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茶史数千年,连绵不断,茶叶品种繁多。目前茶叶分类尚未有一个统一的方法,实际存在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当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是根据各种茶制作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这个说法有待商榷,其实,绿、黄、白、青、黑、红、透明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七色,所以也有茶的分类是按照古七色制定的说法,主要是指制作后的茶颜色不同。这六大茶类的选料、制作方法不同,使其滋味、口感、色泽、香气、功效等都不尽相同。
唐代陆羽《茶经 • 六之饮》:“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 是以烹茶方法不同而分。宋朝成品茶分为三种:散茶、片茶、腊茶。元朝散茶大发展,分芽茶和叶茶,主要以鲜叶老嫩不同来分。明朝制法大革新,由制法和品质分绿茶、黄茶、黑茶和红茶。清朝又出现了白茶、青茶、花茶,还建立了若干不同的分类系统:有以产地分的平水茶、武夷茶;有以销路分的内销茶、外销茶、边销茶;以制法分的“发酵”茶和不“发酵”茶;以品质系统分的红茶、绿茶、青茶、白茶;以季节分的春茶、夏茶。
不同国家的分类方式也不一样,西方许多国家将茶叶分成三大类,即红茶(英文:Black tea,原先翻译为中文是黑色茶砖的意思)、绿茶和乌龙茶。日本比较普遍的习惯是按茶叶“发酵”程度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四类等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同时也是茶树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简单的分类根本反映不出茶叶加工及茶叶品质的系统性。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其中我国著名的茶学专家陈椽从茶叶品质系统性和制法的系统性提出“六大茶类分类”,程启坤先生提出茶叶综合分类法。也有依据我国四大茶区的分类法。还有依据茶叶加工方式分为原料茶、药茶、花茶。从产地划分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赣茶、徽茶等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仅是俗称。根据茶树生长环境来分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或南方茶、北方茶。根据发酵程度分类:不发酵、轻发酵、部分发酵(半发酵)、全发酵、后发酵。根据茶叶加工程度分类:毛茶(初制茶)、精制茶、深加工。根据木本植物茶树特征分:乔木类、灌木类。依据茶叶采摘分:春茶、夏茶、秋茶。依据木本植物茶树树叶的特点分: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当代茶学医学专家雷波教授依据茶实质在人类机体中的变化而标定分类法,在2005版《藏茶100问》中第一次提出:口感茶、体感茶。
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消费者对茶的分类就更加直截了当,从应用角度分为礼品茶、自饮茶、接待茶(或办公茶)、理财茶、工艺品装饰茶、韭菜茶、旅游纪念品茶等等。从包装分为传统、现代、商业定制、个性化定制、好看的等等。从适合个人口味分喜欢的、不喜欢的。从价格认知分贵的、廉价的。从时代意识分流行的、传统的等等。
其实说的都对。人类对事物的划分,一定是因为有所谓的参照物,才会有了划分的界限。
中国在2014年10月27日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将茶叶分为:绿茶、白茶、黄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再加工茶七大类。
其实,所谓“茶的分类”也就是“区别认识的参照界限”。茶至当代,品类实在是琳琅满目,“茶”终究是食货,各有其道;茶之道,各有其理,各得其用;茶之用,自有其妙,各取所需。
事实上,人类对“茶”的初始应用,原本就是为了解决身体的健康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我们对茶饮消费者的建议更加倾向于“有益身体健康”:养命。
“茶”对于人类天道自然的养命关系,源于开始,也必将归于开始。
茶品 藏道
了解更多喝茶养生的传统茶道智慧,敬请关注【品藏茶坊】的相关内容,或在公众号搜索关键词,欢迎留言进一步交流。
阅读不易 感恩缘份
遇见难得 珍惜非常
1.《[绿茶又叫什么茶]绿茶本茶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绿茶又叫什么茶]绿茶本茶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9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