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生
微信版第215期
广德县老城中心有座鼓角楼,始建于900多年前,宋代以降,均以其为州、县衙大门。鼓角楼与朱寿昌有什么渊源?朱寿昌北宋年间任广德军知军事,鼓角楼则是朱寿昌任上所建。历史上,朱寿昌闻名之处,不仅在于修建了鼓角楼,请曾巩为记,更重要的是弃官寻母,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讲求孝道的人。
讲求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元代郭居敬撰《二十四孝》,概述了古代著名二十四位孝子的孝行故亊,其中之一为“弃官寻母”,故事云:“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七岁生母离,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⑴
二十四孝中的“弃官寻母”故事
关于朱寿昌“弃官寻母”,《广德县志(1978—2005)》写道:“北宋治平四年(1067)朱寿昌任广德军知军事,熙宁初朱寿昌由广德弃官入秦寻母,寻母后复官於广德,为中国历史上“二十四孝”人物之一。”⑵
朱寿昌像
朱寿昌何许人也?《宋史•朱寿昌传》,云:“朱寿昌,字康叔,扬州天长人。以父朱巽荫守将作监主簿,累调州县,通判陕州、荆南,权知岳州。”⑶
《朱寿昌传》记载了他从政的经历与政绩:
岳州河网湖泊多,水上强盗也多。朱寿昌编籍民船,在船上刻上姓名,使其相互观察监督,每次出湖捕魚、返回,必定要报告。发生水盗抢掠,要查验船之所向,穷尽追问讨伐,这样做的结果,水盗发生大为減少。其他的郡也学习以此办法治理河网湖泊内水上强盗。⑶
北宋富弼、韩琦为宰相时,曾派遣使者出巡四方,行宽政抚恤百姓,选择朱寿昌出使湖南。有人进言邵州可以置冶采金者,且有皇帝诏书,要求兴办。朱寿昌上书说,该州接近蛮荒之地,采金冶炼之事若大加开发,蛮荒之地边民必与之争夺,自此以后,边境恐将多事,而且要废良田数百顷,这不是敦本抑末之道。皇帝听从了朱寿昌的奏告,下诏罢止。⑶
朱寿昌知阆州时,当地大姓雍子良屡次杀人,依仗财富与势力,屡次得以不判死罪。朱寿昌到达是州,雍子良又杀人,而贿赂其地里民出来担任当地官吏。查看狱犯情况,寿昌发觉狱犯藏了奸,调囚犯盘诘审问,说:“我听说雍子良给你钱十万,答许娶你女为妇,而且要你儿子为女婿,所以你代他来抵命,有此事吗?”囚犯听后脸色变而心有所动。朱寿昌则又揭发雍子良之奸,说:“你且为他抵死,签的文书上然而是要你女儿为婢女,还说给的钱已足夠了,又不要你儿子为女婿,你有什么办法到他?”囚犯方醒悟过来,泣涕满面,说:“囚犯几乎误为他替死。”因此将实际情况作了报告。朱寿昌立即抓取雍子良,将之正法。阆州人称朱寿昌为神,蜀地百人至今仍然传颂他的事绩。⑶
《朱寿昌传》对“弃官寻母”一事作了较详细的记述:
“知广德军。寿昌母刘氏,巽妾也。巽守京兆,刘氏方娠而出。寿昌生数岁始归父家,母子不相闻五十年。行四方求之不置,饮食罕御酒肉,言辄流涕。用浮屠法灼背烧顶,刺血书佛经,力所可致,无不为者。熙宁初,与家人辞诀,弃官入秦,曰:‘不见母,吾不反矣。’遂得之于同州。刘时年七十余矣,嫁党氏有数子,悉迎以归。京兆钱明逸以其事闻,诏还就官,由是以孝闻天下。”⑶
对朱寿昌“弃官寻母”事,自王安石、苏颂、苏轼以下,官员、文士争相写诗、作文竞相赞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朱寿昌,刑部朱侍郎巽之子。其母微,寿昌流落贫家,十余岁方得归,遂失母所在,寿昌哀慕不已。及长,乃解官访母,遍走四方,备历艰难,见者莫不怜之。闻佛书有水忏者,其说谓欲见父母者,诵之当获所愿,寿昌乃昼夜诵持,仍刺血书忏,摹版印施于人,唯愿见母,历年甚多。忽一日至河中府,遂得其母,相持恸绝,感动行路,乃迎以归,事母至孝。复出从仕,今为司农少卿。士人为之传者数人,丞相荆公而下皆有《朱孝子诗》数百篇。”⑷
朱寿昌还以奉养老母缘故,请求通判河中府。几年后,母亲去世,寿昌伏丧,哭泣至几乎眼睛失明。葬老母后,有白乌集墓上。拍拊同母弟妹,比以往更加一往情深。⑶
