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2016年5月4日电 本站许多内地儿童每天赴港求学,只因家长希望孩子从香港的西式教育体制中获益。

三年前,邹芳本站2岁的儿子发烧到39度,她跑了100多公里才赶到深圳一家医院。

就在走进病房的一刹那,儿子轩轩本站却说不想看到妈妈,让她离开。

在广州生活、工作的邹芳顿时崩溃了。因为没能及时陪伴儿子而充满愧疚,她意识到,自己必须在工作和家庭责任中做出选择。

因此,32岁的邹芳立即辞掉了某广告公司华南办事处二把手的职位,搬去深圳修复与轩轩的关系,轩轩从出生起就与外婆一起生活。

她认为这是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但回想起来,也是自己做出的最明智的决定。

她花了6个月才修复了与儿子的关系。每天带儿子去公园,与儿子进行充分的交流,提升儿子的语言能力。即便儿子出生在香港,丈夫获得了居港权,但是儿子的语言能力很弱,远远低于深圳香港地区同龄儿童的语言水平。

在与轩轩共同度过的几个月里,邹芳开始思考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她和丈夫在广州相遇,相处7年后结婚。5年前,轩轩诞生了。

作出放弃工作、照顾儿子的重大决定之后,邹芳面临着另一个困境——该让儿子在哪儿接受教育呢?轩轩在香港出生,享有居港权,因而能够在香港接受教育,于是她花了6个月的时间研究学校,希望让儿子在一所知名幼儿园就读。

尽管准备了数月,依然有无数问题等待着她。无奈和丈夫两人通宵排队,只为拿到凤溪幼稚园的申请表,凤溪幼稚园是香港北区一流的幼儿园。

各位家长的热情,以及为了这一晚所做的准备让夫妇两人震惊。许多家长都拿着睡袋和其它能够过夜的东西,而他们只带了一把折叠椅。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有2000多个申请者,轩轩还是位于被录取的200人之列。

学生数量激增

香港教育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15学年,往返于圳港两地的幼童从2010-11学年的9899人飙升至24990多人,邹芳的儿子便是其中一员。

鉴于这个群体的日益壮大,一些提议应运而生,包括建议深圳的公立学校对享有居港权的学生开放。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来自大陆,无居港权,而部分孩子的父母虽来自香港,却在大陆工作和生活。

4月14日,跨境学童从深圳出发,经过落马洲口岸,抵达香港。

2013年,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叶国谦进一步提出不仅仅是深圳的公立学校应该接收这个学生群体,还应该在当地建立港式校园,提供港式教育,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跨境学童政策关注组本站的发言人梁秉坚认为,该提议似乎不太可行,大陆无法引进香港的教育体制,这违背了家长跨境择校的初衷。

2001年,香港终审法院承认所有港内新生儿享有居港权,使得大量“双非”父母希望赴港产子,为了恢复平衡,2013年,香港政府实施“零配额”制度。

政策推行之前,逾202300名“双非”儿童在香港诞生。他们拥有居港权,而其父母却大多来自内地,并不享有居港权,这些孩子住在深圳,每天跨境上学。

在给《中国日报》的一封电子邮件回函中,香港教育局表示在跨境学童逐渐减少之前,其总数将在2018-2019学年达到顶峰。

香港教育局称,政府并无在深圳修建港式学校的计划,跨境入学需求的激增也只是“暂时”现象。该局还提到了监管与具体操作方面的困难,以及关于香港以外公立学校的经费问题。

依照香港学生课程计划规定,香港教育局鼓励出生于香港却居住在深圳小孩在内地城市就读小学,这是为出生于香港的小孩儿在深圳接受教育做准备。

2013年,该计划的对象范围扩大到非香港常住居民子女。本学年,共有3100名香港出生的小孩在深圳民办学校就读。

尽管邹女士认同孩子在深圳学习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她并不愿意让她儿子在深圳某个公立学校就读。

