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央电视台再次向明月村扔相机。
100多名艺术家来到这里,成为了“新村民”,与2200多名原住民一起,将这个原来的贫困村建设成了全国闻名的“网络新村”。
获得中国主持人最高荣誉“金迈克奖”的宁远在村里开设了“草木染色工作室”。
“水立方之父”赵晓均入村,成为村民口中亲切的“阿玉”。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李清、诗人阿诺、画家陈生、美食家熊英、摄影师。接连来这里。
他们生活、工作、散步、制作陶器、画画、染色、酿酒,使这里成为很多人眼中的“理想村庄”。
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2009年的4772韩元增加到2017年的20327韩元。
“所以为什么来明月村?”说
很多人都逃不过这个疑惑。今天的故事从这个疑问开始。
Part1:遥远的日光室
纪村长
15年1月,原本带朋友去石商号的宁远偶然拐到明月村,遇到了“气村长”。
“气村长”原来叫陈琦,在村里负责文昌项目的开展。“气村长”不是官职,姑娘整天为村子忙碌,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呼。
巧的是,陈致茶是永元家衣服的爱好者。偶然相遇的两个人又不约而同地穿上了同一双鞋。(莎士比亚)。
后来陈琪回忆说:“这次见面大大改变了明月村。””说
日,两人走到躲在松林里的土培墙老房子里,1972年的老房子有一种特别朴素的美,屋檐下放着一个木制脸盆,安静朴素。(大卫亚设)。
我宁愿买,房东亲自送给她,以为是日常的小东西,临走上车后发现是嫁妆。
这件事感动了永恒,她一直在想这件事。是什么样的村庄,陌生人的一句话好,结婚的时候能送嫁妆吗?(莎士比亚)。
HJNt8geIcT2A%3D&index=6" width="640" height="427"/>
1个月后,宁远租下了嬢嬢的房子,改造为「远远的阳光房」草木染工房。
在阳光房里,宁远给村民进行免费草木染培训,为村民开染坊提供支持,带动村民发展草木染产业和明月染品牌。
改造完的阳光房,宁远也特意给嬢嬢夫妇俩留了空间,改了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安装了暖气。
本就不想离开老屋却又因为老屋破败无能为力的嬢嬢也因此得偿所愿,继续和承载了一生记忆的老屋生活在一起。
「远远的阳光房」仍完整保留着老房子的朴素肌理,房屋边种上用于草木染的植物,屋檐下放着老陶罐,屋后的木栈道延伸至松林。
阳光下,染着不同图案的布匹闪闪发光,有的如湛蓝天空中的云,有的是远山的黛影,像梦中的世界,又孕育着新的梦。
青黛设计工作室
现在明月村的草木染工坊一共有三家。
从外地嫁到明月村的媳妇彭双英创办了「岚染工坊」;返乡大学生罗丹创办了「青黛设计工作室」。
曾在「远远的阳光房」工作的她们,如今各自实现着梦想。
Part2:喜欢被叫阿呆的「水立方之父」
赵晓钧
「水立方之父」赵晓钧的到来也很有戏剧性。
宁远刚租下房子时,也有考虑过做民宿,她的弟弟张小喜就报名了一个民宿培训活动,自我介绍时张小喜提到了明月村,引起了培训会负责人「瑶书记」的注意。
后来瑶书记联系了陈奇,在村里待了三个小时后,成了村里的「新村民」。当天临走时,瑶书记跟陈奇说:「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肯定喜欢这儿,我把他约过来。」
这个朋友就是赵晓钧,水立方的中方设计师。
呆住明月
陈奇一开始没当真,水立方设计师怎么会来明月村呢?
没想两个月后,赵晓钧真的来了,同样三个小时后,他也成为了新村民。
他决定在这里做一个艺术设计酒店「呆住堂」,也因此他被村民亲切称为「阿呆」。
后来,阿呆说起留在村里的原因:「田埂路上走着,有一个阿姨提了一把镰刀跟着我和陈奇走了大概一里路,只为了在她的菜地里割两颗青菜送给陈奇,就是这一点深深的打动了我。」
Part3:爱搞事情的飞飞姑娘
杨鹏飞,一个「长得像95后的85后」的娃娃脸姑娘也成了新村民的一员。
飞飞姑娘是一个建筑师,驻守过震后的青川里坪灾区,做过成都颇有名气的民谣酒吧,也当过Airbnb的超赞房东,然后17年4月在明月村的荷塘边做了个「搞事情小酒馆」。
搞事情小酒馆也真得很「搞事情」,从菜单到活动,一切都看心情,心情好时给调一杯即兴鸡尾酒,甚至在晚8点直接请全场喝一杯,心情不好是……嗯,好像没有不好的时候。
唐园
飞飞姑娘也是个「搞事情」的人,她在村里从未「消停」过,设计了生态厕所,设计了农夫市集,还有「唐园」,今年又为6户村民设计提档升级的餐厅和院子。
16年9月,唐二姐艳秋找到陈奇。她们家兄妹几个想回到明月村,陪伴家里七十多岁的妈妈,一家人开一个餐厅。
陈奇找到了飞飞,于是设计建造了「唐园」。
唐妈妈也因此得以和家人在一起,她说:「一个人在家里很多年,料理这些茶园和竹林,守着这个家,现在孩子们孙子们都回来了,一家人在一起。」
Part4:记录者李耀
素舍
飞飞姑娘还设计了一个农舍改造作品「素舍」,并获得首届UED中国最美民宿大奖。
