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com评论员:昨天,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在棚户区改造中的支撑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
减轻税收负担、促进民生和铁路建设被一些媒体描述为“推进改革、调整结构、惠及民生和实现稳定增长的结合”。在“组合拳”中,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备受关注。会议透露,今年中国预计将有6600多公里的新铁路建设项目投入运营,比去年增加1000多公里,其中近80%的国家投资将投资于中西部地区。
具体来说,这些政策措施有五个方面:一是设立铁路发展基金,拓宽建设资金来源。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使基金总规模达到每年2000-3000亿元;二是创新铁路建设债券发行品种和方式,今年向社会发行1500亿元,落实铁路债券投资所得税优惠政策;三是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支持铁路建设,扩大社会资本投资规模;第四,对于铁路承担的公益性和政策性运输任务,中央政府将在一定时期内给予补贴,逐步建立规范的补贴制度;五是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在建项目顺利实施,及时推进获批项目全面开工,尽快开展后续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铁路投资稳定增长,加快铁路建设。
当然,正如国务院常务会议所认为的,加快铁路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不仅可以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而且有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环境,帮助数百万人脱贫。在这里,铁路建设在拉动经济“火车头”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被称为“铁公基”。在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下,“铁公基”对刺激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让“铁公基”展翅高飞无疑将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当然,“铁公基”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一旦它飞上天空,如何让它平稳软着陆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国几十年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铁公基”的安全着陆往往比起飞更困难。
不可否认,“铁公基”项目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是有效的,因此每当经济疲软时,它通常被用作刺激增长的措施。由于“铁公基”大多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尽管资金数额巨大,但资金到位率很高。然而,“铁公基”项目建设周期长,回收期长,难以取得经济效益。因此,它刺激经济增长的持续效应很难持久。而且由于其量大、周期长,会给经济结构带来深远的问题,以至于从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很多“铁公基”最终会变成不值得损失的“鸡肋”。
现在看来,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铁路发展基金,这是为了拓宽“铁公基”工程建设资金来源,逐步将“铁公基”从国有银行的独立支持中分离出来,以飞出一条新路。此外,在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到了“扩大社会资本投资规模”。一般理解,这是指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铁公基”项目的政策信号。
然而,几乎所有的“铁公基”项目都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建成时经济效益很少或没有,经济效益的回报都在建成后的运营阶段。“铁公基”项目的运作是一个涉及现有利益的制度问题。建设阶段投入的非国有资本能否在国家主导的运营阶段得到回报……涉及的改革任重道远。
1.《铁公基 “铁公基”再出台,老翅欲飞新路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铁公基 “铁公基”再出台,老翅欲飞新路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10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