾池受到病原体的严重污染,存在大量的病毒宿主(海洋甲壳动物)时,要彻底清除病毒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通过增强对虾体质,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达到防病的目的,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虾池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含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环境因素。导致虾白斑病爆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了解这个问题对于预防白斑病的爆发非常重要。在这里,我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专家学者进行讨论。
根据群众生产经验,白斑病的爆发和死亡主要与以下环境因素和耕作活动有关:
阴天暴雨,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池水清澈,轮虫等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水体大规模变化,水质和沉积物污染严重。
由于停电或机械故障,集约化养殖池富氧终止。
一般在上述现象发生后2-3天,对虾发病和死亡可能相继发生。这些环境因素和养殖活动的变化只是表面现象,它们的共同本质是这些环境因素和养殖活动的变化会导致养殖池塘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降低。比如阴天和暴雨时,由于氧分压降低,光合作用减弱,溶解氧会降低;大量的浮游植物突然死亡,使水体失去了氧源,它们尸体分解造成的耗氧量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当轮虫、毛虫等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不仅会吃掉水中的产氧浮游植物,还会因自身耗氧量而使水中溶解氧急剧下降,由于沿海虾池密集、虾池污水排放、潮间带海水浑浊、光合作用差,其溶解氧往往低于池水。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水分变化也会导致水中溶解氧的减少;池塘水质和沉积物的恶化,必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产生大量有毒物质;曝气器的中断必然会减少集约化养殖池中的氧源,降低溶解氧。在生产中遇到上述情况时,对虾往往会在几天后死于白斑病。虽然环境因素很多,但其本质只有一个,即溶解氧的减少,溶解氧是水环境中最重要的胁迫因素,也是导致对虾白斑病爆发的主要环境因素。
为什么白斑的发生对低溶解氧特别敏感?这可以从疾病的病理方面来解释。蒋景英(1996)指出,病毒首先侵入对虾鳃,引起鳃部病变,然后侵入人体血液,引起心脏和血细胞病变。同时也侵入皮下组织、造血器官、触角腺和消化系统的上皮结缔组织。鳃病变影响鳃内的氧交换,而心脏和血液病变削弱氧转运。众所周知,氧气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缺氧必然会影响虾的新陈代谢,降低虾的抗病能力,为病毒的繁殖创造条件,从而导致被感染的虾迅速生病死亡。另外,水质不好,尤其是水中氨氮含量增加,也会降低对虾的抗病能力,导致对虾发病。充足的溶解氧还可以氧化水中的氨等有害物质,改善水质条件,为对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增强其抗病能力,预防疾病。
因此,预防白斑病的技术措施不仅是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或尽可能控制病原体的现有水平,而且是提供优质饵料和强力增氧。比如天津汉沽使用了比一般养鱼大一倍的曝气器,可以有效降低对虾发病率,单位面积对虾产量可达6000kg/ ha,最高可达12000kg/ ha。通过增加氧气,虾池中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养虾期87-159天,成活率43-82%,产量2300-2700公斤//公顷。陈宏成,台湾省(1997)养殖斑节对虾。通过强氧化作用,早晨溶解氧含量至少保持在5.9毫克/升以上,斑节对虾产量达到18200-20000千克/公顷。在泰国,虾病严重的情况下,养虾还是可以维持的,这也和强氧合有关。现在大部分曝气机的水车都是从2-4增加到10或20。
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邦邦商城,了解更多“邦邦黑”、“邦邦魔盒”等水上智能设备。
1.《南方渔网 对虾爆发疾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南方渔网 对虾爆发疾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208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