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点亮”城市发展的灯塔
刘丽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1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广泛、更深刻的自信”。学习和理解演讲精神,在地方城市发展和基层文化建设中,要增强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引领,以史为根,以文化为魂,用文化点亮城市发展的灯塔。
在本土城市的发展中,“千城一母同胞”现象并不少见,盲目追求“国际大都市”、刻意打造“标志性建筑”的群体层出不穷。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对历史文化的漠视,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软实力。文化是一个城市最美丽的风景。只有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珍贵的遗存、淳朴的民俗、独特的氛围,才能让这座城市的美好形象留在宾客心中。文化是一个城市最大的不动产。就像古董字画,时间越长,增值越多。就像森林是一座城市的绿色堤岸,只有文化才会在城市建设中永存。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一个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可:“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最难替代和模仿、最持久、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衡阳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精神浓郁,文化资源丰富,正在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是中国五岳之一的衡山、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造纸术发明者蔡伦、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之一的王船山、农耕、南禅、湖南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衡阳在积累“十二五”发展基础,成为全省“第一方阵”后,再次站在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坚持“文化人”,努力建设“文化文明城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先保护文化。保护是最好的用途。衡阳在延续千年文脉、保护历史文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恢复湘江东路清代古民居、建设响水明珠文化长廊、重建石鼓书院等。今后,我们将加强对朱晖塔、莱阳塔、界龙塔、船山书院、古代酃县遗址、衡阳抗日战争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的发掘和保护。在滨江新区、莱阳新城和东洲岛的开发中。
重点建设文化。城市魅力来源于文化个性。衡阳正在加紧建设“三馆两中心”,城市体育中心、新媒体中心等一批文化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未来将开发建设一大批玉木山、芜湖公园、吴广新区、衡阳抗战纪念城等城市标志性工程。建设中要大力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再现“三水锁大江”的独特风情,“绿松翠竹是衡州”的美景,“衡阳鹅常来此”的鹅文化,再造“山水洲城”和“环中之美”。
弘扬创新文化。创新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城市文化的创新更为重要。不断突出城市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公园、广场、场馆、中心等重大项目的文化主题和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品牌群众性文化活动、特色地域文化节、时尚文化表演等“城市名片”和“精神符号”;在产业规划和产业发展中,构建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绿色通道”;通过长期开展“船山故里、国学之香”、“会见文明”等活动,培养城市“以诗书自荣”的气质。
1.《接龙塔 我学我思丨用文化“拨亮”城市发展的明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接龙塔 我学我思丨用文化“拨亮”城市发展的明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5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