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是新引进的研究生心目中的一座大山
你现在爬到哪里了?
今天,小杜继续和你一起爬山。
这座山叫“抗战时期的新闻”
1 时间轴国民党控制区
《王久日报》,1937年8月
1937.8年3月“抗日战争”
1938.1新华日报
1938年3月《庆忌》
1938.10中国新闻社
解放区
1937.1新中国日报
1937.1新华社
1937年4月《解放》周刊
1940.9《金穗日报》
1941.5解放日报
2 真题集一、安徽大学
雪硕
上海文化救国会机关报。1937年8月24日成立于上海。《王久日报》实际上是国共两党联合创办的报纸,包括共产党、国民党和爱国抗日人士。总裁郭沫若,总编辑夏衍。当时有很多名人自愿投稿,如宋庆龄、冯玉祥、邹韬奋等。
它突破了当时一般报纸的风格,不刊登中央社和外国通讯社的消息,主要是特写、长文、评论、特写和文艺作品,在当时被称为“报刊杂志”。坚持抗战旗帜鲜明,经常发表精辟的战局分析和战场采访,深受读者喜爱。
2.《第三抗日战争杂志》(上海)
1937年8月19日成立于上海,由著名新闻出版家邹韬奋主编。这份报纸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紧急时期的需要。对国内外时事的系统报道和评论,主要反映了抗战时期人民的呼声,发表了共产党对时局的宣言。每一期《战局一瞥》和战争简讯都很受欢迎。
在租界当局的压力下,改名为“抗战”,后迁至武汉和李公朴的《民族周刊》,并入《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第三期和《生活周刊》《大众生活》一脉相承。它之所以受读者欢迎,是因为它以关注读者、服务受众为办报原则。
3.新华日报
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大型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成立,由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后由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潘子年任主席。四版每天都有社论。前半版是社论的固定位置,后半版是广告,第二版是国内新闻,第三版是国际新闻,第四版是Unity的副刊和读者信箱。
武汉期间:
该报的主要成果是宣传了持久战思想,发表了毛、周、刘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文章。根据毛的《论持久战》,发表了许多社论,批驳了“亡国论”、“速战速决论”的错误论点,说明了抗日战争的前途,增强了国统区人民对抗日战争的信心。他还积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向国统区人民报告。八路军、新四军的光辉业绩也如实地报道了国民党在台儿庄等战役中的英勇战斗精神。这种真诚的态度赢得了国控地区人民的信任,扩大了党在国控地区的影响。
同时,由于王明路线在武汉阶段的错误,王明错误的右倾投降主义思想也被宣传出来。
重庆时期:
1938年10月25日,武汉迁至重庆继续出版。重庆时期环境比较艰苦,国民党限制办报。
其中,国民党的控制手段有:
(1)控制报道内容,他们根据《战时出版物审查办法》和《禁止装载标准》等法律法规强行投稿,任意删改、扣压稿件。
②控制出版发行,严格控制报摊和邮局,限制发行。同时,大量收购,集中焚烧。偷偷点了各种机关、学校、工厂等。禁止订阅《新华日报》。
(3)控制材料来源,采取少供应或不供应纸张。
《新华日报》反对国民党非法行为的斗争;
(一)反对反动顽固派的合法方法。
(二)如有必要,抵制起诉,反对国民党的新闻统治。
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领导下,重庆《新华日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是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心中的灯塔。报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它按照“合理、有利、克制”的原则,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顽强的斗争,成为插在国民党心脏的一把尖刀。
在言论和新闻报道方面,重庆《新华日报》始终坚决反对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制度。除了“拒绝检查”,经常用“暴力检查”来揭露国民党新闻检查制度的弊端。所谓“暴力检查”,就是在报纸上开一个“天窗”,故意留下空被检查人员删除内容的白页,或者在空白页上贴上“本节符合检查”、“删除”、“遗漏”等字样,公开揭露国民党当局删改言论和新闻报道的无耻行为。
《新华日报》宣传整改;
从1939年冬到1943年,国民党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都是英勇作战,在斗争中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
1942年5月,周恩来领导该报进行整风。5月23日,他发表了题为《给报纸读者的通知》的社论,欢迎党外人士的批评,并要求读者帮助报纸纠正。
《新华日报》的内容特点:
(1)有“团结”专页,周恩来写介绍,并开设“朋友,向边学”专栏,经常发表民主人士的文章,报道和评论国统区的实际问题,报道边区军民抗日的成绩。
②副刊《新华副刊》是综合性的文化副刊。评论、书评、剧评、各种文艺作品、转载边疆文艺报道。设立新华信箱,回复读者来信,由编辑或有关部门负责回复。为工人设立专门的页面,每周五公布工人创作的作品。以排版准确、错别字少、印刷质量好、速度快著称。
4.“庆忌”
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简称“庆忌”,是中国共产党支持的国民党控制区内的一个合法记者团体。由范长江、杨早、夏衍、恽逸群等创办。1937年筹备于上海,原名上海中国青年记者协会。
“清基”是一个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记者组织,它团结中国进步记者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同时也促进新闻事业的研究。联合会创办了由范长江主编的月刊《记者》,这是一份有很大影响的新闻出版物。
5.“国家通讯社”
国际通讯社,简称“国家通讯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公开合法的通讯社。1938年10月20日在长沙成立,以清基成员为骨干,向社会公布。之后,他搬到桂林,成立了一个总部。与此同时,他在重庆设立了一个新的办公室,成为一家在国内外正式发表文章的国家通讯社。
国新社的政治主张是抗日民主。在抗日战争的各个时期,它的主要业务是向后方报纸和华侨报纸发送时事通讯和特稿。
二、解放区的新闻事业1.新中国日报
原名《红色中国日报》,1937年1月29日更名为《新中国日报》。它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后来改为中央机关报。
