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是传情达意的浪漫方式,书信往来也是古代重要的信息传播手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信的人越来越少,邮票也随之日益淡出人们的视野。昨天启动的第二届上海市中小学生“我爱集邮”系列活动,就在一定程度上面临“邮票何来”的问题。 方寸之间博览天下,邮票素有“国家名片”之称。每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邮票,无不尽选本国最优秀、最美好、最具代表性或纪念性的东西,经过精心设计展现出来,成为包罗万象的博物馆、容纳丰富知识的小百科。集邮因此也成为很多人儿时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项课外活动。 不过,随着电话、电子邮件等通讯设施的普及,以及快递行业的兴起,手写信件、贴邮票寄信等活动,日益淡出寻常百姓家。行知初中八年级的张之赟同学说:“现在外地亲朋也都通过电话联系,基本上没人写信,外地邮票很难集得。买邮票时看到,排队的多数是四五十岁或者更年长的人,年轻人和青少年很少。” 邮票是否需要、能否重回现代孩子的视野?凤城小学的小唐同学说,自从接触到了集邮后,现在每次旅游,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寄一张明信片、买一张当地邮票寄回家作纪念:“泰国的鸡蛋花、美国的塔桥、韩国的景福宫……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生动地留存在一张张邮票中。”把用过的邮票细心撕下,泡水片刻使其和信封分离,再用摄子小心地把邮票夹到阴凉处平整地风干……互相欣赏集邮册、交流每一张邮票背后的故事,也让很多习惯了对着电脑屏幕用QQ交流的孩子,重新找回了小伙伴亲密无间交往的乐趣。 近年来本市陆续评选出一批集邮特色学校,为 “小邮迷”们设计邮票、交流集邮故事、参观邮展等提供平台。如行知初中把“书信集邮”开发为一门校本课程。指导教师卢婧介绍,学校参加了全国少先队集邮小组等多个书信集邮组织,学生们与黑龙江、内蒙古、台湾等省市地区的130多所中小学和全国130多家少年邮局进行通信联络,“互相通信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能收集到外地邮票,学生一举两得。” 此外,上海市青少年集邮协会昨天宣告成立,市教育系统集邮协会会长李宣海透露:青少年对什么样的邮票感兴趣?什么形式的集邮更容易被电子时代的孩子接受?青少年集邮协会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回应。
1.《书信淡出生活集邮何以为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书信淡出生活集邮何以为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1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