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摄影 / 任芸丽 , 未央 , 伽罗

航拍视频及剪辑 / 伽罗

采风策划 / 李刚 「 一坐一忘」

晋一 「 一坐一忘」

- 活着,像茶一样的优雅 -

日后,再想起这个4月的景迈山,应该会轻闭起眼睛,脑海中自动浮出清翠的山,古拙的茶树,还有随风飘来的茶香以及树叶闲鸟合唱的交响。那一刻,会不自主地深呼吸,或打坐一小会儿吧?这段经历,终将成为回忆里的空气净化器。

从来就知道这世上是有秘密花园的,还真被我们遇上了。一坐一忘采风小组从普洱市迂回开车四五个钟头到达澜沧县景迈山——也就是云南境内最出名的以古茶树闻名的普洱茶山——之后就全是颠颠簸簸的石头路了。

其实,这些山路可以修的更平整,但这里的人们并不急于让更多的人和车进入山里,他们不想让喧嚣的人声或沸腾的柏油惊扰了茶树的生长——延绵数十里的石头路好似可以变成一种默默而踏实的保护。我们坐在车里晃来晃去的时候,还并不明白这份苦心。

- 遇见布朗·玉呢 -

景迈山上共有十几个自然村,组成了占地面积2.8万亩的景迈山万亩古茶园。我们一路环着茶园而上,抵达芒景村翁基寨的尽头,这里竟藏着一户崭新的大宅。

青灰的瓦,木色的梁柱,白色的墙,甚至还有裸露的水泥地。建筑结构简洁空旷得像现代的建筑,细看挑檐和回廊,又有东南亚传统建筑的味道。

一个高挑的布朗族姑娘应声而出,她就是布朗·玉呢,这家客栈同名的主人。

真是我们遇到的又一种九零后女孩儿:从容稳重,不急不慢,轻声细语,脸蛋小身材好也就算了,还这样漂亮能干,跟她的客栈一样年轻,又跟她的寨子一样平和。

玉呢姑娘跟大部分生活在山里的云南人一样,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赐予他们健康而黝黑的皮肤,脸庞的轮廓却是如模特般清明而立体,民族服饰恰到好处地把她的好身材凸显,腼腆的笑容能把我们连日来的疲惫一拍两散。

因为客栈尚在试营业,寨子里第二天又有一个大的接佛仪式,玉呢一个劲儿地致歉说晚饭有些仓促。而这怎么可能难住一坐一忘采风小组一行人?

身边的太阳正慢慢滑下山头,天边的彩霞氤氲出一片美景,四周的绿色俨然让一坐一忘每一位的创作欲蠢蠢欲动,好似新一季的菜单马上要进行一场预演,心里有千军万马。

玉呢为我们挑好了一片青草地,竹制的桌椅,随手几片偌大的芭蕉叶交叉随意地轻抚在桌上,就成了餐桌垫;院子旁的三角梅和不知名的树叶用剪刀一剪,放在玉呢从客栈茶室里随手拎出来的傣陶罐子里,就成了餐桌花;原本质朴的食器,垫了剪成随意形状的绿叶,把玉呢妈妈家做来的菜放进去,又多添了几分浑然天成。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景迈山上的晚霞环绕着我们,那一刻有种恍如隔世的质感,有些不真实。

嘴边的味道亦是不真实的。鸡汤是用茶园里伴随着百年以上古茶树共生的一种叫作“螃蟹腿”的植被炖的,凉拌菜则是新鲜摘采的茶叶,开在树上的大白花清香四溢,水一冲,清炒便是一道最为家常的美味。所有的菜品都是清爽而沁人心脾,没有吃过的菜,没有多余的调味,没有想到的做法,在这场自制的绿叶宴上,仿佛进入到另一个时空,味蕾被带到了别处。直到夜幕降临,火塘旁燃起了火,烤起了玉米,火红的光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我才缓过神来,此处是人间。

又或许我只是醉氧了,这景迈山上的负氧离子“严重”超标:每平方米两万!身处雾霾中的我们大概是有些难以消受的。别以为生活里的好都是馈赠,那馈赠不是无由来的恩赐,有付出的人才能理所当然地享受。

