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鲤的散文
本世纪初,打着历史剧旗号的《康熙王朝》、《小庄秘史》、《铁牙铜牙纪晓岚》,本来是打算在一开始就演的,都透着一股“戏谑”的味道。但在这一系列的清剧中,有一部作品看似戏谑,实则堪比历史剧。这部剧叫《少年天子》。
这么多年来,观众始终忘不了剧中年轻演员的精彩表演,忘不了剧中人物的爱恨情仇。但他们似乎忽略了情感的冰山,剧中想表达的远非简单。
一、生命的数量
面对充斥荧屏的各种帝王剧,有带戏剧色彩的《汉武大帝》《康熙王朝》,还有演历史的《宰相刘》《康熙私访》。这些剧往往是以塑造大事件大场景为基础,或者是在分析市场后准确地插上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反腐桥梁,但似乎很少有剧深入探讨过帝王的内心感受。
因为皇帝的心是最不可捉摸的,所以很多作家在塑造皇帝的时候都有偷懒的倾向,会根据史书塑造一个又一个扁平的复制品。但皇帝本身就是人,必然有世俗的欲望,也会有一个从人到皇帝的过程,这本身就是戏剧性的。
刘和平说,他写雍正时,认为“皇帝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奴隶”。后来他写《大明王朝1566》的时候,才知道“皇帝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囚徒”。
看了这么多电视剧,能深入人心探索存在价值的剧不多了。除了刘和平的几部戏剧,蓝小龙的“兵团线”三部曲也有意识地做到了这一点,其中《我的头和我的使命》揭示了萨特和加缪的坚强形象。
今天的《少年天子》也承载着这个命题,探索着生命存在的意义。
《少年天子》的编剧是刘恒,曾与谢飞、张艺谋、沈好放等大导演合作过《生日》、《菊豆》、《秋菊的故事》、《崇高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这些作品虽然都是社会生活剧,但都指向同一个困境:如何生活。
因此,当刘恒接手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历史小说《少年天子》时,他一定知道如何改造这个故事。写完剧本,他迫不及待地想成为总导演。
《少年天子》讲述了清兵入关后,坐在人间的顺治皇帝短暂而精彩的后半段故事。原作者李凌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工作,所以读者可以在这部小说中看到很多历史细节。
虽然小说获得了巨大的荣耀,但是小说能否成功改编成电视剧还是需要打折的。根据茅盾获奖作品《白门柳》和《张》改编的戏剧水平一般。
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知道,小说的主线是顺治皇帝的爱情故事,各种细节都在这条线上开花了,但刘恒说:“我只是想传达我的世界观,比如我对死亡和暴力的看法。我对清剧的新方式不感兴趣。我的目的是探索生命的意义,并为此感到快乐或悲伤。只要我能达到这个目标,我就可以做任何事,匆匆忙忙写诗。可惜我暂时没有这个能力和欲望。至少现在,视觉表达更吸引我。它能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我的想法和内心感受,而不是诗歌和小说。(一)在剧本落泪的地方,演员也落泪,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对方的善良和多愁善感。”
电视剧第二集,没见过死人的顺治皇帝亲眼看到一个生命消失的时候,吐了,胸口总是很难展平。他慌了:“二娘从来不让我见死人。”
这时,一直陪着他的老太监吴摸了摸他的胸口:“你看不出来,就别看。你是皇帝,多少人得死在你手下。”
这时候顺治还没有刚刚登基,已经当了很多年的皇帝,多尔衮死了,自己亲自管理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他从来没有见过死人。我没见过顺治的死人。死者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名字,日报记录的死亡人数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数字。数字当然不算什么。它们只是数字。
但他终于亲眼看到了死者。虽然死的是一个小太监,但他终于亲眼看到了一个生命的消失,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于是他翻开了奏章和刑书,开始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个生命的存在。
“吴三桂的折子,破安陆府城,头两千四百多,两千四百个头,挂在树上,挂在墙上,挂烂了,挂臭了,剩下一堆骨头,尸体来了,认谁是你自己的人?.....刑部刑部的问题书,又一个满门杀九大家族,老人快死了,为什么要杀他,孩子刚出生,你怎么杀一个只会哭什么都不做的孩子?”
