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可以看到手工浸泡葡萄酒的真相调查)
“用猫头鹰泡酒,消除风湿病,泡酒的猫头鹰眼睛瞪得圆圆的,真可怕!”微博@《博物杂志》发来的这篇文章和照片让很多网民感到震惊。这篇博文只是掀开了亲自浸泡的醉汉大象的一角。(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读者》)本来直接泡在养生和“什么都敢吃”的老光身上的酒,自然成为他们养生目录中的重要项目,酒里泡的除了枸杞等一些植物外,还有老鼠、蛇、蜜蜂、黄蜂、黑蚂蚁甚至蜥蜴。
但是自制针酒术在引起养生风的同时,经常引发威胁饮酒者生命的安全危险。广东江原紫金县工人喝了泡在“团长草”里的药酒,导致3人死亡,12人中毒。重庆飞山区一家酒吧发生药酒中毒事件,15人食药酒中毒,5人不幸死亡。江苏扬州的一名女性喝了自酿的葡萄酒中毒,洗了医院胃后才好转。统计食药监部最近一两年的公告中,广西、安徽、云南、重庆、广东等地接连发生喝自制针酒的中毒事件,很多人丧生。
自制浸泡葡萄酒有哪些销售混乱?安全的危险到底有多严重?民众在认知上还有什么误解?为了理性地引导民众喝自己泡的酒,最近在广东省主流行业协会、广东省健康产业研究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专家的指导下,《南方日报》调查组调查了众议院和每周、韶关三家自制白酒的生产、销售情况,并直接发表了针灸调查报告。对于直接浸泡的酒的生产和销售困难,调查组将进行持续的追踪报道。
自制浸泡酒销售混乱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食品不得添加药品。另一方面,不得向餐饮服务机构在发泡剂中添加药品,不得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添加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但是,很多人已经形成了亲自泡酒的习惯,很多餐厅和商店也在销售直接浸泡的酒,大部分以健康功效为卖点,其中浸泡的动植物品种也多种多样。(大卫亚设)。
大象1
老鼠、蛇、黑蚂蚁,什么都敢泡在酒里
调查人员在众议院市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不到800米的距离上散布着12多家卖直接浸泡的酒的商家。规模较大的店铺中,有一家在墙旁边的4层架子上,分别排出了10 ~ 12瓶自汽酒。自制浸泡葡萄酒的种类多种多样。葡萄酒包括梅酒、扬州酒等。动物酒包括蚂蚁酒、蜈蚣酒。其中药材最多,放在里面的原料有马卡、鹿筋鹿鞭、北斗中、桂血藤等。
3869764e820482662?_iz=31825&from=ar;x-expires=1697906953&x-signature=JDJB%2BD1fBWkpQOYkgqTb34bN59Q%3D&index=5" width="640" height="480"/>此前,有河源当地人表示“没有什么不能拿来泡”,这一点在调研走访中得到印证:老鼠、蛇、蜜蜂丰巢、马蜂、黑蚂蚁,甚至蜥蜴等都被制作成泡酒。“我们这里,还有人把猫头鹰拿来泡酒,只是很少见,毛都不拔,还是活的,直接拿酒精清洗一下,丢进罐子中泡酒。”一位河源当地人如是说。
由于河源此前曾发生过饮用自制浸泡酒导致伤亡的情况,部分自制浸泡酒藏得比较隐秘,在一家酒铺,自制浸泡酒被用一块红布遮住,在售的包括黄蜂酒、灵芝酒、金樱酒等,店主表示,“泡了有两三年,除了自己泡酒出售外,还会帮人代泡药酒。”在其中一家门店,调研人员看到在已经开封的酒坛上苍蝇飞舞,粘版上有不少死苍蝇,对此,店内人员表示“不要紧,不会掉下去的。”而除了5瓶大肚玻璃瓶装的自制浸泡酒外,这一面积不足20平米的门面还摆放了20多缸黄酒。
乱象2
宣称“十全大补”,泡了什么商家却“一问三不知”
梅州被称为“客都”,而饮酒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销售终端走访中,调研人员看到,其中一家靠近收银柜台的墙上摆了满满一排的自泡酒,主要以梅子、桔子等果酒为主,还有蜂巢酒、风湿酒、十全大补酒等。
据该店老板透露,自己家的泡酒一般是两年多出坛,大概有二十多种,会供给餐饮店。但是当被问及风湿酒和十全大补酒中添加了哪些药材时,该老板却模糊地回应说是“老中医开的,按方子拿。”
调研人员看到,河源的一家酒铺出售的“十全大补酒”,原本是满满一坛,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根据店内张贴的海报显示,“十全大补酒”的功效包括温补气色,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以及四肢不温等,售价18元/斤。店主表示药材是自己搭配的,但被问到十全大补酒具体有哪些成分时,店主也只说出其中一味是“人参”,其他药材也不了解。