《朱寿昌传》记有:“又知鄂州,提举崇禧观,累官司农少卿,易朝议大夫,迁中散大夫,卒,年七十。寿昌勇于义,周人之急无所爱,嫁兄弟两孤女,葬其不能葬者十余丧,天性如此。”⑶
朱寿昌与文学家苏轼交往甚密,朱寿昌知鄂州时,苏轼写下:《滿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猶自带、岷涐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願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⑸
《全宋文》中留有苏轼《与朱康叔》书:
再辱手教,承起居清胜。今日风大,明日禁江,皆当走见。适会姪壻后日行,来日已约数客酌饯,呎尺不得一往,愧负深矣。所要重写诗,已一依来命,则写去,不知中用否?大字写未及,乞恕察。⑹
朱寿昌“弃官寻母”,发生在宋代广德军,即今日之广德县。明•嘉靖十五年(1536)、万历四十年(1612)《广德州志•朱寿昌传》:“朱寿昌,字康叔,凤阳天长县人。治平四年,知广德军事,多善政。时寿昌二岁母出,母子不相闻者五十年。寿昌行四方求之,与人辄言,流涕泣,及知广德军,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还官,非我所乐也。行次同州,得焉。时母年七十余矣。嫁党氏,有数子悉迎以归。京兆以其事闻。寿昌还就官。后母卒,寿昌居丧,哀情过甚,几于丧明,天下称其孝。”⑺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光绪七年(1881)《广德州志•朱寿昌传》书之更详:
“朱寿昌,字康叔,天长县人。以父巽荫守将作监主簿,累调知阆州,寻知广德军。政成民安,郡中无事。寿昌母刘氏,巽妾也,巽守京兆,刘氏方娠而出。数岁始归父家,母子不相闻五十年。行四方求之,不置饮食,罕御酒肉,言辄流涕,用浮屠法灼背烧项,刺血书佛经,力所可致,无不为者。熙宁初与家人辞诀,弃官入秦,曰:‘不见母,吾不还矣。’遂得之於同州。刘时年七十余矣。嫁党氏,有数子,悉迎以归。京兆钱明逸以其事闻,诏还就官。由是以孝闻天下。自王安石、苏颂、苏轼以下士大夫争为诗美之。寿昌以养母故,求通判河中府数岁。母卒,寿昌居丧,几丧明。既葬,有白鳥集墓上。后累官至中散大夫,卒年七十。天下称其孝。〔案〕旧志甚略。考寿昌以治平四年知军事,至熙宁弃官寻母,后复官於此,孝子贤守,何忍不详言之。”⑻
乾隆、光绪《广德州志•轶闻》中,写有下列故事:
司农少卿朱寿昌,父巽守京兆时,妾刘氏有娠,为嫡母妒害,出嫁民间,生寿昌数岁,乃还父家。母子相别不相闻者五十年。寿昌既仕,行四方求之不得,与人言辄流涕。熙宁初知广德军,与家人诀,弃官入秦,誓不见母不还。行次同州,避雨旅舍,见老妇冒雨抱薪而来,投舍叹曰:吾儿寿昌安知母如此之苦乎!寿昌闻,愕然!近前问故,乃知为生母也。年已七十余矣。寿昌因与同母所生弟妹皆归,为买田宅居之,天下知其孝友。京兆尹钱明逸以闻。(见《程氏遗书》)
寿昌历知潭、岳,及知广德军,与家人诀,弃官入秦,誓不见母不还。行次同州得焉。刘氏有数子,悉迎归。事闻,诏寿昌还就官。以母老故,求通判河中。(见《南畿志》)
熙宁三年,同自蜀还,台宿临潼道馆。朱康叔引名见访,问其所以西行之故。欿然曰:不肖不幸,少与母氏相失,及今五十年矣!去岁在广德,一日若有所感,遂解官决欲走天下,冀万一或遇之。当先出函谷上雍宜有得道其迹,仿佛可信。又言倘在金州者,明日且复如南矣。言罢涕泣呜咽上马而别。至京未几,长安大尹钱明逸表於朝,曰:朱某向弃官访母,今既得之冯翊矣。还旧秩,以激动天下。其秋,康叔侍太夫人入都,上特召见,复其官,封其毌长安县太君。今为驾部郎中。(见《文与可朱郎中序》)
寿昌熙宁中知广德军,年五十三,乞身寻医自访母,得於同州,迎以归养,奏授封邑。(见《〈司马温公集〉赠河中通判朱郎中诗序》)⑼
乾隆、光绪《广德州志》:“〔案〕:康叔弃官访母实在知广德时,年已五十余,《宋史》称其行四方求之不置,及与文与可言,一日若有所感,则知积诚感应至是,若或促之行耳。吴氏《桐川乐府》乃云:孝子违亲五十年,五十年中恩岂捐定省?或因堂有父,抑或嫡母甘旨弃牵。一朝行止可由己,视弃一官如敝屣。此妄以私意窥度古人也夫!康叔访母之心一刻不能释,岂捐弃至五十年始走访耶!”