两千四百头,对于吴三桂来说,只是功劳的数目,对于顺治来说,只是奖励吴三桂的理由;顺治杀九族人不过是一笔带过——这是以前的事,如今这么年轻的天子终于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
他能忍吗?如果他能忍得住,让自己的心渐渐变冷,那么他就成了开启根基的一代帝王;如果他不能,那么他的结局只能是,选择离开,出家或者死去。
据野史记载,顺治最终选择去五台山出家,是因为对董鄂之死的悲痛。这一直是小说家们最喜欢的素材,但是如何让这一段在没有狗血的情况下被转化需要技巧。
在所有人都强迫自己和唯一亲近的人离开他之后,顺治终于绝望地成了福临,然后成了和尚。第39集,他刮了胡子,来到太后跟前说:“我孩子的决心已定,不能改变。请让我离开宫殿...母亲,孩子的佛心是不朽的,你有什么用?”
顺治不仅因为感情受伤而回避,还因为终于无法面对别人对个体生命的蔑视而想离开故宫。
那么,这座紫禁城发生了什么?
二、异化囚徒的紫禁城
电视剧《甄嬛传》第一幕出现了太监,接下来是故宫,这是整部剧的基调。它探索权力下畸形的产物。故宫人视一切畸形为正常,一切女性都是皇权下的附庸。
《少年天子》虽然比《甄嬛传》早了近十年,但比《甄嬛传》更深刻。在播出的过程中,刘恒说了这样一句话:“(一)建议大家可以从这部剧里看到封建主义是否给民族留下了这么深的伤疤。”
因为在这部戏里,不仅表现了后宫嫔妃在权力下的异化,还影响了太监、嬷嬷、太后甚至皇帝本人。
先说后妃。皇帝有后宫,后宫佳丽三千。谁想幸运谁就幸运,谁想被冷落谁就被冷落。一些龚都剧展现了后宫女人们不断的算计。每一个贤惠的女人,要么被污染,要么被淘汰,谁也逃不掉。
但刘恒说:“我不注重悬念,因为我不擅长这个手法。我特别强调铺垫,而不是用粗线条来推动剧情,而是用非常细致的方式来渲染,以引起观众的情绪。不是情节剧。人物性格基本是静态的,人物色彩很鲜明,更容易让观众识别,让他开心。我想达到的是剥离人物表面的感情,描述人物的复杂和多面性。从人物出场开始到结束,观众总能发现人物性格的新的一面。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悬念吗?”
是的,情感。这部剧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怀了孩子我会偷偷让你流产。如果我受宠,你会想办法让我失宠。这些战术不是《少年天子》抓人的重点。这部剧是靠情绪来推进故事的,所以重点讲述了紫禁城里那些后妃和太监是如何被异化的。
被遗弃的女王在冰冷的宫殿里。终于有一天有人来看她了。刘恒没有表现出她有多孤独。她只是嘴里说了一句话。但是,这条光线足以恢复整个萧条。场景:“找个干净的地方坐,只要能找到。”
这个还是不错的。
一些长期得不到皇帝照顾的年轻嫔妃,忍受着自己的性压抑,而另一些则会想办法解决。
第三十二集,失宠的童非终于和顺治身边的老太监吴走在了一起。吴表示愿意尽一切努力帮助她的儿子登上王位。但是,她愿意被老太监抓住,在多年的性生活后脸颊贴着对方。接下来的画面切掉了躺在床上的叶璇,但背景传来童非的呻吟声。
这种行为叫吃。原意是一起吃饭。后来有两种解释:一是因为现在的所谓宫女不受皇帝青睐,不允许她们接触异性,与女性发生性关系;第二,也指宫女与太监的婚姻。
太监和失宠的后妃都是在权力下无法长久获得性的畸形人,后妃和后妃会互相“取暖”。第36集,当皇太后和被贬的贵族们一直住在同一个宫殿里的时候,太后终于断绝了他们之间的关系:“真难得,我知道怎么去想我的家人。但不要忘了,不要吃对食物,失去理智。”
太后用很平淡的语气说了这话。看来她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关系。也许她在一个庞大的后宫里有这样的事情很正常。果不其然,匪警立即反驳道:“你不会后悔和你的爪牙一起吃东西。我们后悔什么,嗯?”