而在调研人员走访的韶关仁化县一家小作坊里,调研人员看到架子上有蚂蚁酒、马蜂酒以及用淫羊藿和海马混合泡的酒,对于这些药酒的功效,老板娘不愿多谈,让调研人员“自己上网查”。
乱象3
没有商标、标识,属典型的“三无”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必须有中文厂名、中文厂址、电话、许可证号、产品标志、生产日期、中文产品说明书,如有必要时还需要有限定性或提示性说明等等,凡是缺少的均视为不合格产品。上述要求缺少其中之一,均可视为“三无”产品。
调研人员在走访中发现,这些在市面上销售的自制浸泡酒的外包装上完全没有产品信息,除了配方不清、功效不明外,生产日期也是空白,大部分都没有任何商标、标识,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
乱象4
利润翻倍,自制浸泡酒成暴利行业
广东韶关翁源以地窖酒闻名,所谓的“地窖酒”是指通过传统方法酿制米酒,用瓦坛密封,经过三年以上落地埋窖而成,在“养生”之风流行之后,不少地窖酒生产者开始添加灵芝、枸杞、金樱子等到酒中,号称有强身健体功能。调研人员发现,地窖酒生产绝大部分是“前店后厂”的模式,前面是出售地窖酒的门店,后边就是酿酒的小作坊。走进其中一家地窖酒酒铺,店内地窖酒品类有红枣枸杞、灵芝、桑葚、山稔、金樱子、五指毛桃五种,规格有1斤、2斤、3斤、5斤、10斤等选择。在酒铺的后面是酿酒作坊以及埋藏地窖酒的田地。15亩田地上散养着鸡、鸭,禽类的粪便散发着腥气,在粪便下,薄薄的一层泥土可以看到密集的酒坛。
自制浸泡酒近年发展如此快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利益的驱动。调研团队在走访中得知,以地窖酒为例,其利润甚至可以翻倍。十斤装的地窖酒,批发价是100元左右,在外地可以卖到180元,如果包装精美的话,10斤可以卖400元。翁源的地窖酒商家基本不做韶关市场,因为离得近,价格比较透明。“作为生产商,要保证销售点卖10万元的酒能赚回10万元的利润。”一位地窖酒老板如此表述地窖酒高额的利润。而地窖酒的销售范围也从前五年的珠三角城市扩大到广西、河南等省份,而且都是大批量的进货。以广州为例,地窖酒商家在淡季的时候一个月往广州送货5-6次,旺季的时候平均3天往广州送一次,主要提供给白云、天河等地区的烟酒行。
据翁源当地的一名酒业经销商介绍,由于自泡酒度数较低,地窖酒消费量很大,所以在部分销售点出现“宁愿卖地窖酒,不愿意卖洋酒”的现象,在利益驱使下,近年来地窖酒十分盛行,产量越来越大。
乱象5
“挂羊头,卖狗肉”,拿普通食品批号出售药酒
除了零售终端外,调研人员同样走访了自泡酒小作坊,市面上绝大部分用于自制浸泡酒的基酒都来源于这些小作坊,很多小作坊在酿酒的同时,也出售自制浸泡酒。
调研过程中,调研人员发现河源、梅州、韶关等地的小作坊都提到了正在抓紧办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证件类别一般为“白酒制造”,发证机构为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2016年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的《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管理办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的发放对象为普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不包括药酒、保健酒,并且第一章第五条规定:食品小作坊的销售区域为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下行政区域并不得在网上销售,食品小作坊不得分装、委托加工及接受委托加工。
这意味着获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并且类别为“白酒制造”的小作坊实际上只能酿造白酒,无权自制浸泡酒并用于销售。此外,已经取得《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的小作坊也只是少数,据梅州蕉岭当地一位小作坊主介绍,当地有上百家酿酒的小作坊,但其中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的不足10家。
乱象6
霉味扑鼻,小作坊生产条件堪忧
河源一位自制浸泡酒知情人士介绍,自制浸泡酒的成本非常低,通常在小作坊里以3元/斤、8元/斤的价格批发出去,餐饮店、酒铺一般以每斤4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虽然很多卖自泡酒的人都说自己的酒泡了二三年,但实际上很可能是在泡了二三年的底酒中不断掺入新酒,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让酒看起来颜色深,还会添加色素之类的东西。”该知情人士说。
