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隆西米脂李继迁寨人。出身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八年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声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十一年在潼关战败,仅率刘宗敏等十余人,隐伏商雒丛山中(在豫陕边区)。次年出山再起。十三年又在巴西鱼腹山(腹一作复)被困,以五十骑突围,进入河南。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他用李岩等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时有“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由于起义军领袖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失去警惕。明将吴三桂勾结满族贵族入关,联合进攻农民军。他迎战失利,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所部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中国杰出历史人物李自成金银币为圆形精制银币,含纯银22克,成色90%,直径36毫米,面额5元,发行量为30000枚,由沈阳造币厂 铸造。其正面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图案为李自成造像,背景饰以闯王进京时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明 史?李自成传》中有这样的描述: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有歌谣“迎闯王,不纳粮”,或正是该场景的真实写照。银币环刊李 自成、其生卒年份字样,并刊面额。
李自成银币在李自成形象塑造方面,着重展现其踌躇满志、英雄情怀。银币中李自成一手叉腰,一手扶刀,极目远眺,神情严肃凝 重,思虑极深。这个农民领袖在经历南征北战之后显示出了一股豪杰英姿和王者气象。而其严肃的神情又似乎在忧虑即将面临的一系列 问题。背景处是老百姓热烈欢迎闯王的场景,从这夹道欢迎的场景可以看出李自成是受到百姓的欢迎和拥护的。他在某种立场上是照顾 到了百姓的利益,这起源于其平民百姓的阶级基础。或者,历代开国皇帝从最初都是以分利于百姓为一要略而获得支持,而这也是为恢 复生产,休养生息之必要。只是所有的王朝到步入正轨开始便又重蹈覆辙,分利已经不可能,而当剥削与奴役冲破民众所能承受的底线 时,便又是新一轮的推翻与重建。或者人类的历史究其实也不外乎是一部欲望史,只不过欲望的实现总是存在向外界攫取这一事实。
李自成银币选用了百姓夹道欢迎李自成的场景为大的背景叙事画面,颇含深意。李自成起义成功的短促,让不少学者政客讨论研究 了半个世纪,或者,李自成银币上的币面背景画面正在述说着什么。想起200年后的洪秀全起义,说到底也还是官逼民反的典型例子,迅 速的失败,同样让人扼腕。真正能够启开民智,从思想上解放各种约定俗成的东西,反抗并不是为了下一次是自己去奴役,换个主人而 已。“大同”只不过最后成为一个幌子,一种捷径,欺骗与利用,并不是历史的本质,历史最终会淘汰掉失去平衡法则的人事。
1.《李自成银币故事 关于李自成的民间传说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自成银币故事 关于李自成的民间传说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2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