两部清代《广德州志》特别指出:“考寿昌以治平四年知军事,至熙宁弃官寻母,后复官于此。”朱寿昌知广德军,“政成民安,郡中无事。”遂“弃官寻母”,寻母后,迎养以归,“京兆钱明逸以其事闻,诏还就官。”由是以孝闻天下。“后复官于此”,“于此”者何地?复官於广德军。《广德州志》编纂者在书写其经历后,叹云:“孝子贤守,何忍不详言之!”⑻
上列所述,皆孝子朱寿昌故事,至于治理广德军事迹,惜两部《广德州志》笔墨无多,仅“政成民安,郡中无事。”八个字,其实,还有一项重要功绩也当书: 建鼓角楼。
广德县老百姓均知:至今城里仍保留有两座始建于宋代的古建筑,一为天寿寺塔,“始于宋之崇宁”;另一即是鼓角楼,宋熙宁元年广德军知军事朱寿昌建。明•天顺五年《大明一统志》载:“鼓角楼,在州治前,宋熙宁初知军朱寿昌建,曾巩为记。”⑽
宋•曾巩在《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中,对建鼓角楼的准备、建楼经过、楼之布饰、庆楼仪式及后续请名人作记等,均已记录在案,云:“治平四年(1067),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钱公辅守是邦,始因丰年,聚财积土,将改而新之。会尚书驾部郎中朱公寿昌来继其任,明年政成,封内无事,乃择能吏,揆时庀徒,以畚以筑,以绳以削,门阿是经,观阙是营,不替不期,役者自劝。自冬十月甲子始事,至十二月卒功。崇墉崛兴,複宇相瞰。壮不及僣,丽不及奢。宪度政理,於是出纳;士吏宾客,於是驰走;尊拖一邦,不失宜称。至於伐鼓鸣角,以警昏昕,下漏数刻,以节昼夜;则又新是四器,列而棲之。邦人士女,易其听观,莫不悦喜,推美诵勤。公於是兼而得之,宜刻金石,以书羙实,使是邦之人,百世之下,於二公之德尚有考也。……熙宁元年冬,广德军作新门鼓角楼成。太守合文武宾属以落之,既而以书走京师,嘱巩曰: 为我记之。巩辞不能,书反复至五六,辞不获,乃为其文。”⑾
鼓角楼为何而建?何人所建?答案很明确:治平四年(1067),“钱公辅守是邦,始因丰年,聚材积土,将改而新之”, 钱公辅打算建楼。朱寿昌继任,“明年政成,封内无事,乃择能吏,揆时庀徒,以畚以筑,以绳以削,门阿是经,观阙是营,不替不期,役者自劝。自冬十月甲子始事,至十二月卒功。”鼓角楼由朱寿昌于治平四年之明年——熙宁元年(1068)十月至十二月所建成。明•嘉靖十五年、万历四十年《广德州志》均载:“谯楼,即州治之鼓角楼,宋熙宁初知军事朱寿昌建。元知府偰文质範金为壶漏。宋曾巩有记。”⑿
曾巩所写《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曾巩为何加“重修”二字,文中已有解答:治平四年,钱公辅始有建楼打算,然楼未建成而调任。熙宁元年十月至十二月由朱寿昌建成,完成钱公辅建楼计划,曰“重修”。
有人于1995年在广德县内部的一小册子中说:“据考,鼓角楼初为鼓楼,始建北齐,为刺史李崇在交州任官时所建。”⒀“据考”,据谁之考?无人考之。《广德州志》均载:“谯楼,即州治之鼓角楼。”鼓角楼从未称过“鼓楼”,广德也无“鼓楼”的记载。至于“始建北齐”之说,首先将北朝的北齐与南朝的齐搞混淆了,北朝北齐政权建立,南朝已进入萧梁与陈朝时期(502—556、556—589),北齐政权存在的年代为550—577年。北齐统治的地区在北方,未跨过淮河。⒁三国吴囯至唐代的交州设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天德江北岸”⒂ 。李崇,史无记载,不知何许人也,很难想象南朝的梁国会让北齐任命其属地交州刺史,还让其到广德(其时称广梁郡)来建鼓角楼。这种说法显然是一种无视史实的编造和天真的杜撰。
朱寿昌建成鼓角楼后,历代存修状况如何?明、清多部《广德州志》载:元(1271—1368)知州偰文质重修,範金为壶漏。后历代屡圮屡修。
1994年重修后的鼓角楼
