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7日,名为“红色收藏——毛岸英遗物铜锁 一个绝无仅有”的网上拍卖帖出现在孔夫子旧书网,卖家仅仅给出了三天的拍卖时间。这引起了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当晚,一位山东收藏家就联系到了红色收藏专家秦杰,他们就此开始了一场出人意料的辨伪历程。 秦杰首先从图片上判断,这把锁上的字体、雕刻方式和包浆情况,的确是四五十年前的东西。如果它是真品,那么其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时代特征都非常显著,将是一件极有分量的文物。不过,鉴定这把铜锁真伪的关键还在于锁上的刻字。
4月18日,为了进行科学判定,他决定找“帮手”。首先,他想到了中国军事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因为这两馆都收藏有志愿军赴朝时的文物,应该能有一个权威解释。然而,两馆却答复此物品不在展陈范围内,不做解释。这让秦杰感到意外,于是他转而联系毛泽东主席的亲属。没想到,他们的答复让秦杰更加意外:如果铜锁是假的,就立即买下,不要让它再流传到社会上去;如果它是真的,一定要重奖拥有者和鉴定者。
到这一刻,秦杰才意识到,他做的已不简单是对文物的鉴定工作,而应该是对文物的抢救,更是对文物背后史实的捍卫。4月19日,他忽然想起自己曾在去年国庆60周年举办“天安门老照片展”时结识了一位军旅摄影家孟昭瑞,或许能从他那得知一些情况。通过现役军旅摄影家们的介绍,秦杰辗转联系上了孟昭瑞,才知道这位今年83岁的老摄影师曾参加过志愿军援朝,并任志愿军总部记者以及作战科副科长,职位相当于副师级,和毛岸英是同事。最重要的是,毛岸英不幸牺牲后,正是孟昭瑞负责整理他的遗物和档案,此后多年他也一直在搜集毛岸英的早期照片,应该是对毛岸英遗物最有发言权的人。
据秦杰介绍,孟老先生当时给他介绍了四点情况。首先,将“援朝总部”刻在铜锁上,这是违反常理和军事纪律的,因为它一旦被敌人发现,敌人就可以知道援朝总部的位置。这种低级错误,是接受过高级军事训练的毛岸英不会犯的。其次,根据毛岸英多年的落款习惯来看,他极少用“岸英”落款,多是署名“毛岸英”。再次,当时燃烧弹炸入毛岸英所在房间时,破坏力极强,这把铜锁不可能保存完好,至少会有“过火”熔痕。最后,如果它是毛岸英的遗物,任何个人是不能把它轻易带出志愿军总部现场的,更不可能流落民间,因为当时战争还在继续,带有“援朝总部”字样的物品是最高等级的军事机密。
当秦杰知道孟老的意见后,心中便有了初步的鉴定结果:存疑。最终,在距离拍卖结束还有三个小时之刻,秦杰和他的朋友以8300元拍下了这把铜锁。此后,他将这把铜锁送到了山东省泰安市毛泽东文献馆,该馆准备向国家申请文物鉴定,有待相关专家进一步对其做出最终鉴定。
通过这三天的经历,秦杰自感心得颇多。首先,藏界和学界历来“厚古薄今”,今年是志愿军赴朝60周年,但是相关藏品的研究并未跟上,也没有这方面的权威鉴定专家。不过,这恰恰是普通藏家的机会,提醒他们并非只有宋元明清的“古物”才值得收藏。“对于普通藏家或初入门者来说,近现代收藏的门槛相对较低,不妨尽早关注。”
此外,孟老先生对这次鉴定的帮助极大,因此秦杰提醒藏家,为了科学鉴定,找到合适的“帮手”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近现代藏品,相关史实的亲历者还都健在,口述档案就是“帮手”,将对文物鉴定起到很大作用。秦杰反复强调,只有从被鉴定物的文献内容、形制特征、载体品质、相关史实、“帮手”旁证入手,才能科学鉴定真伪。
1.《志愿军总部遗物辨伪记 抗美援朝志愿军遗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志愿军总部遗物辨伪记 抗美援朝志愿军遗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9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