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神庙纪念碑
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孩子们解释了甄嬛寺纪念碑的故事
甄嬛明教遗址
金庸曾为自己的14部小说写了一副对联:“飞雪射白鹿原,笑书的神人倚碧苑”。其中,这个“倚”指的是《倚天屠龙记》。
近日,新版《百折不挠屠龙记》再次掀起“金庸武侠”热潮。但是你知道吗?苍南钱Ku与金乡交界的一个偏僻的田野里,有一座祆教遗址。此外,在这里发现的一块石碑现在陈列在苍南县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
在本期《温州宝藏》中,我们带给你的这个“宝藏”就是甄嬛寺的纪念碑。
-前世的传说
在稻田里发现的
甄嬛寺和甄嬛寺纪念碑
摩尼教起源于古代波斯,在中国以祆教的方式广为人知。
甄嬛寺,俗称“彭家山堂”,位于苍南县钱Ku镇龟山社区下塘村。是浙南仅存的三处摩尼教遗址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摩尼教寺庙之一。
温州博物馆研究员吴先军介绍说,1982年浙江省首次调查文物时,发现《平阳县民国志》中有记载。第八年,袁学者孔写《择真寺》曰:“平阳郭南行百里,山彭山,彭家居。从彭公馆的西北面,有一座选真殿的宫殿,这是苏联邻国的公馆。苏联的邻国是古波斯,苏联的邻国是摩尼教。宋以后汉化的摩尼教就是明教。”平阳郭楠”当时划入苍南,应位于金乡、盐亭、龟山。
1988年春节,《平阳县志》主编林顺道到他叔叔张正光家拜年,谈起这件事。于是,张正光决定去寻找甄嬛寺,最后在龟山下的汤村找到了一座与稻田隔绝的黄色外墙平房,门上写着“甄嬛寺”几个字,甄嬛寺的这座纪念碑也在这里找到了。
铭文记录
扩张过程及其结构规模
这座甄嬛神庙的纪念碑高1.55米,宽0.76米,厚0.10米。碑头呈半圆形,四字题“择真寺”,有两条直线。楷书铭文15行,全24字,共计561字。碑刻年代为元至郑十一年,记载了彭氏家族彭仁翁扩建寺的过程和规模。这个碑文的作者是孔。
据苍南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碑文内容分析,寺是彭祖辈修建的,但由于过于简单、规模过小,需要扩建;扩建主要由彭仁翁及其侄子彭德裕出资。此外,从碑文中可以看出,当时扩建后的甄嬛寺的结构规模与《摩尼光佛教法仪简介》中介绍的摩尼寺建筑结构基本一致。
-这个人生故事
创作年份
最晚应该是北宋宣和以前
介绍说,1997年1月,林顺道在距寺4公里的彭家堡村发现了1919年重修的彭氏家谱。
彭家祖彭信,后晋天府五年,从福建霞浦迁到金乡彭山、苍南。彭祖籍福建霞浦,是当时摩尼教盛行的地方。与彭同时代迁居苍南的林、文、蔡、陈、徐等,在他们的家谱中也可以找到他们的祖先信奉摩尼教的记载。可见摩尼教的传播史与苍南金乡的迁徙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彭中刚,彭氏八祖,在大路上做学问两年,曾任国子监程。彭家从此发迹,后来做官的人也不缺。从家族史、任鹏翁祖金生平、北宋宣和二年禁教三个方面推断,甄嬛寺最迟应在北宋宣和之前建立。
宋元时期
摩尼教在温州一度兴盛
吴先军介绍说,根据史料记载,摩尼教在温州的鼎盛时期大约在北宋末年。南宋《黄日抄》卷86《崇寿》记载“正和七年、宣和二年,皆尝从礼部温州,皆宣摩尼经,授道藏。”《宋朝刑法二》记载,“2010年11月4日,官员说:一个在温州等地疯狂叛逆的人,自称明教,名叫行者。现在祆教徒在他们的村子里建了房子,叫做斋堂。比如温州有40多个名额,是私人建造的非配额大厅。”可见,北宋后期温州摩尼教信仰活动突出,教义系统化,祭祀仪式规范化。当时温州正规摩尼教寺院外有40多个“斋堂”。所谓“斋堂”,是居民家中信徒的聚集地。
此外,无论是孔,还是元末明教学者,在自己的著作《竹楼西楼记》中提到的,都是元代官员,可见摩尼教在元代的传播是公开合法的。
吴先军介绍说,13世纪以后,摩尼教继续在中国淮南、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地传播,世界各地如中亚、西亚几乎绝迹。因此,摩尼教在中国的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而我国摩尼教史料极其贫乏,保存下来的遗址和遗物更是少之又少。甄嬛寺及其古迹为研究元代中国东南沿海的摩尼教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来源:温州晚报
1.《明教寺 苍南稻田里的一块石碑引出一个武侠小说中“明教遗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明教寺 苍南稻田里的一块石碑引出一个武侠小说中“明教遗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4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