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在数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其经营模式和店铺格局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涌现出一批老品牌。
民国初年,老百姓有一句话形容这些老牌子的流行:头顶马居延,脚上直列上升,穿八件吉祥衣,腰间四件常服。
如今,这些老品牌仍然以其独特而精湛的技艺服务于新时代,背后的历史故事仍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八大吉祥”之首——瑞芬香
清朝末年,北京丝绸行业有八家最著名的丝绸商店,由于每个商店名称上都有“吉祥”一词,被称为“八大吉祥”。
他们是钱向前、芮林祥、芮盛翔、芮曾祥、芮芬祥、易和祥、董盛翔和李凤翔。前六个都在前门。
瑞琪香丝绸店位于大栅栏5号。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由孟洛川在山东章丘出资兴建。牌匾是清末李翰林林沃写的。
有人要问,“国”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个典故。晋代《搜神记》记载南方有一种叫青兰的虫子。比蝉稍大,母子从不分离。所以古人称铜钱为清清,意思是只能凑在一起发财。
开业后,瑞其祥经营良好,买卖兴隆。但是好景不长。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大栅栏,大栅栏变成了火海,瑞琪香变成了废墟。面对严重的损失,孟金侯并没有气馁。他赶去谈判准备资金,不到一年瑞琪香就重新开业了。
瑞福祥新开的南立面临街,是一面中间开着门,两边呈弧形“八”字形的两层墙,分两层。瑞琪香店至今保存完好,是大栅栏地区唯一保持原貌的店,已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从1903年到1918年,芮仙香在大栅栏开了一批店,如“鸿基洋步店”、“鸿基皮具店”、“东鸿基茶店”,几乎占据了大栅栏街的半壁江山,成为“八大吉祥”之首。
抗战爆发后,日本外企大量走私进口纺织品,使瑞雄祥经营困难,于1948年倒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在国庆典礼上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是由芮雄祥提供的红绸做成的。1954年底,芮芬祥率先实现公私合营。近年来,瑞芬香在神话注册了一对蝉样母子苍蝇的商标,打造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品牌。
当时大栅栏洞口路以北的第一家是香驿,紧挨着瑞子巷。香仪的主人是清末最后一个太监小张德。后来几经更改,现原店恢复为“香艺丝店”。
马句茅沅分公司
老北京夸口说人家有钱,穿得好,经常说“披马聚源,踩线上……”,意思是从头到脚都是最好的正宗品牌。马菊园帽店和直列鞋店都在大栅栏。
帽店创始人马菊源,直隶马桥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在仙玉口中段鲁南开了一家帽店,取名“马居延帽店”,专营宫廷流苏和富人佩戴的高档帽子,成为只为贵族官僚服务的“官帽店”。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马居延在仙峪口西出口路以北开了天城寨鞋店。清咸丰八年(1858年),马居延病重去世。马菊园的徒弟当了掌柜后,还挂着“马菊园帽店”的牌匾。从此帽店更加红火,被誉为北京第一帽业。
1937年“七七事变”后,马菊园帽店生意长期低迷。1958年,毛店加入公私合营,从鲜鱼口搬到大栅栏。1990年网点布局调整时,马菊园帽店从大栅栏路迁到鲁南另一老品牌,清咸丰八年(1858年)在布营寨鞋店开业,在那里设柜台出售。
内联盛鞋店
内嵌式盛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3年),由河北武清人创建。鞋店名称为内联推广,“内”指大内即朝廷,“连升”取自“三级连续推广”的意思。
为了做好一双靴子,赵婷还挖空心思收集贵族和达官贵人的靴子和鞋子的尺码、款式和特殊喜好,编成一本书,名叫《装鞋》。线内崛起越来越出名。据说皇帝登基要穿直插上升的靴子。
内店原位于东江米香(今东交民巷),八国联军进京时被烧。赵婷筹集资金在灯市口重新开业。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发动兵变,鞋店被抢,后迁到廊坊头条,最后落户大栅栏。
1949年后,线内推广进一步发展。如今,在挖掘、继承和发展传统布鞋的基础上,皮鞋、休闲鞋、保暖鞋等几大系列产品相继开发,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
同仁堂
大栅栏街中段南侧有一栋三层中式建筑,金碧辉煌。这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瑰宝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著名企业同仁堂中家喻户晓。
