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员网络新闻)在3月5日下午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中,一只“鹿”认真记笔记的场面特别引人注目。
靠近一看,是少数民族代表穿的“鹿头”。相关视频和视频在微博上上传了“刷屏”,很多网民高呼可爱。“我以为是鹿”!
原来这是奥罗春人的头皮帽子。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吴罗春人骑着骏马,拿着猎枪过着狩猎生活。1953年,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他们下山定居,结束了狩猎生活。
今天,67年后的今天,在精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鄂伦春族所在的祁县摘下了贫困的帽子。这个祖祖辈辈生活在山里的狩猎民族,沿着现代化的快车道,一步一步地前进。
头皮帽后面的鄂伦春族变迁。
3月5日,李代表戴的“鹿头”是头皮帽子,在奥罗春语中也被称为“米哈塔”。事实上,头皮帽子不是第一次出现。2013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内蒙古的全国人大代表何承波也戴着头皮帽跑到会场引人注目。
头皮毛看起来毛茸茸,但背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代表了鄂伦春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传统。
据北京服装学院博物馆介绍,露头帽是鄂伦春族狩猎时非常好的伪装,猎人们穿着露头皮衣,戴着露头帽,穿着露头靴子,走路时无声无息。(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OROVIN族青壮年和老人也会在节日戴上这样的帽子庆祝。露头帽以保温、伪装、装饰三大功能为一体,以帽子装饰为一体,是鄂伦春族充分利用大自然物的典范。
制作狍子帽子的方法是从鼻子下面剥下狍子头皮。半圆口约40 ~ 60厘米,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猎人佩戴。狍子头皮熟了,把两个眼窝钉在黑皮上,然后割下两只耳朵,用狍子皮做两个假耳缝,狍子角保持不变就行了。(威廉莎士比亚、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和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剧)为了提高佩戴者耳朵和脸部的保温性,还可以在头皮下单独缝上10 ~ 15厘米宽的粽子作为帽子。
北京服装学院博物馆简介截图
鄂伦春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只有一千多人,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较快。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鄂伦春族人口为8196人。鄂伦春语是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没有文字,现在主要使用汉语汉文。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旗、森田巴达豪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北部的胡马、森克、埃辉、嘉仁等县。黑龙江省有鄂伦春族3871人,占鄂伦春族总人口的47%。内蒙古自治区有3573人,占44%。
鄂伦春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17世纪中叶以前,鄂伦春人分布在以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和郑基里河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十七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俄罗斯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和掠夺,黑龙江、以北、郑七里河两岸的鄂伦春族被迫迁移到南大、小兴安岭地区。
奥罗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叛逆勇猛的民族。鄂伦春族反抗外敌侵略,为国家统一和反分裂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在1685年清军第二次收复雅克萨市的战斗中,565名五伦春族士兵参战,为雅克萨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9月18日事件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了镇压鄂伦春族人民的反抗,加强了统治。鄂伦春族没有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野蛮统治,而是开展了自发的抗日斗争,纷纷支持和参加抗日联军。抗日联军3、6、9、11路军都有奥罗春人参加。
1951年4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成立鄂伦春旗,鄂伦春族获得民族区域自治权,自主管理地区内的本民族内部事务。1952年5月31日,“鄂伦春旗”改为鄂伦春自治旗。
“高兴安岭是一片大森林。树林里住着勇敢的奥罗春。一只,一只,一只,一只,一只,一只,一只。
这首名为《勇敢的鄂伦春》的民歌显示了新中国成立后鄂伦春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实际上,新中国成立50年来,鄂伦春族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51年到1958年,鄂伦春人在狩猎中全部定居下来。这是奥罗春民族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从1958年到1988年,鄂伦春族经济实现了从单一狩猎生产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和多方面经营,这是鄂伦春族生产生活方式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从1988年到1997年,鄂伦春族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鄂伦春自治旗于1996年实施了禁止打猎、禁止五伦。
春民族彻底告别传统的狩猎生产,这是鄂伦春民族第三次历史性的跨越。斜仁柱、土坯房、砖瓦房、楼房…
但是,鄂伦春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深处,是国家森林生态功能限制开发区,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产业项目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贫困人口基数大,财政收支,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被自治区纳入深度贫困地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64户14289人。
如何突破瓶颈,实现贫困人口脱贫?是鄂伦春旗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
2018年,《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孕育而生。同年4月,承担帮扶重任的北京西城区主要领导第一时间深入鄂伦春旗在认真考察调研,签订了《携手奔小康行动协议书》。
全口径投入1.57亿,其中西城区投入6018万元,食用菌、中草药、光伏、深加工等61个主导扶贫产业帮扶项目一一落地,持续深化医疗、教育、文化、就业等方面交流合作。
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带动。目前,鄂伦春旗已培育出食用菌、中草药、村级光伏、牛羊养殖、庭院经济等扶贫产业,仅食用菌产业就帮助了1200多人稳定脱贫。全旗还建立了防止致贫返贫机制,贫困发生率由52%降到0.018%,去年摘掉了贫困旗县的帽子。
去年11月,鄂伦春族聚居地办“农产品大集”,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
另一方面,修路也很重要。据《呼伦贝尔日报》3月2日报道,鄂伦春旗82个行政村全部修通沥青水泥路。“十三五”期间,鄂伦春旗公路网建设成果显著。全旗公路总里程达到2996公里。道路交通设施质量的全面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扶贫的成果,一位叫做葛淑云的鄂伦春族老奶奶最有感受。她去年1月告诉新华社,82年间她葛奶奶一共换过4套房:斜仁柱、土坯房、砖瓦房、楼房。4套房子逐步升级,既见证了她家由贫苦向富裕的转变,也记录了鄂伦春族从森林游猎生活到现代生产生活的历史性变迁。
斜仁柱,又称“撮罗子”,是鄂伦春等民族的传统住房:几根木杆顶部交叉,支成圆锥形屋架,再覆以桦树皮、兽皮等防风保暖。好拆好建,适应游猎生活,猎物在哪里,斜仁柱就搭到哪里。
1958年,乡政府为葛奶奶和族人们建起土坯房,居无定所的游猎生活成为历史。用葛奶奶自己的话说,“住进土坯房,自己一家人一下从原始社会进入了现代社会”。1981年,春风再次吹拂鄂伦春。在乡里支持下,葛奶奶和族人们年年抹泥、越抹越厚的土坯房升级为砖瓦平房。火炉火墙装进屋里,手压水井就在院里。
30年后,年过古稀的葛奶奶没想到,这种让她已经很是知足的住房条件还在继续改善。2011年,鄂伦春自治旗的游牧民定居工程为鄂伦春民族盖起了楼房,葛奶奶又分到了一套70平方米的两居室,暖气、自来水一应俱全。
这些成绩,也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内容相呼应。一年前,内蒙古31个国贫旗县就全部“摘帽”。对于这样的脱贫战绩,习近平表达了赞扬和祝贺。
“拔穷根”硕果累累,“谋长远”需再接再厉。“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强调。
“内蒙古地广人稀,农牧民生活居住比较分散,生态环境脆弱,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上难度大、挑战多”。对于内蒙古的具体情况,习近平有着清晰深刻的认知。他强调,要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并同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增加农牧民收入。”习近平的要求深刻体现了贫困地区发展更要靠内生动力,“输血”必须和“造血”相结合的重要思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鹿头图片】这个可爱的“鹿头”背后原来有这么多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鹿头图片】这个可爱的“鹿头”背后原来有这么多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2976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