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由法国领军,包括美、英、意甚至卡塔尔、阿联酋在内的多国空军迅速覆盖了利比亚的领空。利比亚政府军在看到胜利曙光的情况下失去了胜利,已经承认失败的反对派则卷土重来。这场较量的发生并不出乎人们意料,其结局也难有奇迹的发生,但是军事打击的长久影响如何,却几乎无人说得清了。
只有能够回答战争的目标,才能找到结束战争的途径。因此,为什么要打仗,永远是战争的第一个疑问。但是此次空中打击却明显回避了这个问题。联合国1973号决议对行动目标限制得倒很清楚,那就是“设立禁飞区,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可是法、英等国的空中力量一上来就搞精确打击,还宣称要搞斩首行动。正常人都知道这已经是抛弃联合国决议了。
那么,干涉的始作俑者萨科齐所宣称的“支持利比亚人民民主诉求”,算不算是军事打击的目标呢?这个结论也不好下。首先,没有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授权萨科齐可以制定军事干预目标;其次,参战各国并非皆是西方民主体制,萨科齐的目标显然并不具有普适性;最后,利比亚的反对派大体上与卡扎菲的支持者一样,是以部落而非公民为单位划分阵营的,部落民主是个什么样子,想来萨科齐们也难以说出个一二三来。
既然大家公开宣称的战争理由难以服众,石油战争说也就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利比亚460亿桶的石油储备和邻近地中海控制欧洲能源通道的重要地位是西方国家军事干预的动机。很可惜,统计数据并不能够给石油战争说以有力的支持。
利比亚石油储量丰富确实不假,但是不能由此推断占领利比亚就可以控制甚至完全占有利比亚的油气资源。赤裸裸的殖民时代毕竟已经结束了。在支持反对派民主诉求的大义名分下,军事干预国家同时也就丧失了索取战争赔偿的权利。利比亚无论谁当政,其油气买卖都会在欧佩克组织所制定的框架内自由交易。所谓的单独定价、垄断供应,既不为当代国际贸易规则允许,也没有新的政府敢承诺。
法、美、英等国在利比亚有实际利益也不假,但是统计数据无法显示利比亚对这些国家有着特别巨大的经济引力。《时代周刊》宣称,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拥有数十亿美元投资,但是利比亚自国际制裁结束后已经吸引了165亿美元的海外投资,法资在其中并不占有特别明显的优势。目前利比亚的海外投资中总份额第一的是意大利,石油冶炼领域投资则首推美国,目前已有70亿美元的规模。房地产、贸易、交通和建筑领域的最大潜在投资者则是海湾国家,如果没有发生动乱的话,近年预计会达到150亿第纳尔本站的规模。更为重要的是,利比亚近年来从未使用“石油武器”来胁迫西方让步。利比亚历年来的石油勘探区块招标,西方各国石油公司的份额优势极其明显。
利比亚毗邻地中海,确实是连接欧洲、非洲能源通道的锁钥之地。但是,利比亚没有强大的海空军,而且自卡扎菲执政以来从未试图加强其海空力量。这个石油收入2010年达到350亿美元的富裕国度,三军总兵力不过6.5万,海军更只有区区8000,且装备多年未曾更新,地处机要但国小而弱。与此对照,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之争其实更值得欧洲操心。
当我们否决了一切战争的理由后,战争依然存在。这又反证了也许每个理由都多少有那么一些,才是空中打击爆发的真正理由。利比亚的处境就像一个脆弱的孩子守护着一个遭人觊觎的宝藏,偏偏守护者又不愿意闷头不语,反倒时不时以惊人之举见证自己的脆弱。国内局势一片大乱,联合国1973号决议在无反对票的情况下通过,国家遭受西方国家联合阿拉伯兄弟共同打击,这本身就说明了卡扎菲治理下的国家在内外政策上犯下了系统性的错误。反对卡扎菲,成了军事打击持续下去最直观的理由。那么卡扎菲之后是否再无卡扎菲,就不是精确制导导弹和先进战机能够决定的了。于海洋
1.《利比亚空袭 空袭利比亚的“理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利比亚空袭 空袭利比亚的“理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