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假期,省道S340上的车流源源不断,顺着这条强大的“动脉”,一直到常州市钟楼区走曲镇银村,眼前豁然开朗:在生态绿道的尽头,整齐的别墅群连成一片。屋前屋后道路两旁鲜花盛开,与小菜园里的蔬菜果树一起,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
村民史晓柳正在欢迎回家探亲的亲戚。“以前大家都想去城市玩,现在村子比城市好玩。”“村里有576户人家住在别墅里,这还不包括农业收入。单说房产,每个家庭平均资产200多万。”银村村的财务会计杨丽丽心里有一个清晰的账户。“婆婆住在村里,不愿意搬到别的地方。”“远房亲戚羡慕这里,说你们村真好。”村民们聚在一起,开始交谈。
“银村鹿场头,工资和角,成员没实力,干部没头,男生多光棍。”90年代的银村是一个贫穷的村子,媒人看到就摇头。从贫困和贫困到新农村建设样本,它已经成为全省唯一的职业教育特色镇。银村多年的发展足迹,可以用一幅手绘的发展蓝图来形容。
1992年,陈立斌当选为银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全村工业产值不足200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陈立斌,把村委会干部的粗糙画成白纸,成了银村最初的蓝图。“如果你很穷,你就会改变主意。我们当时的想法比较简单。在行业的带动下,我们会让环境变得更好,让大家都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发展。”
10年一个发展步骤:20世纪90年代,村里建厂,带动村民致富;2001-2010年,规划职业教育镇,科教兴村;从2011年到2020年,转型升级,农村振兴...村民迅速致富后,当了近30年党委书记的陈立斌并没有止步:如何为村民提供宜居的生态?如何让年轻人生活在农村?陈立斌提出了未来20年的发展规划。
“今天在银村学剑桥,明天在银村学剑桥”,这个梦想就写在银村镇客厅门口的显眼位置。走进小镇的客厅,一步一步展现江南的魅力。优美的景观和齐全的功能使小镇的客厅成为村民们学习和放松的首选。“大人物来这里读书、看报、逛花园,既有詹妮弗的心情,又有锻炼。”村民陈菊华说。
同样打开“文化”大门接纳村民的还有位于银村的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和江苏城建学院。“校园规划充分体现了‘村中有学校,村中有学校’的理念。银村的村民可以带着朋友和邻居的卡片进入学校,从图书馆借书,去操场,在食堂吃饭。”江苏城建学院党委书记表示,选择银村发展职业教育园区,形成产村一体化,培育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双主体,将极大地促进城乡双向深度发展。
泰村实验学校、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城建学院、常州公安局人民警察培训学校、常州交通技师学院的落户,不断拓展新版本的银村职业教育特色镇发展地图。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常州西部正在建设一个适合学习、工作、旅游、生活的特色城镇。
记者唐颖
1.《陈礼斌 职教小镇,宜学宜业宜游宜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礼斌 职教小镇,宜学宜业宜游宜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0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