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处理该患者样本时出现异常现象。由于LIS本身时效性差,没有及时记录。
未记录的处理程序:
第一次检测样本时,血小板趋于正常,等待十五分钟左右复查值下降,三次测量后数据甚至更低。
从三次检测数据来看,血小板计数呈持续下降趋势,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结果下降更明显。这种现象绝对不是单纯血小板减少诱发的!
血涂片处理后,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聚集。
那么是什么造成的呢?
再次联系门诊说明情况后,再次采集血样,肝素抗凝,第三次检测。结果如下:白细胞:6.72×109/升,红细胞:4.39×1012/升,HGB: 134克/升,血小板:177×109/升,血小板直方图正常,血小板分布正常。血涂片中,聚集消失,血小板分布正常。
可见,该患者的PLT结果明显恢复正常。
可以推断,血小板聚集是由抗凝剂本身引起的,常规血样中使用的抗凝剂是EDTA-K2。
基本可以断定,患者是EDTA-K2引起的依赖性假下降。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常见原因:
1.EDTA诱发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抗凝剂使血样中的血小板凝集,形成大直径的血小板团块,部分凝结成条状,不被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假性血小板现象低。
2.大或巨大血小板诱发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正常人血小板的大小和形状差异很大;检测血小板计数时,大量或巨大的血小板在红细胞中计数,而在血小板中不计数,导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
3.临床用药:如果常用硫酸镁预防和控制产前子痫,血液中镁含量过高可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检验医学网络
4.血小板凝聚收集:指血细胞在较低温度下凝集,一般发生在冬季。血小板计数的结果低,而红细胞或白细胞的结果高。
病例2主诉左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无痛性肿块。快速增加2周;间歇性发热;间歇性腹痛;胸闷气短加重1周。目前病史:最近偶然发现一个颈部肿瘤,大小像鸡蛋,无痛。一周前间歇性发烧,然后去我们医院治疗。体检:体温38.6,was 41.46,其中淋巴细胞91.4%,中性粒细胞7.4%,其他结果可接受。
结果如图所示
从DIFF通道散点图可以看出,淋巴细胞群存在异常增殖,BASO通道散点图提示不明显。然后调用仪器端的散点图,并在DIFF通道散点图的三个不同部分进行分析。
在DIFF通道散点图中,三个坐标轴代表:
FS轴→细胞体积
SS轴→核酸复杂性
FL轴→细胞内DNA和RNA含量
FL-SS切片可见淋巴细胞群与单核细胞群界限不清,淋巴细胞区存在大量高核酸含量的淋巴细胞。
在FS-FL切片上,可见淋巴细胞群聚集,细胞分布良好。
在FS-SS切片中,淋巴细胞的聚集浓度更明显,说明细胞同质性又好了。
散点图分析结论:
从DIFF通道的散点图中不难看出,整个细胞主要由均匀性好的淋巴细胞增加,可见原始淋巴细胞和外来淋巴细胞。可以推断,患者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淋巴细胞增多症。
常见原因有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重症感染等。
临床诊断:套细胞淋巴瘤。
病例3主诉头晕、乏力、厌食、心悸、气短3个月以上。目前病史:患者半年前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无明显诱因,认为是疲劳所致,未引起注意。最近三个月以上症状加重,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然后来我院检查:RBC:4.34,HGB: 89,MCV:70.1。
具体结果如下:
初步分析:
从红细胞计数参数不难看出,患者细胞小,色素低,大小不均。同时血小板中计数到一些小的红细胞,导致血小板虚假增加。这种情况在缺铁性贫血中很常见。
然后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红细胞直方图的变化。
结果分析:
从直方图中可以看出,红色系逐渐由原来的“单峰”转变为“双峰”。治疗后,由于体内同时存在两种分布不同的红细胞,混合后细胞的“双峰”重叠,如虚线所示,使得“双峰”的交点略微升高,最终形成直方图中的图像。
最后
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的病理,说明白细胞散点图和直方图、红细胞直方图和血小板直方图在实际病例血常规报告中的应用。尤其重要的是让考试中单一的纯技术理论更贴近临床,这也是我们作为考官应该努力的方向。
临床检查没有出路,
临床离职测试是回家的必经之路!
1.《散点图 血常规散点图和直方图的作用远远超出我们想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散点图 血常规散点图和直方图的作用远远超出我们想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34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