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大红袍为何可以被称为“国茶”,一文读懂:
武夷茶历史上就是贡茶、深受上流社会的喜爱。
武夷茶早在唐代就以“晚甘侯”著称于世,这也是武夷茶最早的名称。“晚甘侯”一词出自唐僖宗时期中书舍人孙樵的《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晚甘”指回甘强烈,美味无穷之意。“侯”,乃尊称,以侯誉茶,可见作者对武夷茶的喜爱。
宋代文人墨客也对武夷茶赞誉有加。范仲淹《斗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苏轼《咏茶诗》:“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前丁后蔡”指北宋大臣丁谓、蔡襄,二人先后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开创了团茶的制作工艺,制作了大小龙凤团,专供皇室饮用。
武夷山古茶园
元大德六年(1302),朝廷在武夷山九曲溪之第四曲溪泮的平坂之处创立皇家焙茶局,设场官二名,茶园南北五里,各建一门,总名曰“御茶园”。武夷山自此成为元、明两代皇家贡茶中心。至明代万历年间,武夷山皇家贡茶达470.5公斤,约占全国贡茶的1/4。
明清时期,武夷茶已销往全球、闻名世界。
约在十六、七世纪,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贵族阶层,已把饮用武夷茶作为集会宴客的一种高尚礼节。有关资料显示,十八世纪中叶(1751–1760)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输入茶叶3700余万磅,其中武夷乌龙茶占输入量的63.3%。
陆路方面,清康熙年间,晋商就开始在武夷山建厂制茶,并将武夷茶从武夷山下梅村起运,经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向北延伸,穿越蒙古戈壁草原,抵达蒙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然后向西延伸,横跨西伯利亚,继而通往欧洲和中亚各国,全长1.3万公里,历经200座城市,被称作“万里茶道”。
武夷茶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十六世纪,武夷山创制了乌龙茶与红茶,成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瑞典权威植物学家林奈(Linne)的《植物种类》一书将茶从植物学上分二类,其中Var·Bohea(武夷变种)为世界两种茶之一。
武夷山古茶厂遗址
1834年,印度总督本廷克(Bentinck)组织茶叶委员会,研究中国茶叶在印度种植的可能性。该会秘书戈登(Gordan)乔装潜入中国,设法在武夷山购买了大批茶籽,并于1835年初偷偷运往加尔各答,育成42000株茶苗,分别植于阿萨姆、古门、台拉屯等地。又于1838年聘请中国茶师仿武夷茶的加工工艺,制出了第一批成品茶运至伦敦,奠定了现在世界产茶大国印度茶业的基础。这些茶树的后代,后来又被输入斯里兰卡,成为这个世界又一产茶大国的茶之祖。
大红袍母树
武夷茶见证中美建交历史,被伟人作为“国礼”。
1972年中美建交。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时,毛泽东送给尼克松四两(相当于200克)“大红袍”茶,尼克松觉得送的量少。周恩来闻之笑慰尼克松:“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将其中典故告诉他:“这种茶极为珍贵,每年所产不及500克,我们的主席已将他珍爱的一半家当奉送您了。”尼克松总统听了肃然起敬,并深感荣幸。这款令尼克松总统肃然起敬的茶叶就产自武夷山的“大红袍”母树。
毛泽东与尼克松
2006年,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决定以留养为主,让大红袍母树休养生息,停止采茶。2005年5月3日最后一批采制的母树大红袍20克,于2007年10月18日被送进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武夷茶制作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
大红袍制作
大红袍制作工艺精湛,其看天做青、看青做青、揉茶烘焙精湛绝技,可谓独步世界。无怪茶界泰斗陈椽说道“武夷岩茶的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劳动人民称雄世界。”以大红袍为典型的武夷岩茶精湛的工艺,高超的技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武夷茶文化独树一帜,祭茶、喊山、斗茶、赛茶、茶艺等习俗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国茶是什么茶,中国国茶是什么茶品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国茶是什么茶,中国国茶是什么茶品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6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