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而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学者天野浩,现为名古屋大学工学研究科教授。天野浩出生于1960年9月11日,靠勤奋和名师指点取得科研成就,30岁时即实现电子工程的重大突破。近日,天野浩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做研究,要有敢于挑战无人涉及领域的精神。他同时表示,会继续和共同研究蓝光LED的中国企业合作下去。

“我们团队使用一种叫做‘GaN’的材料进行研究,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正因如此消除了我的心理压力。”采访中,天野浩首先回顾了研究蓝光LED的过程。当时世界上各地的大部分科学家都使用一种‘ZnSe’材料研究蓝光LED,因竞争激烈,很难开展。而日本学者通过用GaN材料,研究取得进展。因此,天野浩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敢于挑战无人涉及的领域很有益处。”他认为自己完全不是为了得诺贝尔奖才从事研究的,获奖是“意料之外”。对他来说,运用蓝光LED技术将电视机从“显像管时代”变成今天的“薄型液晶显示屏时代”,使用紫外线LED灯给水杀菌、救助他人才是搞研究的目的。

谈到日本有很多诺贝尔奖得主的原因,天野浩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出台《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立足于长期视角、系统推进日本的综合科学研究能力,并颁布《科学技术基本法》,以保障该政策的贯彻执行。天野浩说:“基于这项基本政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可获得资金支持。基础研究指‘科学’,应用研究指‘工程’,‘科学’和‘工程’就像两个车轮,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谈到“理想的科研环境应该什么样”,天野浩说,虽然科学家类型各异,但从探求真理的角度看,最好基于自己的想法出发,自主发挥作用,去拥有自由研究的环境。天野浩认为自己是课题解决型“选手”,喜欢先通过互联网收集大量信息,然后再去实地考察。

天野浩对年轻一代科研学者有很多期许。当《环球时报》记者问他对名古屋大学天野研究室的学生有什么期待时,天野浩回答说:“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特别想把电脑搞得更快,把显示器做得更清晰、更美观,正是这种强烈的意愿,让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努力去克服,并坚持研究。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更多发现问题,并且自己想办法解决。一直按照长辈的指示行动恐怕也很没趣,我还是希望年轻一代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做的事,发自内心的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这是我对他们的期待,希望这样的年轻人越多越好。”

在天野浩的印象中,他上学时的中国留学生特别独立,通常都是下定决心搞好某项研究才背井离乡来日本的,所以特别坚韧,非常勤奋。他认为,现在不光是中国留学生,很多国家的学生都缺乏主动性。天野浩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果我不说的话,他们连自己想要研究什么都不知道,研究课题都迟迟定不下来,决定不了,让我颇觉落寞。”

1.《天野浩 诺奖得主天野浩:最理想的科研环境就是自主发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野浩 诺奖得主天野浩:最理想的科研环境就是自主发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