报纸的方针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代表中共中央政策的报道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八路军、新四军及其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抗日经验。同时,它们还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报道边区人民的生活和建设。
这些报道和宣传改变了当时中共中央在边区没有官报的局面,加强了对根据地抗日战争和建设的指导,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表中共中央的抗议和文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限共言论,大量报道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成就。
2.新华通讯社
原名红色中国新闻社,1937年1月更名。抗战初期,新华社的工作统一在《新中国日报》编辑部。1939年脱离《新中国报》,由中央党报委员会直接领导。
抗日战争后,新华社的业务大发展:
(1)手稿量增加:从一两千字增加到四五千字;
②扩大出版范围:中共中央的声音和《解放周刊》、《新中国日报》的评论由新华社播出。
(3)消息来源更广泛:国民党中央社、日联、美国国际通讯社、海通社、路透社、塔斯社等通讯社的电报均为抄袭。
1941年,中央发布《关于统一根据地对外宣传的指示》,新华社对地方通讯社进行了必要的整顿,这些通讯社都是新华社的分支机构,统一发稿,加强了党在对外宣传中的集中领导,增强了党中央的宣传力度。新华社进一步壮大,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强大新闻网络。
3.解放周刊
中共中央政治理论杂志。1937年4月24日成立于延安。主要负责人张闻天,编辑部主任吴良平。有专题评论,作品,翻译,投稿。
该报积极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发表了毛的《抗日方针、措施和前途》;曾出版过毛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培养》等。,对抗日战争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全面抗战的路线,报道和评论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战争和建设工作。1941年停产。
4.金穗日报
《金穗日报》的前身是1940年9月创办的《抗日战争日报》,1946年更名为《金穗日报》。该报非常重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揭露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1947年4月至9月,反“克立空”运动展开,该报的假新闻被公开曝光和评论,右倾错误。1948年4月,毛泽东接见该报编辑,并发表《与金穗日报编辑谈话》,阐述了报刊在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论述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理论、路线、政策和报纸风格。
5.解放日报
《解放日报》是中共中央在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大型日报。它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在革命根据地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革命报纸。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成立,原《新华日报》和《今日新闻》合并。
该报在创刊之初,广泛报道苏德战争,分析国际形势,表现出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实际工作的倾向。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1942年修改。内容改为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消息,突出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根据地和八路军。它还发表了许多关于新闻的社论和文章,为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奠定了基础。
修订:
新成立的组织有许多错误倾向。由于缺乏在根据地办党报的经验和教条主义的影响,外国通讯社每天都在各大版面刊登,但对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斗争重视不够。同时,文艺副刊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党报的立场,歪曲了根据地人民的生活,宣传了错误的思想。
1942年4月1日,社论考察了过去报纸的缺点,提出报纸要紧密联系全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走向,要增强党性,成为党中央的喉舌;壮大群众,成为人民的喉舌和朋友;加强战斗性,反对各种错误倾向;加强组织,密切联系根据地实际。引导群众运动的发展,把这些作为报纸改进的方向。
修订后:
第一版,反映各解放区的重要新闻版;第二版,陕甘宁区域版;第三版,国际版;第四版,补充和专著。这种布局把根据地的新闻报道放在首位,整风运动的宣传版面成为报纸的宣传中心,体现了无产阶级党报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作风,以及党报配合党的方针政策、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的特点。
《解放日报》改版后,继续进行整风改革,发动了全党办报运动。各级党委把帮助和利用《解放日报》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业务。《解放日报》还重点报道正在进行的整风运动,及时发表关于整风的文件和文章,报道整风的进展和趋势,总结和推广整风的经验。他还发表了一系列符合全党办报精神的社论和文章。与此同时,他大力发展记者,组织通信网络,开设《新闻与传播》专刊,培养记者。创办《学习》副刊,发表整风论文,以学习经验为主,介绍经验,解决问题。
修订的含义:
这是解放区新闻改革的一个良好开端,也是少数人办报纸而不是群众和全党办报纸的标志。通过对《解放日报》的改版,它成为党的一份强有力的机关报,发挥了“集体宣传者和集体组织者”的作用,从而在引导舆论和有效配合延安整风运动的发展方面发挥了更加有效的作用。
想了解更多。
点击推文开头的专辑《中国与新历史盘点》
或者输入关键字“中国与新历史目录”
你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知识
快去学习吧!
1.《抗日新闻 中新史盘点第四弹 ||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抗日新闻 中新史盘点第四弹 ||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251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