在距离梅州城区1个多小时的梅州梅县山坳里,有一家小作坊位于村民家一楼,是外搭的水泥房,照明条件较差,因为天气太热,目前已经停工。用于发酵的白色塑料大桶就随意地倒扣在地下,桶上还堆叠着用于盛米的托盘,作坊中还有一个用于蒸米的蒸笼,两个小房间用作发酵室和储存室,打开门之后有一股霉味扑鼻而来。在发酵室中,蒸煮好的米直接放在白色塑料大桶中发酵,在两个不足15平米的房间里堆满了自己包装的白酒,里面还有十坛左右的蜂巢酒用于自饮和销售,还有两三坛梅子酒。这一小作坊的老板既是老板又是员工,一个人每年可以酿造一、两万斤大米,一斤米大概能产出6-8两酒,高峰的时候一个人每天可以酿造100斤大米。
☉自制浸泡酒安全隐患
自制浸泡酒在民间盛行,殊不知,饮用自制浸泡酒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有的甚至想当然地浸泡蛇、鼠、鹰等野生动物和来源不明的草药植物等,存在极大的健康风险,因饮用自制浸泡酒导致中毒、伤亡的事件多有发生。
隐患1
动物身上的寄生虫、病菌随酒入肚
不少人认为,动物要活的泡药效才更好,抓到老鼠、蛇、猫头鹰,不拔毛,酒精冲洗,直接放入酒中浸泡。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姚媛表示,猫头鹰、老鼠是否有药用作用不明确,不经处理的动物羽毛、皮肤中可能含有寄生虫或者虫卵,直接泡酒饮用有很大风险,用新鲜动物尸体直接泡制药酒的方法,肯定并不可取。
姚媛还指出,老鼠、猫头鹰、甚至蜥蜴是否有药用价值,目前并没有得到相关的研究证实,而像马蜂这种体内含有多种致命生物毒素,更不赞成泡酒服用。而像蛇、黑蚂蚁虽有祛风湿,通络止痛的药效,但并非所有的蛇类、黑蚂蚁可以入药酒,对于毒性较大的品种也不建议泡药酒。目前国家卫计委发布的《药食同源原料目录(2017版)》中推荐了乌梢蛇、五步蛇可药食两用,有其他资料证实黑蚂蚁中的鼎突多刺蚁无毒且药用价值高,这些均可作为泡酒素材。李媛建议民众不要轻信偏方,盲目饮用自制浸泡酒。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应当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对症下药。
隐患2
有些药材毒性大,贸然泡酒会中毒
添加在浸泡酒里的常用药材包括:金樱子、桑葚,北芪、党参、当归、熟地。以及红枣、枸杞、灵芝等,还有人拿巴戟、杜仲、淫羊藿、海马、鹿茸等一类药材泡酒,用于补肾。
有人认为,用毒蛇、马蜂泡酒,以毒攻毒,祛风湿等疗效好。对此,姚媛表示,并非毒性较强的药材泡酒都能起以毒攻毒,治病强身的效果。这类药材泡酒服用极易发生中毒,如川乌、草乌、雪上一支蒿等含乌头碱的药材,这些均是国家明令规定的毒性中药材品种。服用含有这类药材的自制药酒,出现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除了毒性药材,一些滋补性药材也应提起大家的重视。如浙江临安的一患者因头发虚白,使用生何首乌泡酒服用,服用3个月后出现肝功受损的情况。
为什么民间有些自制浸泡酒会引起中毒?广东省中医院邹旭教授介绍,首先是选择了有毒的药材来泡制药酒,这是关键点。乌头碱是民间自制药酒中毒事件频发的主要元凶。如生草乌、生川乌等中草药中就含有乌头碱成分。民间用生草乌泡酒治疗风湿及疼痛,因为乌头碱易溶于乙醇,因此特别容易中毒。误服外用的草乌药酒,只需要一小口(10毫升)就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其他有毒性药物还包括:生草乌、马钱子、草乌、川乌、全蝎、蜈蚣等。其次,民众泡药酒使用的药材,如川草乌等没有进行炮制,直接拿来泡制,且没有控制好酒与药的比例,也会导致中毒,因此不建议民众使用这些有毒性药草来泡药酒,药酒外用相对更安全,如果内服的话,建议民众控制药酒饮用量。
中国医药网显示,自制浸泡酒中有四类中药最容易引起中毒。其一为马钱子,该药毒性较大,长期服用可引发强直性痉挛、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导致昏迷。其二为川乌、草乌,该药煎煮后,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对人体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严禁作为中药饮片直接泡酒。其三为水蛭,超量服用或长期服用可引起内脏出血和肾损害。其四为苍耳子,该药对心脏有抑制作用,能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等,超量引用可导致中毒,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头痛、烦躁等症状。
