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有个外国朋友曾经问我:“中国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问题我遇到过很多次,经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
一个
长江下游,三峡的起点是白蒂。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对于有一点文化的中国人来说,三峡大部分从白蒂开始。李白的那首著名的诗可以在小学课本上读到。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还不到十岁,上来就误解了第一句话。“晁赐白蒂蔡云”,“白蒂”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早就和他告别了。皇帝穿着白色的银袍高高地站在岩石上。既然是穿白衣服,就不会很老,高瘦,忧郁,安详。清晨的寒风与他飘飘的衣衫共舞,绚烂的晨光把天空烧红,与他的银袍相互辉映,让人满眼的光与色。他没有随从,也没有警卫,一个人起得很早。诗人的长途船正要解开缆绳,他还在牵着手小心翼翼地提醒他。他的声音像纯银,在寂静的山川间飘荡回荡。但他的话很难听清楚,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他住在山上的一个小镇上,统治着这里的崇山和碧江。
许多年后,我已经知道童年的误会有多可笑,但当我真正航行通过白蒂城时,我仍然虔诚地昂着头,寻找银色的长袍和彩霞。船上的播音员正在背诵这首诗,兴奋地介绍了几句,并放出了《白脱古皇帝》的音乐。顿时,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人生的隐患都涌成一团,让人觉得很蠢。
《白蒂拓骨》是一部京剧,讲述的是战败的刘备退隐白蒂,郁郁而死,把自己的儿子和政治事务都托付给诸葛亮。悠扬的声音飘在婆娑的河上,撞在湿漉漉的岩石上,令人心酸凄凉。找不到纯银的声音。我也忘了李白的轻盈和灵动。
我觉得,白蒂城本来就是两个声音两个表象铸就的:李白和刘备,诗与战,英雄与苦闷,朝圣自然美,争夺山川主导权。它高高耸立在群山之上,在它的脚下,是一条汹涌的河流,日夜为这两个主题争论不休。
华夏河山可以是遍地尸体的战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天堂;封建权贵可以点燃和扑灭生命之火,也可以保护诗人的生命。可怜白帝城好累。清晨,李白轻舟刚送走,夜晚,刘备马蹄不得不迎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山和这条河对诗人的保护力度逐渐减弱,他们的船不时搁浅,他们的腰带经常被烧,他们从意气风发到苦吟,从甜吟到无声歌。中国还剩下多少诗人?
还好还有一些诗句和一段回忆。幸运的是,许多中国人仍然记得,一天早上,一位诗人悄悄地登上了白蒂城下的小船。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也没有举行告别仪式,但我终于被记住了几千年,我会被记住,直到时间的尽头。这揭示了一个国家的饥渴:他们应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并不太平淡。这么多诗人在这片土地上来来往往,并不像今天这样奇怪。他们没有政务和商业情怀,只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和一种诗一般的感觉。他们在山河中游走,与大地结婚。写一排排没有实用价值的诗,在朋友间传播、吟唱,是一种满足。他们把这种旅行当成生意,所以不怕露宿,长途旅行。结果,站在盛唐中心的是这些诗人,而不是皇帝、贵族、将军。余光中的诗《寻找李白》:
酒入肠,七分入月色
剩下的三分咆哮变成了剑气
绣口吐半个汤唯
这些词在中国当代诗歌中一直被视为罕见的绝唱。
李白时代的诗人热爱四川的风土人情和文物古迹,向往峡江的开放文明,所以长江成了人们生活的人行道,不用下太大决心去解缆绳求桨。脚在哪里,故乡在哪里,水在哪里,路在哪里。他们知道长江上最危险的地方无疑是三峡,但他们更知道它也是最奔腾的诗篇的河床。他们的船太小了,不能不时停下来。当他们到达白帝城时,他们会刷新自己,为生命与自然的强大碰撞做准备。我只能要求那些在黄卷绿灯间搔首弄姿努力歌唱的人不要写诗,因为他们不属于诗人。诗人刚刚在三峡的小木船上告别了白帝城。
2
告别白蒂,进入大约200公里长的三峡。两百公里在水路上不是短距离。但是,你永远不会觉得创作者写的文章太长。聚集在这里的力量和美丽,绵延2000公里,不会让人疲惫。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凝聚成密密麻麻的层层,再慢也无法溶解。就连照耀千里的日月,也不能拥挤在这里。对此,1500年前李道元说得最好:
