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素有“西南堡垒”、“湘西门户”之称,是湘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中心。全县总面积5852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总人口65万。
首先,沅陵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早期革命活动,为湘鄂川黔沅陵苏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沅陵县历史悠久,革命传统光荣。1902年,沅陵震惊中外的“郴州教案”,点燃了反对帝国主义在文化和宗教上奴役人民的烈火。五四运动爆发后,来自沅陵的青年邓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于1927年4月28日与李大钊一同逝世。1921年7月,来自沅陵的青年周佛海代表日本共产主义小组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在、唐、、等同志的领导下,沅陵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全县有农会23个,会员近2万人。沅陵县总工会成立,会员1.5万人。还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妇女联合会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以及近200支枪的武装自卫力量,以打击土豪、消灭劣绅、分化生产力。同时成立了中共湘西特委直属的沅陵地下党组织,秘密发展了姚、、程、等一批中共党员。
长沙“马日事变”事件后,1927年5月26日,沅陵发生“日日事件”,共产党人和活动家姚被国民党地方军阀杀害。大革命失败后,为了恢复各地党组织,同年7月,中共湖南省委决定秘密重建组织工作,党组织继续在沅陵坚持秘密地下革命活动。1928年春,中共湖南省委开辟湘西为革命游击区。“4月,在何龙、金育辉、齐家坪金玉环的影响下,拖着30多支枪,在齐家坪吴佳祠堂组织游击队,为富济贫”。5月,中共溆浦县委发动农民起义,组建游击队,在沅陵持续了两个多月。7月,成立了以贺龙为首的湘西前敌委员会,领导湘西党组织的活动。根据民国档案,沅陵县”...仍然有共产党在破坏混乱局面……”。8月,中国共产党在沅陵西子口辉县桥组织秘密处决“五一事变”中杀害革命烈士的凶手张。1931年9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煽动下,沅陵县举行了一次反对日本侵华的大示威。为了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他们赶走了沅陵的帝国主义教会势力,没收了帝国主义和土豪劣绅的反面产物,镇压了压迫人民的恶霸和土豪,使人民普遍受到了思想上的革命洗礼。他们也为中国共产党在沅陵发动土地革命战争和建立苏区奠定了基础。
第二,红二、六军团开辟了革命根据地,沅陵苏区是湘鄂川黔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央政府坚决创建湘鄂川黔苏区和发展湘西北苏区和游击运动以吸引更多湘西北敌人的要求,1934年11月,红军在沅陵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至1936年2月,历时一年多。在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湘鄂川黔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沅陵苏区进行了政治经济建设
党组织建设。1934年12月,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决定在沅陵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为了更好地领导根据地人民的革命斗争,省委组织队伍在根据地建立党组织。1934年底,中共大庸中央县委成立。“1935年3月,中共永元中央县委在永顺县石堤溪成立,隶属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活动至同年冬,书记刘俊秀”。这两个中央县委员会分别领导了沅陵北部和西北部的革命斗争。特别是永元中央县委党组织的建立,促进了该地区党组织的发展,扩大了党的队伍。在此期间,有近400名党员。1935年春,为加强沅陵苏区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对游击队的领导,红军在游击队骨干和贫农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在察溪发展了李九章、李远海、李仁山,在大河坪发展了钟、钟清奇、钟庆贤,在志平乡发展了胡、龚、龚能人。这些党员中的大多数都被充实为游击队的军事指挥官。
政权建设。1934年11月,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省苏维埃政府、大庸县、永元县相继成立。为了建立政权,发展革命,在湘、鄂、川、黔四省苏维埃政府和大庸、永元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组织法草案》,在沅陵镇、五强溪、明溪口等地建立了火场、铜雀坪、窝棚溪三个区苏维埃政府和火场、岔溪、南溪坪等30个乡镇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了土地委员会和妇女委员会,恢复和发展了农民协会。苏联政权在中国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936年2月。在民国1935年的档案中,”...到处成立红军革命委员会,召开极端贫困宣传会议,考虑同志……”。“民国二十三年冬以来,和龙小珂红匪一直在各县乡游荡。集县乡之手,穷常染红。他们受赤匪鼓动,鼓吹共产主义,在区乡建立苏维埃政府……”、和44个苏维埃政府所在的区、乡等火场列于附表。中华民国的历史档案否定了苏联政权建立在沅陵各地的事实。
