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文综答题技巧 文综必考的十个大题答题技巧,学会成绩蹭蹭往上涨

高考

高考

同班同学

▼▼▼▼▼▼▼▼▼▼▼▼▼▼▼▼▼▼▼▼▼▼▼▼▼▼▼▼▼▼▼▼▼▼▼▼▼▼▼▼▼▼▼▼▼▼▼

2017年高考还有35年,有准备的人可以从容应对!

结合老师的高考阅卷经验,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了以下文章。首先请相信,高考没有捷径,但有办法,方法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所有的技巧和方法都是给我们用的,但是评分的重点还是要看基础知识。俗话说,地基不牢,地动山摇!

▲▲▲▲▲▲▲▲▲▲▲▲▲▲▲▲▲▲▲▲▲▲▲▲▲▲▲▲▲▲▲▲▲▲▲▲▲▲▲▲▲▲▲▲▲▲▲▲▲▲▲▲▲▲▲▲▲▲▲▲▲▲▲

地理学的十大问题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一

分析朝鲜半岛南北在地形、气候、植被、经济等方面的异同?

地形:以山地为主,东北地势高,西南地势低。

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温带落叶阔叶林。

经济:南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北方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高考必背地理二大题

日本工业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海岸。

原因:①日本国土狭小,矿产资源匮乏,需要进口;②日本是岛国,海岸线曲折,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有许多优秀港口;③日本市场小,需要出口工业品。19.东南亚的经纬度范围?(东经90° ~ 140°,北纬25° ~ 10°)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三

东亚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从地形、气候、土壤、人口、历史等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平坦。好培养。

气候:雨热兼施的季风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

土壤:肥沃。

人口:劳动力多且丰富。

历史: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四

对于中国的石油运输来说,中缅输油管道和克拉峡谷运河航线相比马六甲海峡航线有什么优势?

中国的石油主要从中东进口,即石油进口路线主要是马六甲海峡路线。中缅输油管道路线和克拉峡运河路线比马六甲海峡路线短,可以节省运输时间和能源;此外,中缅石油管道部分在中缅境内,管道运输在陆上进行,可以摆脱对马六甲海峡航线的过度依赖局面。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五

泛亚铁路的起点,经过地区的不良地质条件,建设的意义?

难点:①地形崎岖;②火山地震多;③滑坡泥石流较多。

意义:①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发展;②云南和东盟国家有陆路贸易通道,缩短了内陆省份到印度洋的运输距离,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对外开放。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六

南亚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压带北移(6 ~ 9月);冬季——陆地和海洋热性质的差异(次年10月~ 5月)。热带沙漠气候:a .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b .夏季西南季风难以到达;c .历史上植被的破坏。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七

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和分布特征?

①热带雨林气候(带):全年炎热多雨,降水量2000mm以上,全年分布均匀,对流雨较多。分布在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爪哇岛是世界上对流雨最多的地区)

②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热带季节性雨林带):常年气温高,分旱和雨,落差1500 mm,每年6-10月,西南风吹,海洋风吹,为雨季;每年11月至第二年5月,吹东北风,内陆吹来的风,是旱季。分布于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八

为什么日本海沿岸冬季降雪较多?

(1)日本海冬季吹西北风;

②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后,携带大量水汽;

③日本海一侧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降水;

④日本海冬季气温低于0℃,降水多以降雪形式出现。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九

如何判断地球运动的速度

1.在地球形状的影响下,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最大值在赤道,极点为零。南北纬60°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都是该纬度的余弦乘以赤道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所有纬度都是相等的,是15/h,除了极点是0。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着地球在绕太阳轨道上的位置而变化。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最快,在远日点(7月初)最慢,平均线速度30 km/s,平均角速度1/天。

高考必背大地理十题

新加坡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1)地处东南亚中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镇守马六甲海峡东出口,地理位置优越,港口优越,是东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

②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口原材料、发挥国内技术力量,发展了炼油、造船、海洋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产业;

③充分发挥风景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好的优势,发展旅游业。

完整版历史答题技巧

1选择题:复习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项选择题还是专题选择题,都要仔细考察两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考察条件:条件一般包括时间、地点(或国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还有人物(比如唐太宗)。

就时限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比如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中期以前中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点;第四,上下限不明确,比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

解决时间限制问题,首先要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限和下限(也就是我通常所说的时间定位)。近年来,综合试卷中出现了基于题目的选择题,除了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外,每一项都有一个特定的概念,所以要制作这种选择题,不仅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还要明确每一项的时间要求。

2.复习答案的题目。答题题目是指试题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形式多样,如图表、漫画、民歌、历史语录、小说等。),这是提议者要求你回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在审查了这一要求之后,确定了选择的方向。

主题选择题,每一题都有不同的答题题目,可以是历史事物的起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方向。比如这个问题要求你回答某个测度的目的,但你选择了目标函数的相关选项。

2非选择题(包括材料分析题和随笔题):要做好非选择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模式+...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制度+政策+阶级+国家+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强调有利和积极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1)主观原因:事件的发起,参与者内部的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部经济、政治、思想等因素。

广度和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原因:偶然性因素(导火索、借口等。)直接导致事件发生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客观因素

⑶根源: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求等。

三者既有等级差异,又有接触渗透。比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的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次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矛盾、内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4最后,提醒学生几个注意事项:

1、答案的文本表达

基本方法:第一,字要写对,排列整齐,疏密得当;第二,句子要通顺、平实、准确;第三,在形式上一定要“三化”,即段落化,一题一段,简洁直观;重点,一分一句;序号,要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2.比较项目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历史人物的概念可分为民族、年龄、头衔、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历史事件的概念可以分解为背景、时间、空、主体、过程、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因素与历史事件的历史因素基本相同,但过程要转变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历史系统的概念可以分解为背景、时间、制造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以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领导、斗争纲领、主要力量、方式、性质和结果等。知识结构是历史革命的结果和影响,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3.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建设,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第二,生产关系的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建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权力的集中,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和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第四是看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第五,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稳定;第六,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