海峡两岸都是山,不缺。落基山脉,隐藏着太阳,自午夜的凉亭,看到日出。
他还用最俭朴的文字刻画了三峡春夏秋冬的“荣庆军帽”,初霜的“林韩健苏”,使后人难以调动描写的文字和篇章。
过了三峡就找不到词了。只有老老实实,让嗖嗖的阴风吹过,让汹涌的河水飞溅,让迷茫的眼神停留,让不得不反复尖叫的喉咙变得哑口无言。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说,让生活一劳永逸的被吓到。不要从震惊中醒来。清醒的人受不了三峡。
蒋济的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些“照哦”的声音,这是巫山的神女峰。女神侧身站在山峰之间,给受惊的人类带来一丝解脱。好像是上帝在布置这个仪式的时候突然想到要加一个代表,让在山河之间爬行的微小生物可以占据一个角落观看仪式。当然是选择女性。他们只是年轻婉约,人类真正的杰作只能是他们。人们把最壮丽的传说倾注到她身上,仿佛决心要让她在这个世界上获得足够的美丽,与自然精灵一较高下。说她帮大禹治过水,说她每天晚上都和楚翔王幽会,说她走路都有铃声响,说她做爱回来满身异香。不过,传说归传说。毕竟她只是一块巨石,一座险峰。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种幽默安慰。
当李白早已顺流而下,留下的人只能给她微弱的生命渴望。“女神”这个词终于由瑰丽变成了邪恶,无论哪一个都远远不是健全的个体生命。温暖的身体,奔放的笑声,爱的芬芳,都被雕刻成一个古老的形状,留在群山之中。一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国家长期以来享有几个不完整的神话。
先看透的是诗人。几年前,在河船上无数仰望女神峰的乘客中,有一个女人突然泪流满面。她难过是因为她不经意间成了李白的后代。她终于走回小屋,写下了这些诗句:
在向你招手的五彩缤纷的花坛中,
谁的手突然缩回
紧紧捂住眼睛
人散了,谁
仍然站在船尾
衣服像云一样飞起。
江涛
声音洪亮
低声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悲伤
在地上和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的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河岸
金光菊和女贞的洪流
正在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示几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膀上哭一晚上
三
最后,人们看腻了,回到小屋休息。
船舱里聚集了一群有先见之明的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从舱口出来,静静地坐着,自给自足,安详安详。让山河在外面流窜。有四面墙,一个舱顶和一张床。据说最好在三峡建一个水库,这样可以节省噪音,关掉收音机,不要再让李白来打扰了。
历史到此为止;山河在此避退,诗人在此凋零。很快,只有几个外国游客还在船舷上尖叫。
船外,屈原故里已过。也许这里的怪峰给了他一副傲气。这个比李白大很多的疯诗人,太躁动了。他腰间佩着一把长剑,脑子里有个奇想,穿越中原,求真相,最后投汨罗江自尽。当时,他也掀起了三峡的波澜。
船外,王昭君的故乡已过。也许是这里的急流,冲垮了女人的心,期待着清新的风和美丽。但是,宫女没有这么做,她愿意嫁给草原上的匈奴人,离家而死。她的惊人之举让中国历史像三峡一样清晰陡峭。
似乎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男女,都很怪异。会卷起一点漩涡,展开一些碰撞。都有点叛逆,都很华丽,很惊艳。他们都没有在家乡结束,就像三峡的水一样。
三峡注定是一个躁动不安的深渊。以它的实力,谁知道承载它的土地会是什么样子?
毕竟,在船舷上尖叫的外国游客和询问中国第一个景点的外国朋友不会真正了解三峡。
我们明白了吗?我们的船行驶平稳,在船舱里从容说笑,烟雾缭绕。
明天早上,它会到达一个码头,然后慢慢启航。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歌唱。
给三峡留个安静的地方。李白已经走远了。
幸运的是,另一位女诗人留下了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承诺,让你在没有月光的夜里,静静地做梦,憧憬着。
1.《熔火激流的主宰 余秋雨散文: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熔火激流的主宰 余秋雨散文: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3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