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坚持淡泊名利、慷慨待人的原则,冷静乐观地面对生活。他经常教导我们要诚实,做事要真诚,言语要简单,家训要严格,这些我们永远记得……”最近,游黄文的儿子游范超告诉笔者。

游黄文,1961年12月出生,福建莆田仙游县人。他曾经是一名士兵,在空军用航空空陆军某部队担任战斗机机械师。从部队转业后,担任专职消防队队长,在一次灭火行动中受伤致残。现为福建省妇联基金会理事,厦门湘甸社区普通共产党员。

走过一条狭窄的水泥路,看到一座老房子,这就是游黄文的家。在老房子里,有一个耀眼的地方——客厅中央的“光荣墙”。有“全国第一文明家庭”、“中国“好人榜”等多项荣誉。

从他家的旧家具和简单的陈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节俭的家庭。但是,这个家庭今年已经捐了20多万。“自1996年以来,我已经捐赠了389名贫困学生和孤儿,以及100多个困难家庭。我成了很多孩子口中的‘旅行爸爸’,受援家庭眼中的‘好旅行者’。”谈到捐款经历,游黄文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绝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我愿意尽最大努力帮助更多的贫困儿童……”

1996年,在新加坡工作很努力的游黄文回国探亲。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攒下来的钱捐给了失学儿童陈红。他的妻子陈信宏很焦虑。“我们并不富裕。怎么才能一次性把钱都捐完?”“如果我们不帮助她,她就没有书可读了。”陈信宏对她丈夫的话印象深刻。她只有初中文化,明白读书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陈信宏同意尤黄文的捐赠,并共同承担了这一责任。现在,陈红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用他的知识和爱心去“浇灌”祖国的更多花朵。

从帮助学生开始,扶持孤儿和贫困生就成了尤文煌全家的习惯。通过省妇联基金会、莆田市妇联基金会、仙游县妇联等部门的推荐,由右文黄资助的孤儿和贫困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2年共资助389人,资助金额达380多万元。在这些受资助的孤儿和贫困生中,很多人都叫他“爸爸你”。

2008年冬天,游黄文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闽西山区的连城县。当你范超看到补贴的王玲住在漏水的瓦房里吃咸菜粥时,他惊呆了。回国后,他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今天的农村之行,父母给我上了一堂教育课,让我意识到,我们平时省点命,穿简单的衣服,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2012年,15岁的游范超决定捐出3000元压岁钱,帮助李阳的贫困学生学习。“我既惊讶又骄傲,我配做我的儿子!”你黄文笑着说。尤范超说,现在他继承家风,帮助四个贫困生,“让他们学习,成为未来社会有用的材料”。

爱与善是可以感染和传承的。不仅仅是尤超凡,很多接受过尤文煌家族捐赠的人,都在“尤达迪”的言行下成为了仁人。获奖者李丹考上大学后,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我觉得很幸福,因为我终于可以像‘旅行爸爸’一样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希望了。”李丹说:“走向社会后,我想成为和‘旅行爸爸’一样的人。我一定要把那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

1.《游文晃: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游文晃: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78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