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过去隐藏在中国人的名字里。
前段时间一个老师吐槽:这个新同学的名字真的很让人印象深刻,梓、陈、宣这三个字,生死难离。
说到这道菜的名字,哦不,说出它,你感觉到了:
什么时候中文名从小明和小红变成了子辰和紫轩?
众所周知,中文简称重音很大,有共同的民族记忆。
如果你画一个以“姓名”为主题的坐标轴,你会发现,在不同的时期,中文姓名高度集中在某些词语和表达某种意图上。
无论出生在什么年代,我们的名字都充满了时代的记忆,这也是半个共和国的历史。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
说不出的革命气息和土香
如果说我们曾经在族谱中按照世代来给人命名,以此来纪念家族,传承血脉,那么在建国初期,名字就承担了更多的“大事记”功能。
如果你的通讯录里有一个人叫建国、建华、国强、郭昶、永军,那么他很有可能出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二十年。
即使父母有一个诗意的名字,也不妨碍他们给自己的孩子起一个用心晒的名字:
@卢核桃:我爷爷叫辛。好一个文化名。结果,我舅舅和我妈分别叫辛向东和辛项峻。
建国初期:建国、建华、国强、知化等在名义领域内走到一起,率先实现了党政军民的和谐融合;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98万人叫建国,其中29万多名“建国”出生于60年代左右。从1900年到1909年,中国只有17个“创始国”。
有很多人叫国强,仅张国强和李国强就有4万多人。
娱乐圈,1952年出生的唐国强笑了笑,变成了领导的特别演员。他的名字和职业方向契合度惊人。
盛大的开国大典也展现了巨大的能量。这个国家有40万人,他们的名字中有“国庆节”一词,这将个人与国家永久地联系在一起。
比如1968年出生的歌手蔡国庆,有什么比国庆更适合这位身着笔挺军装的歌手的吗?
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卫华、国保成为出场率最高的名字,或者说,不再是“名字”,而是激励全民的号角。
当时,不仅公众在命名时会选择这些词:
就连总司令朱德也给1951年出生的孙子取名为“援助朝鲜”。
前排:朱德。后排右二:朱。
有多少人取这些名字?在493位“张”中,有442位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前。
一个朝鲜战争后出生的老人回忆说,他的父母因为他出生地的消息,以为志愿军还在朝鲜打仗,于是“反美”这个名字就跟了她一辈子。
在很多电影和文学作品中,“援助朝鲜”这个人物从来没有缺席过。
比如《我爸妈六十年》,男主角在去朝鲜战争前给孩子取名为“高。
另一个例子是“血腥浪漫”,这是一个装备精良的化合物儿童命名为李源潮。
无论如何,看到这场战争在中国人心中留下的深深烙印就足够了。
三大转型时期:和平、建设、金华……名字里出现了一系列欣欣向荣的字眼。
朱德的孙子名叫朱,而出生于三大转型时期的朱的弟弟则被朱德命名为“”。
无数新生儿的名字里,都写着人们对共和国的期待。
大跃进时期,有无数个名字,如跃进、夺天、超越英国、超越美国、跨越中国。一个斗天斗地的群体形象,历历在目。
历史书把大跃进时期的浮夸大字报描述为“飞的卫星”。巧合的是,我小时候看过湖南相声演员周卫星表演。一查,果然是大跃进初期诞生的。
图为周卫星在左边,士兵在右边。
习惯了在好消息中看到各行各业取得的惊人成就,我当然不能名不副实的落后于时代。
“这期间,有那么多人叫‘大跃进’。李跃进有几百人。”哈尔滨市公安局民政支队工作人员说。
电视剧《金婚》中,男女主角的邻居庄嫂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跃进”。
虽然要等到改革开放后才能赶上英国,继续超过美国,但我们当时已经上瘾了,至少在名字上。
三年困难期:自力更生,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勤奋成才……吃不饱饭的中国人学会了坚强。
文革:在那个人人谨慎的时代,人们千方百计表达忠诚。红色和专家名成为首选。
卫红、卫士、艾芜、红旗、向东、洪翔、薛军、学农等等名字铺天盖地。
这甚至被称为“文化大革命”:一代媒体大亨默多克的前妻邓文迪在《名利场》待了几年。很少有人知道她出生于1968年,原名邓。
总体而言,中国人的命名行为与政治的相关性在五六十年代相对较高,表现出统一性和依从性。
出生于80年代和90年代:
一个名字最后剩下的温度和琼瑶风的上升
80年代,你在街上喊“张伟”,无数人都会回头。
歌手张伟原名“张伟”,但他只是30万分之一。电视剧里的角色张伟,每次都是出现在厕所门口,平凡的名字和平凡的长相很配。
国内只有29万的“王维”,27万的“王芳”,26万的“李维”,25万的“李娜”能在名字重复率上与张伟抗衡。
为什么这个时期流行取词,而且略土?
