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一些“特殊”的百年名校,校长是外国人,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学生;他们有中式的教室和校舍,但采用西式的学科教学课程。本期我们走进几所屹立数百年的著名教会学校,看看他们的“前世”。
北满女子高中
女性散文名篇
1914年秋,一个刚从山东烟台搬到北京的女孩,在叔叔的带领下,被送到当时北京著名的女子教会学校北满中学。几年后,当她离开学校时,她已经从童心褪去,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才华的年轻人。
她进入燕京大学学习,去美国学习,出版了许多文学作品...她的生活达到了顶峰。在她进入北满女子高中半个多世纪后,2003年,她的母校开设了一个以她命名的班级。她就是冰心,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著名散文《小橘灯》的作者。
北满女校作为北京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女子教会学校,享有良好的声誉。它是由美国公理教会传教士裨治文的妻子伊莱扎·伯曼于1864年创建的。学校刚建的时候规模不大,学生都是基督徒的孩子。宗教氛围非常浓厚。圣经班、圣经学习班和主日崇拜是学生的必修课。
但是,经过几次教学改革和学校重建,到1905年,学校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大学课程,课程体系也借鉴了欧美学校,开设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科目,但教会学校严格的纪律和优秀的校风仍然流传下来。
据冰心晚年回忆,1914年刚到北满的时候,她不是很适合学校生活,但给她印象最深的是“很拘谨严肃,穿着蓝绿相间的裙子,很朴素。”也正是教会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特点,使冰心一生中第一次接受系统的科学教育。
《冰心传》里也有记载,冰心学生时代很爱学习,所以成绩一直很优秀。她的圣经和英语课几乎都在95以上,作文老师甚至给了她100加20的高分。至今,她的成绩单仍保存在北京市第166中学(更名为北满女子中学)的档案中。
于颖学校
男人爱国自强
距离北满女校只有一墙之隔的是一所屹立了数百年的教会学校——于颖学校(今北京市二十五中)。1864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立,只收男生。起初,这所教会学校的校长都是美国人,直到1918年,学校才陆续任命中国基督徒担任校长。
作为相邻的教会学校,伯曼女子中学和于颖学校不仅共用校舍,而且在教育和教学上始终并肩发展。如今,北京第二十五中学(更名为于颖学校)的校园里仍然有许多古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逸夫楼和湾畔楼。
在一些地理和建筑史料中,北满女子高中和于颖学校的校舍原址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朝。据说这个地方原来是明朝嘉靖年间宰相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的住处。清朝初期,它给了顺治皇帝的同妃,康熙帝的母亲佟佳氏的家人,所以被称为“富通”。
虽然是教会学校,但于颖学校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进步思想。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在学校演讲。1933年,冯玉祥还为学校题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深重之难,山河断裂,英国留学生教育,救国之需,每年举办刊物,如《结束军队的策略》”,鼓励大学生开展抗日爱国运动。
怀子书院
天生红色根据地
除北满女子中学和于颖中学外,还有1871年由美国基督教美裔协会创办的附属于北京崇文门内教堂的怀书院,后更名为回文书院,是北京书院的“前世”。开学的时候只有4个学生,美国牧师Ja Philip是校长。
汇文学院作为教会学校,也开设了不同的分科教学课程,但不同的是,经过最初的发展,很快建立了详细的分级教学体系,不仅在中学将学生分为普通班和特殊班,还增加了大学课程。1916年与华北联合女子大学、通州联合大学合并,形成燕京大学。
虽然是教会学校,但汇文中学(更名为汇文书院)已经成为爱国名人成长的“红色基地”。
据有关史料记载,1926年,19岁的彭雪枫在汇文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母校党支部书记,负责组织该地区的学生运动,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毕业时,彭雪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民国北平大学中文系,但因无力支付学费而无法入学。
教会学校是教育在国家和社会改革发展中的产物,在历史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是很多人学习不可磨灭的记忆。事情变了,也许老人的场景已经不存在了。然而,这些有着百年历史的教会学校继续以新的面貌教导和教育人们,向世界讲述他们的昨天和今天。
1.《北京智障学校 在北京,有一些“特殊”的百年学校,你肯定想不到!| 史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智障学校 在北京,有一些“特殊”的百年学校,你肯定想不到!| 史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23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