明万历庚申年(四十八年,1620),知州段猷显重建,夏思记。乾隆三十六年(1771)知州恒豫修,五十六年(1791)知州胡文铨又修。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德,将楼的上部付之一炬,楼座残存。嘉庆三年(1797)知州明安泰重修,道光二十三年(1843)因大风倾圮,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知州嘉惠重修。历代为州署大门楼,又名鼓角楼。⒃
民国26年(1937)底,楼宇又为日本侵略军纵火焚毁,仅存楼座。座高4.3米,券洞系花岗石砌就,高3.54米,宽3.9米。在其券门北墙东侧,还镶嵌有一块明嘉靖六年(1527)知州龙大有所立《广德州广德乡乡约》碑,碑文清晰,仅破缺数字。1989年3月,广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县人民政府募捐48万元重修楼宇。为县党政机关大门。现县党政机关办公之地虽已搬迁至政务新区,但作为近千年的州署、县署大门楼的历史是会永存不灭的。⒄
朱寿昌“弃官寻母”,在提倡敬老爱幼、讲求孝道的今天,当为人们铭记;走近鼓角楼,对一座延续九百多年的古建筑,当今人们定应铭记朱寿昌的首建之功。
(2014-01-11草,2014-03-30改定稿)
注:
⑴转引自《聚宝楼•万年历》,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P.35
⑵《广德县志(1978—2005)》,黄山书社2013年6月第1版,P.4
⑶《宋史•朱寿昌传》,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版《二十五史》,P.6690
⑷《梦溪笔谈》,岳麓书社2002年9月新1版,P.75
⑸《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4月第1版,P.7
⑹《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89册卷1925,P.63
⑺明•嘉靖十五年《广德州志•名宦传》,广德县档案局藏复印本,PP.212~213
明•万历四十年《广德州志•名宦》,广德县档案局藏复印本,P.255
⑻清•乾隆五十七年《广德州志•卷二十七•宦绩》,广德县档案局藏复印本,PP.7~8
清•光绪七年《广德州志•卷三十一•宦绩》,广德县档案局藏本,PP.7~8
⑼清•乾隆《广德州志•卷五十•轶闻》,广德县档案局藏复印本,PP.1~2
清•光绪《广德州志•卷五十九•轶闻》,广德县档案局藏本,PP.1~2
⑽明•天顺五年《大明一统志•卷十七•广德州》,三秦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P.264
⑾明•嘉靖《广德州志•艺文》,广德县档案局藏复印本,PP.457~460
⑿明•嘉靖《广德州志•亭榭》,广德县档案局藏复印本,PP.103~104
明•万历《广德州志•古迹》,广德县档案局藏复印本,P.421
⒀《广德文史》,1995年第5期,P.152
⒁《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P.28
⒂《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8月第1版,,P.70
⒃明•嘉靖《广德州志•亭榭》,广德县档案局藏复印本,PP.103~104
明•万历《广德州志•古迹》,广德县档案局藏复印本,P.421
清•乾隆《广德州志》,广德县档案局藏复印本,巻五名迹,P.10,巻六公署,PP.14~15
清•光绪《广德州志》,广德县档案局藏本,巻五名迹,P.10,巻六公署,P.12
⒄《广德县志(1978—2005)》,黄山书社2013年6月第1版,P.1101
(作者系广德中学退休教师、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制作:童达清
1.《原创 朱寿昌与鼓角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原创 朱寿昌与鼓角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