姚媛表示,苍耳子主要对肝肾有毒性,大剂量使用可出现多器官中毒,包括肝肾、心肌毒性、胃肠道毒性,可出现心率减慢、腹胀、恶心呕吐等。
中毒案例1:乌头碱把多人送入ICU
2018年5月,重庆男子举办生日宴喝自配药酒 15人中毒,其中5人身亡,中毒原因为误喝了含有中药“雪上一枝蒿”的药酒。“雪上一枝蒿”,学名短柄乌头,主要药效是祛风除湿,其中含有的乌头碱几毫克就能要人命。乌头碱是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份,是自泡药酒导致中毒的最常见一大“杀手”,在广东惠州也曾发生过一起用草乌自制泡酒,导致4人中毒送入ICU的事件。云南省近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每年10-12月为乌头碱类药物中毒发病高峰。冬季,云南多地会有用生草乌泡酒、煎汤药进补等的饮食习惯。来自2016年的统计显示,10月-11月仅仅1个月,昆明就收到25人因家庭自制食用而乌头碱中毒的案例报告。
中毒案例2: 误把“断肠草”认作五指毛桃
除了乌头碱,“断肠草”亦如此,草如其名,令人肝肠寸断、生不如死。“断肠草”并不是一种植物的学名,而是一组植物的通称,名气最大的当属马钱科钩吻属的钩吻。就在此前不久,韶关市翁源县发生一起“断肠草”自泡药酒中毒事件,3人死亡、4人急救;前两年,广东河源15名工人喝“断肠草”所泡药酒,3死亡。
广东人爱喝“五指毛桃汤”,而五指毛桃根与钩吻的根很相似,广东省疾控中心曾经专门就“断肠草”(钩吻)发布食物中毒警示: “钩吻生物碱中毒事件在广东省时有发生,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显示,广东省2007-2011年共发生4起钩吻生物碱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共29人,死亡3人,为广东省食物中毒主要致死病因之一。”
隐患3
时间过长,浸泡物产生霉变
调研团队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生产者还是销售者,都会强调,酒越泡越醇、越放效果越好,尤其是动物泡酒,如果浸泡时间太短,味道太腥。
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姚媛表示,一般情况,酒精含量达20%能防腐,酒精含量达70%以上有消毒作用。但酒精含量70%以上的酒基本不适合饮用了,所以不要简单认为是酒、含酒精就能消毒杀菌。尤其是家庭作坊,安全卫生条件难达标,存在潜在风险。浸泡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动物药酒有可能会变质。而且,装酒的器皿密封不好,酒精挥发较快,在闷热的环境下,酒精挥发就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消毒、防腐作用都要大打折扣。
另外,正常情况下,任何食物都有一定保质期。何况是没经过专业处理,民间作坊技术制作出来的泡酒,更要注意食物变质等问题。泡酒并非越陈越好,专家认为,普通药材夏季浸泡时间约为5-7日,冬季浸泡7-14日,坚实的中药需要时间稍长一些,果实类的泡制时间可以短一点。如果泡的时间过长,酒精挥发后抑菌作用降低反倒可能产生霉变,喝下变质的药酒,会对胃肠及肝脏造成较大的损伤。
☉监管、标准制定和公众科普都要跟上
中国自古有民间自制浸泡酒的风气,但近年来,关于自制浸泡酒导致中毒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今年4月,武汉晚报报道,58岁的黄师傅退休后每天喝自制的“补肾”药酒,不料喝出急性脑梗被送进医院。
今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强调,要开展包括自制浸泡酒在内的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发出消费警示,提醒广大群众自行泡制酒要科学谨慎,不饮用不明中药材泡制的酒,谨防食物中毒。同时,食品经营单位严禁非法泡制及销售泡制酒。
对于自制浸泡酒的乱象,以及其中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进行严查,并对广大民众进行科普教育,不要盲目自制、饮用自泡酒,不喝无标签标识、浸泡药材成分不清等来历不明的自制浸泡酒,而应选购正规酒类生产企业的产品更有安全保障。
建议1
加大对自制浸泡酒生产和销售的查处力度
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表示,自制浸泡酒严格来说是无证生产,不能流通,不能销售。政府职能部门对自制浸泡酒的问题要高度关注,应该禁止销售,并广泛宣传“三无”产品的安全隐患,让群众理解。目前也可对公开销售浸泡的品质进行全面检测,进行风险评估和封存,然后研究解决的办法。
