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国家对上述两方面影响趋利避害的。可能性是存在的。1.日本有加速发展日拉关系的强烈要求。70年代以来日拉经济关系发展之快已颇为可观。仅在70年代日本对拉美的贸易就增长了4.7倍,私人直接投资的累计额增长了10倍,成为在拉美仅次于美国的贸易伙伴国和投资国。拉美国家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着日本,目前日本所需铁矿石的三分之一、锌、铜、铅的28%,咖啡的一半以上和鱼粉的80%来自拉美。其中拉太国家情况也是如此。
例如,智利的铜矿石和铁矿石占它每年对日出口的一半,经过初级加工的铜块占智对日加工制品出口的9.5%以上。日本在秘鲁的投资增长很快,其投资方向87%在矿业。日本对墨西哥投资虽以制造业为主,但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是70年代末墨西哥发现大油田以后。日本长期对外贸易顺差积累了,为过剩资本,拉光地后发矿产资源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为日本提供了投资施和商品市场。地处两洋的巴拿马也是日本通向美国东海约所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交通咽喉。因此,日拉关系和进一步发展。
1. 拉美国家与西太发展中国家(地区)在市场和资金来源方面虽存在一些矛盾,但它们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处地位有相似之处。西太和拉太发展中地区都包含有新兴工业国、石油输出国和初级产品出口国。在目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总形势下,初级产品需求不旺,价格不断下跌,西方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石油供过于求等问题带给它们的不利影响是类似的。它们面临的共同困难,使它们产生加强合作,共同对付发达国家的要求。譬如,拉美国家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就在发展。拉美国家和西太发展中国家(地区),特别是与亚洲“四小”政府级和经济界的互访、考察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因此,总的看来,拉美国家(包括拉太国家)是有可能趋利避害,利用西太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形势的。对拉美(特别是拉太国家)来说,西太平洋经济的崛起,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如何善于利用时机发展自己,对拉美经济的恢复发展将是重要一环。
2. 近几年,拉太国家与西太地区经济关系正趋加强。随着经济关系的加强,拉太地区作为太平洋经济组成部分的重要性也会逐渐增大。以日美为主发起组织的一些环太平洋经济咨询和磋商活动,已有拉美国家代表的踪迹。这反映了拉美对太平洋经济发展的关注。太平洋沿岸拉美国家与太平洋其他地区国家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将是这些国家共同的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环太平洋合作构想”的产生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1961年,当时任日本经济企划厅长官的大来佐武郎曾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以及建立合作组织问题作过专题性研究并提出了研究报告。1963年5月,日本财界的调研机构“日本经济调查协议会”综合了日本外务省、通产省、农林省、大藏省、经济企划厅的看法并吸收了大公司、大银行的意见,写出了《太平洋经济合作方向》的报告,主张太平洋地区的五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日、加、澳、新)在商品交换、资本流动、技术、信息、文化交流等方而开展合作,并扩大五国与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这份报告被认为是“构想”的最初维形。1984年2月,在美国夏威夷东西方中心召开的“太平洋地区即易发展会议”上,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教授提出了成立太平洋共同体的设想。次年十月,他又与栗本弘教授在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持召开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发展”会议上,提交了《太平洋共同体和东南亚》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建立太平洋地区自由贸易区的主张。
日本学者的建议,得到了日本政府的重视。在1964年举行的日、澳经济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日方提出将太平洋合作问题列为正式课题,澳方表示支持。1967年,任佐藤内阁外相的三木武夫提出了“亚太外交”的口号,强调日本应以援助的方式在亚太范围内为解决南北关系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小岛清受外务省之托,出访太平洋地区的发达工业化国家,探询开展合作的可能性。1967年4月,日、澳企业家发起组织了由太平洋地区五个发达国家实业界人士参加的“太平洋经济委员会”,次年,在三木外相的支持下,小岛清等日本学者出面邀集了美、加、澳、新的学者成立了推动太平洋合作的学术组织“太平洋贸易发展会议”。上述两个组织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太平洋合作的建议和宣言,对合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7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提供资金,组织野村综合研究所等十四个智囊机构开展了题为《二十一世纪的课题》的研究,太平洋合作及太平洋共同体是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7年12月,野村综合研究所提交了《国际环境的变化及日本的对策——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建议》的报告,主张成立太平洋经济圈,创立200亿美元的太平洋能源、钢铁合作基金,形成太平洋地区五个发达国家和东盟国家的合作体系。1978年,大平竞选自民党总裁时表示,如同美国特别“关照”中南美国家,欧洲经济共同体特别“关照”非洲国家一样,日本应该格外“关照”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他倡议在太平洋地区建立种松散的合作关系。这样,“构想”正式作为日本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了出来。大平任首相后,委托大来佐武郎负责有关“构想”的研究工作。以大来为首的“环太平洋合作研究组”于1979年3月正式开始工作,11月提交了初步报告,次年5月完成了最终的研究报告。报告明确地把太平洋地区作为一个新的“地区社会”,主张本地区的合作实行“开放性的地区主义”,即在尊重地区各国政治、文化特殊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同时向国际社会开放。
在这份题为《环太平洋合作构想报告》中,日本方面建议太平洋地区各国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充分合作并逐步建立起相应的合作机构:(1)增强相互了解,促进经济、技术、文化方面的交流;(2)海洋开发,资源开发;(3)地区内工业结构调整;(4)资本流动;(5)货币金融领域。为推动“构想”的实现,大平多次出访太平洋地区国家,鼓吹召开本地区的会议,并在一些国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支持,至今已经召开了5次合作会议。大平之后的日本政府,仍然把“构想”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铃木善幸接任首相后表示全力支持“构想”。1981年他在出访泰国时提出了“铃木主义”三原则,即不走军事大国道路;发挥与日本相称的政治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东盟的合作。1982年6月他在美国檀香山作《太平洋时代的来临》的演讲时进一步提出了太平洋合作五原则,认为太平洋应该是“和平、自由、多样、互利、开放”的大洋。在出席西方国家首脑会议时,铃木也总是以亚洲代言人的身份自居。中曾根任首相后,日本在推行“构想”方面表现的更为积极活跃,在他的指示下,外务省先后成立了“太平洋合作构想联络调查委员会”“太平洋合作构想研讨委员会”,他还要求通产省尽快拿出太平洋地区合作的具体方案。
1985年1月,中曾根在访问澳大利亚时,提出了太平洋合作的“中曾根主义”四原则:以东盟为主导进行合作;否定军事和政治手段而以经济技术和文化为主导进行合作;不奉行排它的集团主义;整个合作体制对外开放;以民间为主导进行合作。1986年,中曾根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他的“重视亚洲政策”,加强与亚洲国家在各方面的联系进而促进“构想”的实现。
从以上“构想”在日本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日本的想法可以简单地概括如下:从民间到官方,从易到难,从无形到有形最终建立一个得到环太平洋国家积极参与的以日本为中心的太平洋合作体系。
1.《[颐华财经]在经济活动中,提出了怎样的“环太平洋合作构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颐华财经]在经济活动中,提出了怎样的“环太平洋合作构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83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