被称为「明月村古巨基」的摄影师李耀也因此来到了明月村,他是飞飞的朋友,到素舍探望老友促成了他第一次来到明月村。
后来,他就常来,然后遇见了陈奇。这是一次巧妙的相遇,两个久未谋面的高中同学突然在某一天不期而遇。
李耀没想到「当年那个下课后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张爱玲的高个子女生之一」如今再遇已是「看起来很干练,说起话来掷地有声」的「奇村长」。
李耀镜头下的明月村
17年7月,陈奇给李耀发去了邀请:「来明月村吧,加入我们。」
「我能为明月村做什么呢?」
「你可以给竹林、茶园和马尾松拍照,拍村里人烧陶、染布,教小朋友们画画。明月村需要有人好好拍拍它。」
就这样,李耀也成了明月村新村民,用镜头记录着这个村庄一点一滴成长。
清晨笼罩松树和竹林的薄雾,
午后透过叶缝照亮野花和小草的阳光。
身背竹篓的茶农穿梭在茶田,
山羊在田野里吃草,
小径上散步的人儿,
偶遇田埂上嬉戏的孩子。
春耕秋收,夏茂冬藏,
人们在这里生活,劳动,
做饭,散步,
相爱,老去。
Part5:江维的生态农业和他的支持者们
李耀还是纽约时报《新视线》杂志特约撰稿人,在一篇文章中他提到了返乡青年江维。
江维是12年回村的,在明月村倡导生态种植,他种的猕猴桃、柑橘和茶叶都不用农药和除草剂。
一开始,朋友和家人都不太理解他的做法:「谁家种菜不用除草剂不用化肥的?」
他的地里,草比庄稼还要旺盛,别人笑他:「你是在种草还是种地呢?」
生态农业是个慢生意,可能两三年都见不到收益。
江维的妈妈甚至想过,偷偷去给儿子打个农药,还好被江维给劝住。
困难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新村民」的到来才得到缓解,熊英、阿野、宁远一人出了10万块钱,也没说要什么回报,就支持了他。
熊英和她的明月樱园
熊英是成都有名的文艺餐厅「樱园」的主人,今年国庆,她在明月村开了樱园的第三家店「明月樱园」。
至于她来明月村的理由,大概可以用她的一首诗来回答:「床头要放最美的红稚莲,祈愿明月村,以松针和竹叶淹没我,以金星和上弦月回忆我,以桂花和海棠的泥土埋葬我。」
这首诗的名字叫《现在的心愿》。
熊英是个美食家,也爱酿酒,松芽松果、石榴、枇杷、橘子、桃子……都被她放进了酒缸里。
她也用猕猴桃酿酒,猕猴桃就来自江维的果园。一是水果品质好,酿的酒也好,二是支持江维的生态农业。
而今年江维也迎来了丰收,他种的生态猕猴桃在网上最高卖到了十九块钱一斤。
Part6:那些没有理由的理由
就这样,100多名艺术家,2200多名村民融合在一起,一个个散落茶山竹海林盘的乡间博物馆、艺术旅店、咖啡酒馆、文化中心被造了出来。
暑假时,孩子们在村里的图书馆里组成放牛班合唱团;女人们成立古琴社与明月之花歌舞团,于是夜晚有了竖琴田园音乐会。
村民们在剧场看宁远演出的话剧,穿着她设计的草木染衣服。有时,他们也参与演出,演村里的故事,或者在茶田自由的歌唱。
孩子说,在明月村可以看到长尾巴鸟在竹林里飞来飞去,鹅悠闲踱步,还有花开起来的过程。
2015年10月,70多岁的老村民杨大爷做了村里最早的餐厅:「豆花饭庄。」
11月,吴大爷家的「谌家院子」柴火鸡开业,此前吴大爷一家怎么也不相信会有人到这里就餐。如今「谌家院子」柴火鸡已经接待了来自英国、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内外客人。
这些改变都悄然发生着。
陈生和他的画月
后来,我再没问「为什么来到明月村」这个问题。我突然发现,这好像是个非常不需要的问题。
画家陈生开了最早的民宿「画月」,他只是想找个地方画画,画一些自己想画的画,机缘巧合就停留在了明月村。
左李清,右飞飞姑娘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李清,则说这里的松树真美,像是宋人画卷里的松一样。
他在这里做蜀山窑工坊,教村民们做陶艺,他说他的后半生就在明月村度过了。
宁远说:「明月村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而回到生活本来该有的样子,本就不需要理由。
有一天,陈奇邻居杨大哥问她:「你理想中未来的明月村是什么样子的?」
后来陈奇在文章里写:
庄稼生长,我们歌唱。
写诗,画画,种菜,
染织,聊天,酿酒,小饮。
和喜欢的人,在喜欢的地方,做喜欢的事情。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
安居,乐业,家园。松弛又自由。
这是她心里五年后明月村的样子。
它在明月村,也在任何一个有人生活着的地方。
图片来自:远远的阳光房、李耀、青黛、搞事情的小酒馆、画月、明月村等
1.《【老村长冬藏白酒价格】成都这个小乡村很神奇。0从游客到创收吸引了很多艺术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老村长冬藏白酒价格】成都这个小乡村很神奇。0从游客到创收吸引了很多艺术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15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