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码大新闻!
以芯片投资为主的国家基金二期已经来了。预计筹资规模约2000亿元,可刺激投资约6000亿元。
在首批科技创新板公司中,上市首日涨幅最大的安吉科技拥有“大基金”一期。大基金投入的1.088亿对应最新市值10.8亿,大赚900%左右!
说起国家大型基金,是对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巨大贡献者。在基金的带动下,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投融资环境明显改善。以集成电路行业中资本密集特征最明显的制造业为例,2014-2017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的总资本支出较前四年翻了一番。
本期我们重点告诉大家,国家基金在芯片行业给我们画了哪些重点!
[芯片系列目录]
芯片系列1:《中国芯片产业链梳理与投资策略》
芯片系列2:“华为海思、TSMC、高通……他们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地位如何?》
芯片系列3:中国芯片简史(1)国家模式的幻灭
芯片系列4:中国芯片简史(二)涅槃之前的犹豫
芯片系列5:中国芯片简史(三)SMIC与中国芯片现代化之路
芯片系列6:《中国芯片简史(四)惨淡的十年》
芯片系列7:中国芯片简史(五)回归之路
正如上次提到的,2006年SMIC打假事件和2009年SMIC诉TSMC专利诉讼败诉,冲击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底部,中国芯片产业进入了最艰难的十年。
对于很多芯片从业者来说,这几乎是绝望的十年。然而,由于摩尔定律仍在继续,随着芯片的关键尺寸越来越接近纳米水平,每次工艺迭代所需的R&D成本和资本支出越来越大。
比如8寸厂房的投资成本只有几十亿人民币。但在28nm以下,每个对应的12英寸工厂的投资成本将上升到100多亿美元,在5nm这个节点,TSMC的投资将高达250多亿美元。
随着投资成本的指数级增长,TSMC、三星和英特尔成为唯一三家可以在R&D投资并遵循摩尔定律的公司。即使在芯片极其丰富的日本,欧洲也基本退出了高端技术的研发。
对于芯片基础不足的中国来说,资金门槛无疑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在SMIC错过了2010年前后的最佳时机之后,追随世界顶级芯片水平的大门似乎永远对中国关闭了。这对芯片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令人沮丧的事情。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这份后来改变了中国芯片行业发展加速度的重要红头文件,在发布之初其实并没有得到广泛关注。在中国芯片发展的历史上,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已经重复太多次了,最后的结果要么是鸡毛遍地,要么就不了了之。所以忽略它是完全合理的。
同年9月,由CDB、中国烟草、SDIC亦庄、中国移动、上海郭盛、中国电子、紫光通信、华信投资等企业共同发起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一期融资1400亿人民币。
这让人闻起来和过去不一样。中国的芯片产业缺乏技术、人才,最重要的是缺乏资金。没钱,连12寸的厂房都造不出来。怎么能说技术赶超呢?
军队不动,粮草先行,大基金的成立立刻触动了中国芯片行业最痛苦的一点,让人觉得相对于多年前寺庙上面几个不接地的窗口导,这一次的决策层显然是有所准备的。
但是,大基金的表现一点也不让人失望,而且擅长。2014年12月,大基金出资7.8亿美元,帮助长电科技收购兴科金鹏,使长电科技成为全球第三大芯片封装测试工厂。
随后,大基金继续四面出击,三年内完成近30笔投资。投资范围涵盖了整个芯片产业链中几乎所有的领先公司,包括
封测结束的四大天王:长江电子、华天、同福威、方静;
前两大厂商:SMIC、华虹;
设备端老板:北华创;
而大部分设计龙头企业:丁晖科技、赵一创新、中兴微等。
用两个词形容大型基金的投资路线——专业。
困扰中国芯片发展近40年的专业性,在2015年左右终于得到了根本解决。而这绝不是偶然的。
芯片行业一直被誉为制造业尖顶上的明珠。无论是芯片设计,芯片制造,配套设备生产,原材料供应,都是人类几百年工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技术高度结晶。
一个国家的芯片产业是否强大,一方面取决于尖端技术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整个国家产业体系的深度和广度。
2010年之前,中国仍处于建设和完善现代工业体系的过程中。然而,在那个时候,SMIC利用张汝京的个人能力,将中国的芯片制造工艺能力提高到仅在几年前与世界领先的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SMIC的背后,缺乏整个芯片产业链的支撑。无论是芯片设计、机器制造还是原材料供应,在国内都是一块空白。
