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在我省考古专家的努力下,一个湮没两千多年的周代封国或封地日前重见天日。专家在其中发现了大规模的春秋时期周系墓葬、夯土墙、壕沟、陶窑等丰富遗迹,同时还出土了铸铜的陶范、建筑板瓦与青铜器、金器、玉器、铁器等数百件珍贵文物。
发现诸侯国
国君与夫人级别的墓葬
此次发现的这片春秋时期周系墓葬,位于陕西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起初是因为该墓地被盗而发现的。考古专家根据追缴文物判断,这是一处等级较高的春秋时期的墓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今年2月以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渭南市、澄城县相关单位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刘家洼墓地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同时对墓地所在的鲁家河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取得了重大的发现与收获。
目前共发现墓葬56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其中还发现了2座有两条墓道的高等级贵族大墓。
这2座带两条墓道的大墓均呈“中”字形,南北向,东西并排分布。两座大墓平面形制相同,南北总长相当,墓室深度相等;两座大墓中编号为M2的大墓墓室规模略小,墓道宽仅及M1墓道的一半。编号为M1的大墓相比之下,规模更为宏大,颇有王者之势。
考古数据显示,仅就墓室大小而言,这两座大墓比同时期同类形制的墓葬大得多,甚至比此前洛阳发现的被认为可能是周平王墓的“亚”字形大墓墓室还大。据此次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孙占伟介绍,刘家洼大墓墓主人身份应当为诸侯国国君与夫人级别。此外,其他墓葬排列上皆与大墓方向一致。根据以往考古发现可知,这些墓主人的身份相当于卿大夫或士一级的贵族。
从地理位置看,两座大墓居于整个墓地中部偏东的地势较高之处,西北方各有一座长方形车马坑。中、小型墓主要分布大墓的北、南和西三面地势较低之处。
出土300余件(组)
青铜器等各类珍贵文物
孙占伟介绍,从今年4月份开始考古队对墓地进行全面发掘。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19座中小型墓的清理。均为以往常见的普通竖穴土坑墓,与春秋时期周系同类墓葬特征相似。
从整体上看,目前已发掘的19座墓葬,4座遭到盗扰,15座保存完好。共出土铜、金、铁、石、玉、陶、料珠、漆木等各类材质的文物300余件(组)。这些出土文物中,青铜器占大宗,主要包括青铜礼器、车马器、兵器三大类。礼器有食器的鼎、簋(gu )、甗(y n),水器的盘、匜及酒器的方壶。器物风格无论是形制还是纹饰,都具有典型周系特点。车马器数量最多,共50余件(组),包括常见的马衔、銮铃、车衡饰、车辖等;兵器有戈、矛、甲胄等。除此之外,规模较大的墓葬还普遍出土有丧葬用器的铜翣(sh ),及由铜鱼、铜铃、陶珠组成的棺饰件。尤其是出现了翣,是该墓地随葬用器的一个显著特点。孙占伟说就文化属性而言,墓地出土的铜器文化风格以周文化为主。
除了大量的铜器,还发现了少量工艺精美的玉圭、玉玦(ju )玉璧、玉琮和精美的漆器。其中一枚玉琮,四角雕刻成立人形,表面上还刻有抽象兽面和线条。形制罕见,制作之精,堪称玉器中的精品。而在出土的一件漆盒上,黑色髹漆上绘以红色云雷纹,在北方地区墓葬能发现如此好的漆器,是非常难得的。
孙占伟介绍除了这些,最惹人注意的就是金器与铁器的发现,此次共出土金器共7件,1件虎形牌饰与2件牛首衔环饰出自大墓的盗洞,而从小墓葬中出土的螺旋形金耳环,则是典型的北方民族的器物。孙占伟说它的发现对于探讨春秋时期关中与北方之间文化交流、族群互动、交融提供了新的证据。而出自编号为M49墓葬中的一铜柄铁剑,则是春秋早期的铁器,对于探讨中国冶铁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资料。
从单个墓葬来看,各墓规模大小有别,墓主身份有差异,随葬品的规格与丰俭程度不同。据孙占伟介绍,19座墓中多数只有极少量的石圭、玉圭、石玦等小件器物,仅6座出土有铜礼器墓,随葬品相对丰富。刘家洼墓地的发现与发掘,是关中东部乃至陕西、全国周代考古的又一重要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保存完好的墓葬,丰富的随葬品,不同文化因素的器物,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器用制度、埋葬习俗及族群互动、融合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1.《最大春秋周系墓葬 最大春秋周系墓葬到底在哪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最大春秋周系墓葬 最大春秋周系墓葬到底在哪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7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