组建革命武装力量。1934年12月,根据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发展红军地方武装和游击队的要求,在永元连县建立了一个200多人的独立营地,由第二军师直接领导。1935年1月,根据红二、六军团的安排和部署,永元连县独立营在该县进行游击战争。“同年4月,独立营扩大为独立团,并入红军主力”,列入敌作战总体部署。同时,在红二、六军团的帮助下,沅陵苏区先后建立了地方农民自卫队和游击队。据史料记载,先后建立了天元子、柳树湾、前崖、泉池峪、张家赛里、火场、中村、下寨、卓溪、南溪坪、小北巷、大河坪、岔溪、齐家坪、吴佳、明溪口窝棚溪等15个游击队,1000余人。这些游击队成为湘鄂川黔沅陵革命根据地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打土豪分发粮食。随着红色政权的建立,沅陵苏区到处出现新气象,“打土豪、分发粮食”运动相继展开。1934年12月,红二、六军团进攻沅陵城,国民党沅陵县政府报告说:“长安镇白岩街王、于12月8日被萧、何红军千人分裂。同月,县内各区乡镇向县政府报告,红军打土豪。据不完全统计,当年打了702个土豪,镇压了81个土豪。红军打洞打土豪征粮,缴获粮食三十多万斤,没收杨光约三十九万一千二百三十六元,有力地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进行土地革命。根据湘、鄂、川、黔省委制定的土地革命政策,沅陵苏区土地改革分四步走,取得了显著成效。1935年2月,红军在齐家溪天京学院带头进行土地革命,农民协会成立后,成立了土地委员会。2月中下旬,天京苑土地革命发动后不久,火场、中村、小北乡、卓溪、茶溪等地也模仿天京苑的方法,将地主的土地按平均人口分配给农民。据不完全统计,沅陵苏区分配土地11万多亩,划拨土地近1.6万户。
沅陵苏区人民继续斗争。一九三五年十月,国民党政府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新一轮的围剿。11月19日,根据中革军委指示,红二、六军团除18师离开根据地掩护主力突围外,转移到溧水、水原两路突围。根据红二、六军团的安排,各地游击队的领导机构都留了下来,继续战斗。红二、六军团突围出境,国民党政府搞白色恐怖。据沅陵县志记载,1936年1月22日,下寨游击队成员傅中盘、傅林祥、傅先凯在“无道洞”被铲志愿军击毙。为了制止敌人的反攻,沅陵苏区群众在游击队的领导下,先后成立了“贫民团”、“鲁工界反丁自卫团”等革命组织。1936年3月,Patio秘密组织了一个80多人的“穷人团体”。1937年6月,游击队杨司组织群众在苏公脑发动“反丁运动”;鲁群众举旗成立了“鲁反丁自卫团”。据《沅陵县志》记载,红军出境后,沅陵地下党组织依然活跃。1937年,国民党在该县逮捕了12名“共产主义嫌疑犯”。充分证明了红军突围转移后,沅陵苏区人民仍在进行艰苦的革命斗争。
第三,沅陵苏区的重要贡献
沅陵苏区人民协助红军进攻沅陵城,协调中央红军战略转移。1934年12月初,红二、六军团奉中央军委命令攻打沅陵城。12月5日,贺龙、萧克率领红二、六军团主力从大涌天门山出发,6日下午前往军大坪宿营。第二天,红军在当地游击队的带领下,沿着深溪出了凤翔坪,经刘家溪上了长安山。5点左右,红军逼近郊区的鸳鸯山、丁公寺。红军总部设在长安山地主“王百万”楼上,贺龙指挥攻打沅陵县。白岩街的群众帮助红军打开了“王百万”的粮仓,帮助红军煮饭。红军围攻该城三天三夜,攻占了城北所有阵地,突破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护城河。当敌人鲁//k0/]多派部队时,红军主动退出战斗,回到长安山在大庸进攻常德,协调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在总结突破敌人“围剿”的经验教训时,肯定了任...首先,他威胁要“追击”我们中央野战军的敌人...并给予了我们中央野战军强有力的配合。其次,...使群众得到没收和分配地主阶级财产和食物的好处。第三,震惊湘鄂军阀统治。
沅陵苏区积极开展红军扩军运动,人民积极参加红军,为中国革命做出牺牲。1935年,为了扩大红军队伍,红军二、六兵团在根据地发动了红军扩军运动。在沅陵苏区,扩大红军被视为中心任务,扩大红军的目的和意义向广大群众宣传。只有齐家溪天京书院有27人参加红军。钟吉龙的母亲和儿子从大河坪一起加入了红军,石兴双从凉水井和他的表弟去了红军过夜,张的兄弟一起加入了红军。据不完全统计,1934年12月至1935年11月,在沅陵参加红军的有300多人。其中,209人参加了北荣区红军。这三百人在后来的战斗中,长征中,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大部分献出了生命。全国解放的时候,只剩下十个同志了。
沅陵苏区人民积极支持红二、六军团的突围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止红二、六军团加入中央红军,在县城设置了数百里的封锁线。1935年冬,红二、六军团突围转移,涪陵苏区人民协助红军作战,传递信息,带领红军作向导;热心支援红军生活,协助养粮、做军鞋、抢救伤员。1935年11月,红军第二、第六兵团突围,向吴家湾、戚家坪、沅陵进发。老百姓杀猪宰羊迎接红军。高桥村的金淑本来打算给红军两个吸管开店,吴佳村的金祥生和儿子通宵磨米,给红军准备干粮。11月22日,红二、六军团星夜抵达清朗洞庭溪,被沅江阻断。船夫为红军摆渡,使红军成功突破沅水封锁线,与资平桥相遇。晚上路过官庄辰州坪,山路崎岖,看不到手指。当地人李大旺和他的妻子把两个屋顶上的杉木皮取下来,绑成杆子,给红军带路,让红军能先一步打垮敌人,成功突破湘黔公路。赵和他的妻子,唐湖平的农民,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红军伤员,这是广为流传的。红军突围转移后,沅陵人民仍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营救因伤留守分散的红军战士。1935年10月,齐家坪村民全将一只倒下的红军送到大涌的升阳坪归队。
1.《沅陵县志 沅陵县苏区历史考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沅陵县志 沅陵县苏区历史考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7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