4.开放式问题的回答方法

基本方法: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一定要明确:重要的不是你持有什么观点,而是你能否理性、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逻辑严密,材料和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分。所以,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观点。

其次,通过总结提炼史实,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减少观点支撑点的遗漏。第三,要历史和理论相结合,理论上有证据。第四,讨论要全面。比如在肯定正面效应的同时,要指出负面效应,避免绝对化。

5.如何回答主观题中“解释了什么”的问题

基本方法:答案解释的其实是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答案是可以这样进行。①这场斗争的目的是什么?进步或倒退的作用是什么?(2)这场斗争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需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不可避免,就意味着这场斗争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思想。

6.随笔答题与历史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答题一般有三个步骤。首先,在正式回答之前,把这篇短文的简单提纲列在草稿纸上。其次,按照以下步骤: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提取有充分历史依据的有效信息结论;第二,列举史实,分层次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一步要注意把母观点(即一般观点)分解成几个子观点,并用史实论证。

观点的发展要分层次,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合乎逻辑。而每一个观点都要有史实支撑,这样历史和理论才能紧密结合。问题解决中历史与理论的结合主要是指以适当的史实作为论证的依据,以明确的观点作为论证的指导;坚持“从历史中来,走向历史”的原则。

“中间来自历史”是从史实提炼观点,“走向历史”是以观点驾驭史实,统一观点与史实;第三,要适当总结,升华自己的观点(主要是提高自己看问题的水平,体现自己的知识联系水平)。最后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征文题中列出要点,而要不要加上① ② ③等序号,用段落来体现你的回答水平。

最后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请小心!

▍声明:图文源网由高考微信官方账号编辑,被侵删。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7.

1.《文综答题技巧 文综必考的十个大题答题技巧,学会成绩蹭蹭往上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综答题技巧 文综必考的十个大题答题技巧,学会成绩蹭蹭往上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62023.html

上一篇

解剖辛选带货利润:月饼进价45卖99 具体事件详情是怎样的?

下一篇

巴西首发阵容 巴西vs克罗地亚首发阵容出炉

历史上的女英雄 这些湖南籍的女将军、女英雄,你都知道吗?

女兵在军中是一种淡淡的柔情,但穿军装的女将军总是骑马,让人觉得更顽强,更英气。在湖南,女人自古没有男人。你知道湖南的这些南方女将领和女英雄吗?1.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授予湖南女将军...

华讯投资:比特币28000美元历史高位,数字货币怎么退款?

华讯投资:比特币28000美元历史高位,数字货币怎么退款?

华讯投资注意到,数字货币概念关注度不断提升,涨疯了的比特币,已经从4700美元左右的低点拉升至28000美元的历史高位,翻了5倍以上,表现超过了股票、黄金等传统资产。面临当前大号的形式,未在低估时上车的现在也不建议上车,匆忙上车的还真不好退款。  2017年底,仍是大学生的他拿出所有的...

历史上的巾帼英雄 这些湖南籍的女将军、女英雄,你都知道吗?

女兵在军中是一种淡淡的柔情,但穿军装的女将军总是骑马,让人觉得更顽强,更英气。在湖南,女人自古没有男人。你知道湖南的这些南方女将领和女英雄吗?1.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授予湖南女将军...

沙磁文化 [寻访山城历史文脉]沙磁文化产业园:老地方焕新貌

游客在重庆磁器口古镇游览。记者 石涛 摄    华龙网8月24日6时讯近日,记者从沙坪坝区有关部门获悉,沙磁文化产业园中的多个项目正顺利推进,以前的老厂房等旧址也将焕发新的生机。华龙。com 8月24日6: 00记者近日从沙坪坝区有关部门了解到,沙茨文化产业园的很多项目进展顺利...

中秋节的历史 历史上的中秋节有着怎样的人文情怀?

8月15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古代中国每季度分三个月:孟、仲、纪,八月属中秋月。中秋节也被称为中秋节,因为它是一个路过的节日。中秋节历史悠久。古人过中秋节,不是吃月饼赏月那么简单。它包含了极其丰富的节日内容。那么,中秋节是如何起源的,它的文化内涵是什么?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这个...

中秋节的起源 历史上的中秋节有着怎样的人文情怀?

8月15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古代中国每季度分三个月:孟、仲、纪,八月属中秋月。中秋节也被称为中秋节,因为它是一个路过的节日。中秋节历史悠久。古人过中秋节,不是吃月饼赏月那么简单。它包含了极其丰富的节日内容。那么,中秋节是如何起源的,它的文化内涵是什么?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这个...

仲秋节 历史上的中秋节有着怎样的人文情怀?

8月15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古代中国每季度分三个月:孟、仲、纪,八月属中秋月。中秋节也被称为中秋节,因为它是一个路过的节日。中秋节历史悠久。古人过中秋节,不是吃月饼赏月那么简单。它包含了极其丰富的节日内容。那么,中秋节是如何起源的,它的文化内涵是什么?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这个...

中秋节赏月 历史上的中秋节有着怎样的人文情怀?

8月15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古代中国每季度分三个月:孟、仲、纪,八月属中秋月。中秋节也被称为中秋节,因为它是一个路过的节日。中秋节历史悠久。古人过中秋节,不是吃月饼赏月那么简单。它包含了极其丰富的节日内容。那么,中秋节是如何起源的,它的文化内涵是什么?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