“现在所谓的养生酒大行其道,在大排档、饭店,三四线城市特别多。不规范的自制浸泡酒,尤其是药酒,在广东不仅是高速发展,也是很畸形的发展。”广东省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咏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自制浸泡酒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但这种质量没有经过审批、没有任何食品安全标准的自制浸泡酒产业高速发展并不是好事儿,一是发展太快造成产能过剩,二是劣质酒在市场流通,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因为酒中浸泡了中药材,关于中药的配比,以及药性和毒性的炮制实际上都是没完成的,甚至是直接就把中草药不经过处理就放到酒里泡,这会给人体脏腑带来很多影响。
建议2
民间自制浸泡酒需要不断规范
在广东河源、梅州、韶关一带,自制浸泡酒的小作坊非常流行。调研团队走访发现,这些小作坊大多无证经营,卫生条件堪忧,但制作的自泡酒甚至销往广东以外地区。出自这些小作坊的自泡酒通常没有生产日期,储藏条件没有保障,浸泡的药材来源也无明确记录。
对此,广东省中医院邹旭教授认为,民间自制浸泡酒需要不断规范,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泡制,或由相关药厂部门制作药酒的成品。不少人认为,药酒泡的年数越长疗效越好,也不关注药酒的制作日期和保存日期等。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邹旭教授介绍,浸泡药酒的时间要根据药材的多少、气温的变化等多种情况而定,不能一概定论。一般来说,药酒浸泡的时间在30-50天左右。同时,应随浸随服,最好当年泡的药酒当年饮用完。如果发现药酒浑浊,有颗粒状物出现,或酸味较重,则说明该药酒已经变质。相反,如果泡制的时间太长,酒精挥发后抑菌作用会降低,泡太久的药材可能会霉变,药酒反而对肠胃及肝脏造成较大损伤。
另外,自泡酒制作好了,民众喝多少也是关键问题,因此,应提高民众对自制浸泡酒的认识,做到控制酒精的量。如何计算酒精含量呢?邹旭教授提供了一个公式:酒精量(g)=饮酒量(ml)*酒精含量%(V/V)*0.8(g/ml)。世界卫生国际协会组织研究指出:男性安全饮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酒精,女性每天不超过10克酒精。“民众控制酒精量,通常以此为基点。不能一味说自泡酒就没有毒,拼命喝。”
邹旭教授还提醒说,不要信偏方,不知道药的成分就胡乱购买或炮制。不论是普通市民还是民间自制药酒的小作坊,都应该普及一些基本药酒配制常识,避免盲目滥造,否则会给健康带来风险。中医强调对症下药,民间自制药酒应该规范,针对不同体质来泡制药酒,而非一刀切,千人一方。此外,民众也应增强对酒的认识、不能盲目选择购买这些自制药酒,以免适得其反。目前有些中医院有专门药酒的门诊,如果民众将药酒作为一种治疗性药物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自身的健康安全。
建议3
尽快制定出台药酒标准
药酒行业鱼龙混杂,规范行业标准迫在眉睫。广东省中医院邹旭教授建议,企业应该主动和有关部门沟通,国家标准委应组织、协调、联合有关部门逐步解决标准统一问题,尽快出台药酒相应标准,规范快速发展的药酒行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应根据我国药酒行业的实际情况,认真征取综合中药材种植、药酒生产和经营消费等各相关方的意见,制定出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完整性、通用型的产品标准。要完善药酒生产标准实施保障体系,完善与产品标准配套的药酒功效成分、有害成分、添加剂等物质的检验方法。
邹旭教授还指出,目前很多药酒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不严格,生产区内人流和物流在局部经常出现交叉,给生产带来污染,生产现场环境卫生管理不完善,卫生处理没有按GMP要求去做;在空调净化系统中,过虑器不能及时清洗更换,空气洁净度不能按要求监测等。
建议4
加强药酒安全性能评价
