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目的只有消灭敌人,夺取领土。强迫“穷匪”跳狗急跳墙而死,失去军队和土地,是不可取的。饶了他不等于放虎归山。目的是让敌人的斗志逐渐松懈,逐渐消耗体力和物质资源。最后寻找机会歼灭敌人,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欲擒故纵中的“逃”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逃”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句话叫“穷追不舍”。其实不是不追,而是怎么追。逼得敌人手忙脚乱,它不得不集中力量,尽可能猛烈地反击。还不如放松一段时间,让敌人失去警惕,放松斗志,然后等待时机歼灭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军事史上“欲擒故纵”的绝妙例子。蜀汉建立后,决定北伐。当时,西南夷长孟获率领十万大军入侵蜀国。为了解决北伐后顾之忧,诸葛亮决定先领兵平定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附近,诱敌深入,提前在山谷埋伏。孟获被诱入伏击圈,落败被俘。
按说,攻下敌人boss的目的已经达到,敌人此刻不会有很强的战斗力,所以可以破敌。但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的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他被说服,主动投降,南方才能真正稳定。否则南方的蛮族部落不会停止入侵,很难在后方定居。
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交心”战,断然释放了孟获。孟获说下次打你,诸葛亮只是笑笑。孟获回到营中,拖走所有船只,据守上海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趁敌人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秽物处偷偷渡河,攻打孟获的粮仓。孟获怒不可遏,想严惩士兵,激起他们的反抗,于是同意投降。兵士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缚于蜀营。诸葛亮见孟获还是不肯收,又放了。
之后,孟获施了很多招数,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俘,四次获释。最后一次,诸葛亮烧死了孟获的付嘉士兵,第七次活捉了孟获。最后,孟获感动了。他真心感谢诸葛亮七不杀之恩,誓不反之。从此蜀西南定了,诸葛亮才得以出兵北伐。
1.《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的小故事:诸葛亮巧计降孟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的小故事:诸葛亮巧计降孟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14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