没有强大产业链的支撑,恐怕只能是想靠自己走在主持人前列的小说家的解读。
因此,SMIC在TSMC诉讼中遭受的挫折似乎是偶然的,但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的产业链还没有做好在中原竞争的准备。
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正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远离了尘嚣。中国芯片制造商,经过几十年的艰难攀登,终于看到了整个产业链的第一梯队。
到2015年,全球芯片封装测试十强中,中国已经有华天、长江电子、同福威;在全球十大芯片厂商中,除了SMIC仍位列前五外,与宏利合并的华虹也位列前十。
在芯片设计方面,海思和展讯也位列前10,全球50强设计中,中国多达9家。芯片下游,大量中国元器件和电子设备公司,Hikvision、大华、戈尔声学、李勋精密、比亚迪微电子、华为、中兴等。,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公司。中国芯片从业者终于准备好拿皇冠上的宝石了。
之后,整个行业决策层的顶层策划也体现了非常高的专业水平:
通过大型基金对SMIC 12英寸工厂的投资,以及华为和伊斯雷尔·IMEC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引进,以及行业领袖梁梦松领导的先进逻辑技术研发,SMIC终于在2018年14nm工艺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并在2019年迅速开始引进12nm客户,将与TSMC的技术代差缩小到2代。
在SMIC之后,华立作为逻辑技术的第二梯队,也在2019年完成了28nm的试制,开始了14nm的研发。
在数字内存方面,通过紫光对武汉新新的投资引进,整合到长江内存,专注于3DNAND技术。长江开发的64层3D NAND将于今年年底量产。
合肥长信作为内存第二梯队,专注于DRAM,2018年取得技术突破和量产。
在模拟电路部分,华虹李鸿充分利用其在功率半导体部分的优势,成为业界最重要的功率芯片代工厂之一,其超级结工艺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通过收购欧洲恩智浦标准半导体部门,该产业基金也成为中国模拟电路的重要战略储备。
工业基金还通过奈威科技的平台收购了瑞典MEMS传感器代工厂Silex,将其整合到中国最重要的MEMS IDM中。
除了大型基金和本土芯片基金牵头的整合收购之外,来自中国芯片的私人员工的实力近年来也出现了爆炸式增长。
赵一创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或非门存储器供应商。同时,其自主研发的微处理器32位MCU性能可与世界领先的欧洲意法半导体STM32相媲美。
丁晖科技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指纹识别芯片供应商。其屏幕指纹识别技术领先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5%。
比亚迪微电子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研发出了自己的电动车核心芯片,相当于汽车中CPU的IGBT芯片。其性能完全堪比业内领先厂商英飞凌欧洲,同时在国内完成了比亚迪电动车IGBT芯片的更换。成为世界上唯一能自己生产IGBT芯片的汽车制造商。
当然,我们最敬佩的华为公司海思科技以其手机处理器芯片麒麟系列和5G基带鲲鹏系列享誉全球,成为2019年中美科技大战中的中国中坚力量。
当然,中国的芯片产业在很多细分领域,尤其是EDA设计、计算机CPU、领先的逻辑技术、原材料、芯片设备等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但中国芯片人40年的艰辛历程告诉我们,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中国的核心火肯定会燎原。
至此,这本原本打算一篇综述完成的中国芯片简史,终于花了五期才得以连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做一些整理和优化,为大家介绍一个完整的版本。
下周开始,我们将回到中国芯片产业链的现有框架。
欢迎需要更多看到行业内个股当前市场解读和专业分析的朋友扫描文末二维码进入成宏范宅,然后在菜单栏查看成宏研究院完整的免费研究收藏。
我们在程虹风扇屋等你的到来!
1.《芯片基金 芯片重大利好!国家大基金出手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芯片基金 芯片重大利好!国家大基金出手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28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