匪警说了这话以后,画面很快就转到了马谡·拉古的脸上,她是一位跟随太后多年的老侍女。她看起来很害怕,盯着自己的眼睛,好像被足够多的纸刺穿了一样。《少年天子》正是通过这一系列不引人注目、不言而喻的事件,向我们展示了被异化的“吃人的男女”。
故宫是一个失去个性的地方。以第一集为例。太后以前按照满族的原始习俗,在用文字提到亡夫的时候,会直呼其名。然而,当她认为它代表了皇家庄严的紫禁城时,她很快就改了口。这个细节可以让太后的形象丰满起来:”...嫁给我们皇太极,哦,嫁给我们唐太宗……”
难怪饰演王太后的潘虹看了刘恒的剧本会大加赞赏:“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剧本。每次看剧本都要在厚厚的雪地里走很久,胡思乱想,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空。我觉得这就是他写作的魅力所在。”
在紫禁城的威逼下,皇帝并不是孤军奋战,无所不能。他也吃过苦,在苦中被打败。
同样在第一集,皇帝要结婚了,皇后是蒙古的格格。刘恒显然写了两个完全相同的对话。在老太监吴身边,小太监一直好奇新皇后长什么样:“蒙古格格长什么样?”你看过吗?她是高还是矮?她胖还是瘦?画面一变,吴来到皇帝面前,皇帝也问他同样的问题:“她长什么样?高矮?胖瘦?黑白?"
这部剧的片名是《少年天子》,先少年后右。不管是皇帝还是和尚,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年轻人,所以和太监的心思没什么区别,他也很好奇新娘会是什么样子,等故宫一年半载转了,他和太监也就相应的变了。
第四集,大臣们认为皇帝太软弱,要他来菜市口,要求皇帝遵守刑罚。
在第二十三集,当他发现他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时,他要求释放囚犯,但他的部长们一个接一个地杀死了他们。最后,他生气了,他想惩罚那些大臣。这时,他受到了太后的训斥。原来他杀大臣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大臣死了,就没人能替他用了,死了的犯人都死了。
无奈之下,他终于被迫接受了这个“谬论”作为政治妥协。太后又说:“你很胆小。你杀人是为了给自己勇气。”顺治沉默了,想着故事的开头,他无法面对死去的人,最后顺治的心变得冰冷。
在第28集,顺治遇到了这么多只有诺诺的女人,他遇到了吴蕴珠。他爱吴蕴珠(即董鄂妃)不是因为她美貌与智慧的独特,而是因为在吴蕴珠面前他不是顺治而是福临。仔细关注一个细节就可以发现,顺治称呼别人都是“皇后”、“童非”,只有吴蕴珠的真名。吴蕴珠还说福临是个孩子。这个判断很精彩。福临是一个青少年,但他不得不伪装自己,在胁迫下用面具展示自己,但他实际上是一个孩子。
“皇帝是历史上最大的囚徒”,属于皇帝的孤独。所以福临一直在战斗。
他纠结于爱情,他不满足于政治选择的婚姻。
他和母亲作对,和她在一起总是处于微妙的边缘。
他与大臣们对抗,他向往中国文化,与八旗大臣格格不入。
他与命运抗争。他是外星人,是别人眼中的怪物。
后来他失败了。
《少年天子》是一部悲剧,但它的悲剧不在于福临和吴蕴珠的爱情悲剧,而在于福临与命运毫无结果的抗争的伟大悲剧。
所以最后他因为出不来,不得不自杀。(剧中设定的结局)
另一方面,剧中的另一个孩子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孩子,这一定是刘恒为了和福临相比而特意塑造的。孩子也是太后养大的。也许他吸取了教训,抚养了一个像福临一样不听话的儿子,这个孩子是由太后抚养大的。
在第39集,这个八岁的孩子杀死了一只鸟,并被已经剃了胡子的福临指控。孩子说:“谁都会杀人。为什么一只鸟都杀不死?”
