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邮票,是指在“文革”中期1970年8月至1974年12月期间发行的邮票,是“文”字票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新中国邮票1949年至1967年3月采用的是按纪特邮票编印志号,但在十年动乱期间一切正常秩序都被打乱,邮票志号也未能幸免。因此,从1967年4月开始发行的邮票一律取消志号,即现在统称由后来追加的“文”字邮票。直到1970年8月才又能对所发行的邮票重新编印志号,使用的是连续号。从“1”开始,不分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也不管每套枚数多少,每枚编一个顺序号。这一期间共发行21套95枚邮票,编了95个顺序号。如编1-6为《智取威虎山》,最后一套编号“95”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编号邮票是新中国邮票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其选题内容是从“文”字邮票“突出政治”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的,在邮票设计上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编号邮票虽然还存有“文”票的某些特征,但主题比较突出,画面摆脱了“一片红海洋,文字加头像”的老模式。题材比较广泛,开始涉及到农业建设成就《红旗渠》、《工业产品》,妇女儿童《中国妇女》、《儿童歌舞》,体育卫生《发展体育运动》、《赤脚医生》,对外经贸《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出土文化《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乃至珍稀动物《熊猫》等也走上方寸,这在当时情况下实在是难能可贵。
在编号邮票发行期间,我国集邮还被打在冷宫。因此,所发行的编号邮票主要用于邮政通信,很少有人买下留存,因而其存世量不多。邮票面值主要为适应当时的邮资标准。95枚邮票中,4分的7枚,8分的74枚,10分、22分各4枚,20分、43分、52分各2枚,可见当时邮票面值设置较为合理。 编号邮票发行量小,价格偏低,这一时期所发行的编号邮票,其发行最少的一种即使一枚不用,能组成全套编号票的只有125万套,不足“文”字票290万套的二分之一。但目前编号邮票与“文”字邮票相比价格却出现严重倒挂。目前全套“文”字邮票价格在50000元左右,而全套编号邮票只有5000元左右,后者不及前者的十分之一。其套数、枚数、面值相差无几,编号票共21套95枚,面值9.78元,“文”字票20套80枚,面值7.96元,但两者升值幅度差如此之大极不合理。因此,愚以为编号票存在着巨大的升值潜力,值得广大集邮者尤其是投资者引起足够重视。
1.《编号邮票具有潜在价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编号邮票具有潜在价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04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