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将达到73%
全市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会议,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启动
株洲日报10月1日电株洲作为全国25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之一,如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9月30日,在我市召开的推进新型城镇化会议对此作出了部署,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启航。市委书记何安杰在讲话中强调,全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加快新型城镇化,为城市扩张和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努力为全国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市委副书记、市长毛腾飞作了工作报告。
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和省新型城镇化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以综合承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实现更高的城市发展质量、更好的城市结构布局、更优美的城乡生态环境和更活跃的城镇化体制机制。到2020年,该市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3%。
会上印发了《株洲市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株洲市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房管理办法》两个提案草案。游仙县白土滩镇和醴陵市负责人分别发言。
“我们必须深化认识,把推进新型城镇化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何安杰指出,我市城市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许多重要的历史机遇。要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五个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扩能提质并重、产城结合、城乡统筹和生态宜居。
何安杰表示,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以解决已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安置问题为主要任务,优先解决存量,优先解决本地人口,优先解决在城市居住时间长、就业能力强、能适应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使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在城镇扎根落户。
"优化城镇布局空"何安杰指出,要加强规划的主导作用,树立株洲统筹的理念。做大做强朱莉都市区,积极推进油叉地区和鄢陵地区建设,加快发展朱妍镇发展轴、朱莉镇发展轴、长油镇带、横油坪镇带、横茶集镇带、陈延吉镇带,建设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新农村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现代化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全力打好产业振兴攻坚战。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要用改革创新解决新型城镇化问题。深化户籍制度、土地保障机制、投融资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加强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建设."何安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提高驾驭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能力。要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城市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加强新型城镇化评估。
我们要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使命感,全面抓好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毛腾飞说,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是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手段,是新常态下加快株洲发展的迫切需要。
毛腾飞指出,发展的题目,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应从五个方面入手:以“多元调控一体化”为突破口,着力规划城市发展新篇章;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确保“进”、“住”、“住得好”;以创新投融资体制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以创新管理为突破口,努力提高现代城市治理水平。
“要精心组织实施,不断团结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合力。”毛腾飞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应该鼓励人们首先尝试,积极探索推进这项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措施。要严格考核工作,试探动力,试探导向。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浓厚氛围。
市委副书记杨卫国主持会议。市领导、、、、、何剑波、李、、谭克敏、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智出席会议。
《株洲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
在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中,株洲分为“两步走”
到2017年,完成36万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
到2020年,完成60万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
株洲日报10月1日、9月30日《株洲市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发布,广泛征求全市各界人士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每项任务都进行了细分,由相关县、市、市级部门具体实施。
努力为全国提供经验
试点工作将以人民城镇化为重点,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目标,以实施扩质提质为突破口,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突出规划引导、产城结合、改革创新,大胆探索、先行试点,为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可复制、可扩展的试点经验。
试点工作遵循五个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公平分享;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创新机制和关键突破;市场引导和政府引导。
加快实施东进南进发展战略
试点工作总体目标有四个: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逐步提高,城市发展模式更加优化,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到2017年,完成36万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到2020年,完成60万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两型社会”日益完善。
我市加快实施由东向南的发展战略,基本形成了以株洲市、醴陵市、攸县为基础,以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特色新城体系。将朱莉都市圈建设成为长株潭和新一平的核心区域,着力建设一批经济强镇、边境镇、文化古镇和旅游名镇。
把朱莉都市区做大做强
试点工作主要有六项任务,即加强规划引导,加快人口转移市民化,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促进生产与城市发展一体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试点示范建设。
在加强规划指导方面,空之间的布局将得到优化。围绕“一区两块”的发展格局,全区将做大做强朱莉都市区,加快右茶区和鄢陵区的发展。中心城市着力打造以朱莉都市圈为核心,以“北联东拓南进”为发展方向的“一体三极”空布局。同时,完善规划体系,推进“多规融合”。率先在“一县一区一镇”试点“管控一图”管理机制。
在加快人口转移的市民化进程中,要科学制定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到2020年,实现10万存量、50万增量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此同时,新的人口管理模式得到创新,允许长沙和湘潭的居民自由定居株洲。此外,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在体制改革和创新方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大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乡镇合并整合,力争乡镇减少25%以上。大力推进株洲县撤县设区和攸县撤县设市。同时,创新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模式。对于具有一定效益的准公益性项目,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采用PPP等融资方式。深化土地制度改革,2017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
株洲市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镇名单
县市试点镇发展类型主要试点内容
天元区三门镇建立了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机制。
芦淞区关白镇建立了政府、企业和个人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机制。
河塘区仙峪镇建立了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醴陵白土滩镇综合型
四方珍商兴
东福镇边街镇
1、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化成本的机制。2.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
游仙县王岭镇综合型
黄峰桥镇工矿型
九步江镇生态旅游型
1、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模式。2.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姚贝茶陵县工贸兴
界首商业星
高龙便街镇
1、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2.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鄢陵县三河镇生态旅游模式
水口镇生态旅游类型
棉都镇边街镇
1、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化成本的机制。2.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株洲县朱婷镇旅游类型
甘田镇工贸兴
1.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2.建立行政管理创新、降低行政成本的市场设置模式。
1.《新型城镇化试点 株洲公布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镇 做大做强株醴都市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型城镇化试点 株洲公布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镇 做大做强株醴都市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4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