从客观条件来看,经过十年的动荡,政治风明显减弱了。80后父母在思想、文化、知识上的挫伤,反映了下一代名字的质量。
父母只能用看似简单甚至土气的话来表达对成龙的祝愿。
名字开始强调个人奋斗,实力,伟大。男宝宝一定是威、凯、勇、杰、帅;一个女生一定要有钱,漂亮,漂亮,英国,漂亮。
接下来的90年代见证了单名的最后余晖,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双名。
重名不仅可以摆脱单名带来的重名困扰,还可以多留出一个字来寄托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在此期间,中国父母使用词汇的能力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男生女生的名字从“伟大、超群、勇敢、优秀”跨越到“晨、飞、宇、信”,女生女生的名字从“娟、燕、方、敏”升级到“雅、雪、倩、山”。
海峡对岸的琼瑶阿姨促成了这一现象。
20世纪80年代末,琼瑶的书在mainland China风靡一时。当时一本书只卖一美元多,但是印刷量巨大,打开时有20万册,用了几十吨集装箱装运。比起京M .郭等人,实在是太热了。
《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是王、、、褚濂、、费云舟
如果我们说“在琼瑶之前,我们没有爱情”,那么在琼瑶之前,我们可能不会得到“当我看到你时,我仍然感到遗憾”这个名字。例如:
“喷”:邱宇、陈愉、君智、紫健、林菀
紫壳:梦萱、裴青、梅婵、雅婵、思贤
“聚散两个伊一”:前云、惠科、潘芸
星河:洪欣、夏新、宜州、云菲
也是在这个时期,叠字开始流行。
要知道,在1985年引入大陆的上海滩,冯程程和许文强的白色辫发围巾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冯程程”是一个朗朗上口的叠词,听起来很亲切,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后被许多父母采用。
相信你生活中会认识几个姗姗,丽丽,丹丹,婷婷,冰冰…
千禧年后出生:
无法摆脱浪漫的风格
要探究00后和10后的名字如何与紫萱、紫萱、紫萱分不开,必须看80后和90后父母的经历。
首先,80后、90后是看电视长大的。偶像剧和韩剧就是在这个阶段大肆攻击城市的。
从《流星花园》开始,无数的台湾省偶像剧成为了男生女生的最爱。其中,角色名成为了紫轩·子涵的前身。
很难说《注定要爱你》里的陈欣怡,《天衣无缝》里的陆子豪,《蛙》里的徐子谦没有给给他们起名的父母提供灵感。
网上有很多人问以上类似的问题
除了港台剧,韩剧也有很强的风。
《浪漫的房子》《宫殿》《我的女孩》《我叫圣金顺》此起彼伏。不,“俊熙”听起来像个韩国名字,成功排在热门榜第九位。
2016年男宝宝热门榜单
2015年,刘烨带着小刘诺一去看《爸爸在哪里》,第二年,“伊诺”这个名字很快就挤进了热门男生名单。
也是在这个时期,网络言情小说开始流行。
奇典和晋江文学网不仅获得了一大批草根作家,还获得了主角的名字。
《泡沫的夏天》中的三位主角尹、、罗,是都市浪漫派中的佼佼者。
仙侠武侠游戏也成了成长的共同记忆。
2003年上映的仙侠游戏《剑侠传3》里有一个紫萱,就像最原始的母亲,成功孕育了所有后来的Z ǐ xuā n。
80后、90后虽然享受着教育红利,但也是偶像剧、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的一代。
在多年流行文化的浸淫下,不知不觉中,他们孩子的名字开始在z ǐ han、zǐ xuān、z ǐ chen“围墙圈”。
为什么用拼音写?因为一个发音,多种写法,男女都适合,灵活性很高。
男主上是子涵,女主上是梓涵。
名叫Zhu Xuān的男孩写“紫萱”,女孩写紫萱、紫萱和紫萱。
Z ǐ辰也是如此。男孩用子辰和陈子,女孩用陈子。
在母婴app的名字区,可以看到这位家长真心喜欢苏王秀兰风格的名字↓
只要是有电视信号或者网络覆盖的地方,这些熟悉的名字都可以孕育出来↓
@爱情不是花:我是学生,不管农村多偏僻,这一代孩子的名字都差不多。
很难想象这个老师应该如何自强不息。
也许名字不同,但毕竟殊途同归-
中国人名在不同时期表现出趋同的特点。
当外国用“老布什”和“小布什”这两个毫无新意的名字来宣示他们的血缘关系时,我们用“张建国”、“张伟”、“张陈子”形象地诠释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跌宕起伏。
在大趋势下,中国人越来越习惯于充分发挥自己的命名风格追求。
期刊论文《人的进化与时代变迁》提到,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汉语常用名的比例一直在下降。
1.《80后经典网名 80、90、00后起名套路大全,竟然有个一样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80后经典网名 80、90、00后起名套路大全,竟然有个一样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69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