《少年天子》之前,康的创作视角单一,多以歌功颂德为主。从牺牲人格的角度写作,这是最突出的一个。人性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被政治抹去了,包括友情,爱情,善良...王位一再受到威胁。为了保住王位,人都会死。皇帝每死一次,都会失去一些东西。孩子照太后说的做了,将来就成了大皇帝,不像顺治。
这个孩子叫叶璇,人们经常叫他康熙。
三、天地之解的巨大变化
这部剧发生在明末清初。虽然刘恒一直强调他写的不是历史剧,但他只是想用这部戏剧来表达他超越历史的主张。但和那些剧不一样的是,这部剧的历史背景实在是太扎实了,很多打着历史剧旗号的剧都很丢人。
戏剧也不是没有优秀的作品,比如刘丞相、铁牙铜牙等。,都是好作品。但仔细看这些作品,发现基本史实并不存在,作家们只是用历史人物的贝壳来讲述一些关系到当代观众的故事,比如腐败,比如民间疾苦等等。但更多的戏曲属于古装偶像剧,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剧甚至打着戏剧的旗号颠倒黑白,让人捧腹大笑。
《少年天子》的好处在于,它不仅完成了它的宏大命题,还保留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历史背景——这也是影视作品中少有的对南明历史的描写。
《少年天子》虽然不是对南明的正面描写,但观众可以通过清廷中国人之间的对话了解一二,甚至不是史实,也可以了解更多当时满族人的想法,以及汉人为什么战斗到底。
为什么要战斗到底?明明投降了,清兵南下,很多城市没怎么抵抗就看不见风了。但是清廷发理发令,大家又被激怒了,最后打了20多年。
辫子不言自明。
第24集,陈明霞说:“前天早上是一艘破船,没打中船底就沉了。只为了一根辫子,还剩下多少血,激起了多少仇恨和反抗?多少人被迫跳入水中,竭尽全力,还把这破船放在水上。”
是的,大家都承认明朝已经没了气势。李自成当皇帝还是福临坐龙椅,对官员和老百姓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辫子。因为要刮胡子,有多少人“跳进水里尽力,还把这艘破船推到水面上”。这是最大的原因。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要为明朝而战。史可法也不过如此。在此之前,郑成功和李定国等海盗和土匪不得不战斗到底。这就是原因。
身体受父母影响是汉族的文化观念;剃发是满族的一种文化观念。人可以和睦相处,但必须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价值观,用强制的意志抹杀一种文化,用自己的文化取而代之,所以难免会遇到阻力。
一个想刺杀皇帝的人,故事里自然会有安排。
按照以前的套路,这样的人往往是孤独的,极难有好感的(比如康熙的杨其龙),或者最终受皇帝影响而放下刀的(比如雍正的曾静)。但是,在这部剧里,乔柏年是个正人君子,他并不偏激。他也承认明朝死在父母手里,他没有秘密。
他只会说:“你为了一根辫子杀了多少人?大清国不是报应,不能接受。”
如果有人打架,就会被打压。清朝的很多戏剧都淡化了清朝建国之初的屠戮圈地,以至于只留下了统治者仁慈的一面,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部剧虽然没有正面直接描述,但从每一个细节都展现了当时清朝统治阶级的残暴行为。
第35集,顺治和皇太后发现,有些乡亲在书中偷偷写下了嘉定三渡遇难者的名字,皇太后大怒:“那真的是嘉定三渡遇难者的名字吗?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你想唤起那里的灵魂,还是等待天气的变化,杀死我们的卡宾枪?”顺治也很郁闷:“我以为,我以为很安静,时间一长,人们自然会忘记那些杀戮……”愤怒的背后是什么?有恐惧。葬礼的背后是什么?愧疚。每一个字都是一把刀。