- 谁说再无“传统”与“宗祠”? -

记得看《白鹿原》的时候,白家和鹿家用的一个宗祠,有什么红白喜事,族长会把任务分配给白鹿两家的族人,全村人齐心合力做所有事情,那种宗祠文化的场景默默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族长总是位英明神武、品行端正的人,举重若轻地处理一切族内事务,威严又神圣。

而到翁基寨的第二天,我们便遇到了村人接佛的庆典,那种场面让我把记忆深处的《白鹿原》带到现实中的那一刻,震撼、感动、温暖,每一个词好像都不足以表达出那种齐心协力的好。

村寨信奉佛教,前些日子从远处接了座佛到他们的祠堂,正好那天是佛像的开光仪式。我们走到祠堂门口,双手接过村民递来的蜡烛,一位盛装打扮的村民将我们引入佛堂。跪拜结束时,还收到村子送给我们的随礼,感谢我们的到来和虔诚跪拜,拿到一条毛巾已是惊喜万分,只见又一个村人给我拿来粽子,道:“这是自家的随喜。”很小的村落,仅仅200多人口,在举行这样的盛典时,每家每户都各司其职,那种井然有序的场景,那种植根于当地文化的礼仪,都让我们为之一振。谁说那传统与宗祠已经远走?

走出祠堂,更有一份大礼等着我们。一个帆布包上写着“芒景村翁基寺接佛庆典纪念”,里面有景迈山产的茶饼,刻有印字:

“ 翁基百户茶翁基村民喜迎佛像

全体村民各家采集古树的头春鲜叶

十斤匀推手炒得此百户茶

意为翁基人齐心团结虔诚向善 ”。

不知为何,我开始有种莫名的感动。当下这个社会缺失的,在这个遥远的村落积蓄着,那力量深不见底,犹如排山倒海之势击中我们的内心。千百年来,根植于中国土地上的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宗祠文化,竟然有如此神奇的魔力,抵一棵千年古树的神韵,厚重的,实用的,而又强大的。

- 食,是一种鲜活的人的经验 -

在景迈山上的人,总有着一股子难以描述的气质,淡淡的,从容的,连小孩子的身上都透着一种与土地相融的傲娇之感。我回到北京后总是俗气地跟朋友们分享说,那里的人“静静地散发着一种有钱人的气质”。其实,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千百年的古树围绕之地,漫天遍野的绿色,数不尽的无边繁花春色,无尽的香味撩人,让他们享尽了这世间的美与好,怎能不从容,怎能不淡定?

他们的活着,像茶一样优雅,清风徐来,水波不惊。任凭谁干扰了他们的生活,除非他们在意的才会瞥你一眼,就是那样高尚的、骄傲的。

可是他们又是平和的,愿意与人亲近的。接佛仪式上,一位傣族的奶奶正在为仪式制作糯米粑粑,看见我在远处看她,便挥挥手邀我跟她一起制作。即便是在做饭的他们,都要穿戴整齐,配好金银首饰,丝毫没有一点对于自我美的要求的懈怠。她把面和的轻而易举,盆光、手光,油也烧的刚刚好,没有油星四溅,那种游刃有余真是好极了。对于食物这件事情,手忙脚乱总是差点意思,我喜欢吃从容的人做的饭。

- 采茶,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

在景迈山的茶园里采茶,更是。这茶树林里没有花,却弥漫着兰香,还有你能看见的一种女性美,结实的黝黑的挺拔的。我们也学着去采茶,抱着从城里带来的“道具”,却被告知这样的工具并不适合上树采茶。

深知,食,真的是一种人的鲜活的经验,不是主观的臆想和猜测。

爬山涉水或许是辛苦的,而旅程中遇到的人、食物和风景却是多少辛苦都值得换回的。我爬过那座景迈山,看过那个以茶为生以茶为神的民族,好像在远处为自己的心安了一个家。而家,是重要抵达的地方。

本文图文均为原创,

转载请先留言取得同意。

1.《印字茶是什么时期的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印字茶是什么时期的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58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