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诗篇,诗人在饮用越人赠送的剡溪茶后所作。
他激情满怀,文思似泉涌,诗人从友人赠送剡溪名茶开始讲到茶的珍贵,赞誉剡溪茶(产于今浙江嵊县)清郁隽永的香气,甘露琼浆般的滋味,在细腻地描绘茶的色、香、味形后,并生动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然后急转到“三饮”之功能。“三饮”神韵相连,层层深入扣紧,把饮茶的精神享受作了最完美最动人的歌颂。
诗僧皎然这首诗即是佛教禅宗对茶作为清高之物的一种理解,也是对品茗育德的一种感悟。
而禅宗历来主张“平常心是道”的茶道之理,是对抛却贪、嗔、痴的一种解读,当你端起茶杯,放下一切的瞬间,再来体会“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之意,得到的羽化人生境界,烦恼顿去,是何等洒脱。三碗得道,通过对“涤昏寐”、“清我神”、“破烦恼”的描述,揭示了禅宗茶道的修行宗旨,表达了对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赞赏。
注释:
⊙诮:带有诙谐调侃催石使君饮酒不胜茶之意。崔石约在贞元(唐德宗年号,公元785—805年)初任湖州刺史。
⊙越:古代绍兴一代。
⊙遗:读wèi,赠送之意。
⊙剡溪:水名。“剡溪”位于浙江东部,又名剡江、剡川,全长二百多公里,乃千年古水。自新昌至溪口,环绕会稽、四明和天台三座名山蜿蜒而来,其间清流奔腾风光惊艳。早在秦汉置剡县时就有“山有天台,水有剡溪”之称。李白有诗句“送我至剡溪”;杜甫有诗句“剡溪蕴秀异”;白乐天有诗句“越地风光剡领先”……。在剡溪区域曾有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在此留下足迹,故“剡溪”也被誉为“唐诗之路”。而剡溪茶因皎然此诗得以扬名。但此处剡溪应特指嵊州。
⊙金芽:金黄色的茶芽,比喻茶叶极为珍贵。
⊙爨(cuàn):炊也(《广雅》);“取其进火谓之爨。”(《说文系传》)。此处当烧、煮茶之意。
⊙金鼎:风炉,煮茶器具;
⊙素瓷雪白:白色瓷碗;
⊙缥沫香:青色的饽沫;
⊙琼蕊:琼树之蕊,服之长生不老。
⊙毕卓:晋朝人,有“酒徒”之称。一夜遁酒香,偷人酒喝,结果被捆在酒瓮边。次日掌柜见被捆之人是州郡“吏部郎”,赶紧松绑。《晋书·毕卓传》载:“太兴末,(毕卓)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卓遂引主人宴于瓮侧,致醉而去。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鳌,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陶潜篱下:陶潜,陶渊明。篱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之句,意思是崔石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狂歌,此指放歌无节。
这首诗有二层含义:
一是“三饮”之说。当代人品茶每每引用“一饮涤昏寐”、“ 再饮清我神”、“ 三饮便得道”的说法。“品”字由三个“口”组成,而品茶一杯须作三次,即一杯分三口品之。
二是“茶道”由来缘于此诗,意义非凡。茶叶出自中国,茶道亦出中国。“茶道”之“道”非道家的“道”,而是集儒释道三教之真谛。儒主“正”,道主“清”,佛主“和”,茶主“雅”,构成了中国茶道的重要内涵。
皎然首标“茶道”,结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动,可以认为皎然是中国禅宗茶道的创立者。
他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借助于饮茶使思想升华,超越人生,栖身物外,达到羽化成仙或到达参禅修行的美妙境界,是中国古代茶道的主要类型之一。
皎然的“三饮”便得道把饮茶活动作为修行悟道的一条捷径,借助于饮茶活动得到物我两忘的心灵感受,达到仙人般精神境界。
中国茶业、茶学之祖肯定应该是陆羽,然而中国茶文化、茶道之祖应该是一代高僧佛学大师——皎然。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是最早“品茗会”、“斗茶赛”、“诗茶会”的倡导者、组织者、策划者,“顾渚茶赛”“剡溪诗茶会”就是经典案例。
他是茶文化、茶道理念的集大成者、倡导者,也是“佛茶之风”、“佛禅茶道”的探路者。
皎然与陆羽堪称为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皎然为茶道茶文化始祖、之父,陆羽为茶业、茶学之祖、之神;仅从茶道上看,我们也可以说皎然是茶道之父、始祖,陆羽则是茶道之神。
1.《饮酒不胜茶的意思是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饮酒不胜茶的意思是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69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