由于药酒中大都含有天然野生的中药材,有药物属性,考虑到药材使用规范和药酒对人体吸收的安全性,邹旭教授建议,应当对药酒进行安全评价试验,对其基本要素进行测定。这项工作一些主流品牌的药酒企业均已按要求进行,但还有一部分企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提供的基础数据很少,更没有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动物毒性试验,无法证明其毒性级别以及长期大量饮用会不会引起毒副作用。还有规模较小的企业,为追求功效好,私自使用一些国家严格规定为药物类的,禁止添加的产品,这样虽极大地提高了相应的功效,但也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此外,目前大多数药酒生产企业对药酒的检测分析认识不足,大都停留在理化和卫生指标检测分析的层面,很少进行其功效、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分析。在药酒认证、审批时,对其配方和内在功效成分一般不做明确要求,因此企业不愿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去开展这项工作,而在地县级大部分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也未提供这方面的服务,这种现状导致了药酒检测分析远远落后于药酒的开发和发展。在已开展的有些功效成分分析中,也还存在对照标准不统一,缺少中药有害残留物限量标准等问题。企业也因设备、人才和技术方面的问题,检测分析出数据偏差较大,造成有关指标检出上限达不到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建议5
药酒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GMP认证
邹旭教授认为,为确保国家标准的严肃性,使保健食品质量真正有所保障,应进一步明确通过GMP认证,是药酒企业从事药酒生产的最基本条件。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法规要求。GMP实施以来,我国药酒生产质量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按照《关于印发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和评价准则的通知》的规定,持有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未通过GMP审查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要停止其所有的生产活动。而实际情况是仍有少数企未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批,擅自委托生产或者在未通过GMP审查的企业、车间生产药酒,其产品质量令人堪忧。
现有的已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其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执行GMP要求的情况也并不理想,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不少职工对GMP持一种无所谓态度,现场操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操作能力不强;对各级人员的GMP培训学习走过场,很多GMP文件只是为认证检查,没有真正用于日常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
建议6
举报奖励制度,发动群众举报
针对自制浸泡酒的生产和销售乱象,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表示,可以发挥行业协会会员自律的作用,会员企业带头不制不售浸泡酒,并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发动群众举报。
广东省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咏建议可借助媒体平台提高大众对自制浸泡酒的科学认识,对于一些自制浸泡酒产业中的严重违法而又得不到及时处理、纠正的情况,可以开展有效的舆论监督,维护消费者权益。
【统筹】赵兵辉 欧旭江
【调研】赵兵辉 彭颖 李劼 吴伟洪 严慧芳
【摄影】吴伟洪 马华
【制片】马华
【配音】郑洁琳
【字幕】赵兵辉
1.《【惠州白酒招聘】记者调查了广东许多自制针酒的现状。混乱的大象茂盛,“三无”产品泛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惠州白酒招聘】记者调查了广东许多自制针酒的现状。混乱的大象茂盛,“三无”产品泛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4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