是的,顺治一直觉得愧疚。第二集,顺治还在苦于人生价值的时候,提到多尔衮当年的行为:“没有人会原谅他。大军攻打扬州,他说,让他们都去死;军队攻打嘉定,他说,让他们都死吧。”
除此之外,该剧还通过满族底层安的口,描绘了清初贫民不可持续的生活,真像人间的悲剧形象。
第九集,安·巴度进宫吃猪肉,然后说她吃的都是死猪肉。所谓死猪肉,就是病了的死猪。常年在宫里的顺治,从没听下属说过这样的话。他惊讶地发现底层人民只能吃死猪肉。
然后安·巴度说:“我们仍然可以在这里吃死猪肉。再往南走,还能吃人肉。广平府闹饥荒三年,今年秋天,里面没有粮食。哦,成安县大街上有好几个大铁锅,戴着那些饿死的。把它们倒着剁碎,扔进锅里煮。再往南,我到达了张德。哎,那人还在,就低着头去杵锅了。他身边的人,啧啧称赞,跳起来伸手拿肉吃。有些人,站不住脚,陷在锅里,嘴里还叼着别人的肉,就自己煮。"
对于清初的大规模圈地运动,安也道出了其中的精髓。顺治元年,清兵入关,八旗子弟涌入北京附近。顺治元年十二月,为了安置清廷诸王大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在京畿道地区大量占用土地。
清朝初年,许多圈地使“走到哪里,就把田地圈起来”成为可能,田地的主人大叫起来,屋子里的东西都在那里。结了婚,长得丑的人都带着,想留下的人却不敢带。没有生活的佃户反而靠种地为生。”因此,圈地后,许多农民的田地被占领和流离失所,一些地主或农民涌入八旗庄园或流亡国外,导致大量难民和乞丐的出现。
顺治本来是下令停止圈地的,以为这样对人民有利,就照做了,没想到不管他停不停,下面都没有圈地。
原因很简单,安·巴度说:“他们说现在正是停下来的时候,好土地被圈起来了,剩下的烂土地没有给任何人。”
这样一个给人民带来巨大苦难的巨大变革,过去由于种种原因难以直接呈现。然而,在剧中,刘恒能够不断地通过别人的口来表达悲剧的情况,这真的是难能可贵的。
事实上,这部剧从头到尾都没有大场面。不像其他历史剧靠大场面大事件推进故事和历史,这部剧总是在打磨人物台词。每个人都有很多方面,那些线条本身也很有美感。
《少年天子》的线条艺术极高,除了上面的例子,还有很多。
做了很久皇帝的顺治,心灰意冷地对安俊国王说:“任何一个皇帝都想长生不老,长命百岁,但最后却被埋在地下,挖了三尺,都只是白花的骨头。”
在最后,面对废除死刑,福临希望真诚地表达废除死刑有好处。他说:“你身上所有的优点都只是睡觉。总有一天,他们会一个个醒来,让你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结论它刚刚睡着
我们可以看到,《少年天子》在给观众繁荣国力和反腐剧代入感上,并没有康熙朝和汉武帝那么自信,但是《少年天子》提供了历史剧的一个方向。
也就是在符合观众心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发挥自己。顺治、董鄂妃、、童妃、、太后、吴、、王等等,都是此起彼伏。它们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他们有现代人的情怀,能让观众互相理解,感同身受。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让作家翱翔,享受生活。
这是历史剧的一个新方向,但现在我们只有迎合观众心理的传奇剧,那些表情,它睡着了。
本版主编肖小军
推荐阅读
1.《对食儿 想当年|邓超的《少年天子》,绝不是后宫言情剧这么简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对食儿 想当年|邓超的《少年天子》,绝不是后宫言情剧这么简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47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