同仁堂的创始人乐咸阳,从小就很聪明,刻苦学习中医书籍,很快成名。被推荐入宫后,成为太原医院的正式院长。康熙八年(1669年)秋,乐咸阳开了自己的药房,取名同仁堂,意为“天下大同”,“仁者爱人”。
乐咸阳死后,三子乐冯明继承了他的事业。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他把同仁堂药房搬到前门外大栅栏路以南。从那以后,同仁堂乐嘉老店在繁华的大栅栏扎下了根,经历了300年没有衰败。
1970年,在故宫封存了近百年的同仁堂紫金元宝拆封后,依然有着浓郁的药香和滋润的色泽。如果刚出来,那就叫制药奇迹。
张一元茶馆
过去,人们在家里住着七个字:柴、米、油、盐、酱、醋、茶。老北京人提到茶,往往会说“张一元”。
“张一元”,北京的一个老茶馆,位于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南22号。自成立以来,历经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已成为北京著名的老式茶馆。
张一元茶馆是清末安徽张文卿(张长义)创办的。张文卿十多岁时在花市荣泰茶店当学徒。1896年,他开了一个茶摊。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茶摊附近一家烟酒店倒闭。张文卿开了一家烟草店,还开了一家名为“张裕园”的茶店。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张文卿在前门外的坎农吉(今大栅栏西街)开了第二家茶馆,正式命名为“张一元”。
“张一元”的“一元”有很多字。有人说是“一元恢复,一切更新”,有人说是“一元一袋茶”。
20世纪30年代初,北京的大多数茶馆和酒店都使用张一元的茶,许多杂货店都是在收取佣金的基础上销售茶叶的。抗日战争期间,张一元的商业日益萧条,1947年冬天的一场大火严重损害了它的生命力。
1949年后,张一元茶馆获得重生。1992年,张一元茶叶公司成立,随后成立了一个茶艺表演团体,展示中国国宝——茶文化。2012年,张一元茶馆在卡农吉街老张怡园原店旧址重新开张。
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娱乐的发展,清末民初最引人入胜的娱乐就是看戏。在短短的大栅栏里,有三清、广德楼、和轩等众多戏楼。
三清歌剧院
三清园位于大栅栏中路以南,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北京最古老的戏曲园。梅兰芳新剧《狮吼》和尚小云新剧《玉堂春》在此首映。之后,尚霄云的容春社在此长期演出。
广德大厦西苑
广德大厦位于大栅栏街39号,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它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歌剧院之一。它几乎与法国巴黎歌剧院、意大利斯卡拉剧院和俄罗斯大剧院同时建成。
广德大厦的突出声明在于,它是当时名人迅速走红的宝地。程长庚、俞子云、梅巧玲、余三胜、王桂芬等京剧老爷爷以及后来的“西联城”、“双清社”、“宾清社”长期在这里演出,是当时北京最受欢迎的娱乐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广德楼”由戏楼改为专门从事曲艺的“北京曲艺馆”。
乐青歌剧院
乐青歌剧院最初位于大栅栏洞口路以北,建于乾隆年间。清末被火烧毁。改造后,广场舞台改为圆形,观众席由椅子改为单座。京剧大师杨小楼曾多次在此演出,河北梆子老艺人杨云普和弟子李桂云也曾演出过《茶花女》等新剧,一时成名。
1939年,由李万春组织的明春社在这里演出了舞台剧《新天河匹配》和《济公传》,使观众耳目一新,大受欢迎。1949年以后,由和蒋组建的新京剧团长期在此演出。1970年成为北京杂技团排练场地。
中和剧院
大栅栏西出口路以南的粮店还有一个中和剧场,也是清末创办的。四大名艺人之一的程在此演出已久。商小云1938年创办荣春社后,也在这里长期演出。
1931年9月18日晚,梅兰芳在此演出《宇宙前线》,张学良参加演出。演出进行到一半,副官来到张学良将军面前,低声说道,张学良慌忙退席。第二天看了报纸才知道晚上发生了九一八事变。
中和剧院仍然是经常上演京剧的剧院。
大观楼电影院
大栅栏也有早期的电影院。大观楼电影院位于溪口路以南,是北京最早的电影院。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905年,原“大恒轩茶馆”更名为“大观楼影剧院”,是程楠最早的固定电影放映场所之一。
大观楼电影院放映了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记录了谭鑫培的经典剧目《定军山》。《大观楼》不仅创立最早,百年来历经几番沧桑也在放映电影。它可以被称为北京最古老的电影院。
内容来源:北京晚报
1.《大栅栏同仁堂 大栅栏一带的老字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栅栏同仁堂 大栅栏一带的老字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75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