“不管是公立学校还是国际学校,我从未考虑过让他在深圳上学,”她说道。

梁先生说,许多家长刻意在香港生下小孩,原因在于,他们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可以在更具世界性和国际化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梁先生正在资助几个跨境学生,据他介绍,一些家长迫于无奈把小孩送到香港读书。这些小孩无法在深圳公立学校就读,因为这些公立学校只接收一定数量本站有深圳户口或有暂住证的学生,因此,家长只有把孩子送往私立或国际学校,然而这些学校的学费是大多家庭无法承受的。

挫败感骤增

这就意味着,孩子们去学校需要跨越边境。然而,由于孩子们上学往返时间太长,经常边走路边吃饭,还睡眠不足,许多小孩甚至没有课外活动。此外,一些小孩因文化和语言障碍而感到沮丧。

“即使深圳的公立学校愿意招收我们的小孩,我们也不愿意让小孩回到深圳上学,”一位奶奶带着她的小孙女正向香港和深圳的海关口边走边说。这位皮奶奶还说,她女儿和儿子都不是香港居民。

皮奶奶从遥远的家乡黑龙江来到中国南部城市深圳,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即每天接送孙女去香港上幼儿园。

往返路程需要耗时四个钟头,但皮却说“这不碍事儿”,因为香港的学校能够给孙女“提供更好的教育,带来更好的未来”。

“香港幼儿园的英语课程水平远超深圳小学的英语课程水平,”她补充说,语言技能将会成为未来找工作的重要优势。

皮奶奶说话带有浓重的东北口音,她说她不懂粤语,但她孙女说粤语说得“特别流利”。与其他内地同龄人不同的是,这位4岁的小女孩参加了许多课外活动。“因此,她与香港当地小孩儿能够建立亲密的关系,”

周剑锋是深圳思源学坊本站的创始人,思源学坊专注于香港跨境学童的课程辅导。周剑锋表示,家长们选择让孩子到香港学校读书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乎的并非是学费,而是香港学校的优质教育。

他还说,香港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与深圳中学生的词汇量差不多。

另一个原因在于,与在内地上学的同年龄段小孩相比,在香港上学的小孩有更多机会进入香港大学继续深造。

基本因素

周剑锋补充说道,在基本因素存在的前提下,家长们不会改变他们的思想。一些家长甚至还愿意送孩子到香港飞机场附近的学校读书,飞机场距离边境约有50分钟路程。

梁先生回应周剑锋时说道,实际上,香港教育系统受到海外国家的认可和尊重,尤其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知名度颇高。因此,这也是促使孩童们跨境上学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梁先生还说,大部分跨境上学的孩童最终会在香港定居,因为他们在香港出生。然而,尽管香港政府最初允许没有香港户籍的小孩成为香港的常住居民,但倘若没有可持续体制支撑这些孩子,并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那么他们最终可能不适合加入香港的劳动力体系,甚至还会给香港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增添巨大压力。

梁先生表示,跨境学童人数在未来三年可能会相对稳定,对他们的支持政策必然也会有所削弱。他指出,这一问题必须由深圳和香港政府共同解决。

在未来几年时间内,一系列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将逐个解决,但仍然会出现其它问题,例如,这些孩子移居香港之后,香港能否给他们提供足够的住房,孩子们又能否得到相应的生活保障,他们长大后又能否在香港政府的期待下为香港做贡献。

周剑锋相信,中国内地和香港都将更加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及教育环境,因为孩子们在推进内地和香港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邹女士的儿子将在一年半之后开始上小学,如今,邹女士已经为接下来的“战役”做好了准备。轩轩刚上幼儿园时,邹女士和她丈夫开始经营自己的珠宝公司,目的是为了以后能有更多的时间陪儿子。

“我正考虑在北区买套房子,再把以前70%的工作日时间缩短到30%,这一切都是为儿子上学做准备,”邹女士说道。

1.《深港跨境学童 深港跨境学童不辞辛苦 只为寻求一流教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深港跨境学童 深港跨境学童不辞辛苦 只为寻求一流教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