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作为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文房四宝之一,在中国文化上具有重要价值。说起中国"四大名砚",许多人都能够娓娓道来,端砚、姚砚、,澄泥砚之名更是耳熟能详。其中,作为唯一的一款泥质砚台,澄泥砚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然而,你真的了解澄泥砚吗?或许,就连"澄泥砚"你可能都不会读。

如今,澄泥砚中的"澄"字,许多人都将其读做"cheng"。不过,翻开《新华字典》,"澄"在读作"cheng"的时候,通常表达的是有两种含义:其一,指的是"很清",比如澄澈等;其二,指的是"使……清楚,使……明白",比如澄清谣言等。

而"澄"在读作"deng"的时候,也有两种含义:其一,使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比如澄清、澄泥沙等;其二,挡着渣滓或泡着的东西,把液体倒出。

那么,澄泥砚中的的"澄"字到底该怎么读呢?这实际上涉及到澄泥砚的制作过程。

从历史记载来看,澄泥砚最初的制作地点主要分布在山西新绛、河南三门峡、山西晋城、山东潍坊等地,其中,以新绛(古绛州)和三门峡(古虢州)最为著名。而这两个地方的澄泥砚质地最好,自然是有道理的:

黄河上游中的泥沙本来颗粒很大,但在随黄河水几经波折后,体积大的颗粒因为太重早已沉淀下来,到达洛阳一带的时候,水中只剩下最轻最细的泥沙。洛阳河畔岸低水阔,水流缓慢,黄河水携带的那些细沙便沉积下来,历经千百年来的淘洗,这些珍贵的泥沙便成为了制作澄泥砚的难得原料。 实际上,这应该称之为泥沙被"澄"(deng)的过程。

除了自然因素之外,澄泥砚的制作工序也可以明确"澄"(deng)的含义。古时候,工匠们要先到黄河沿岸进行采泥,将采来的泥料淘洗后放入绢袋之中,对泥料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口袋在空中不断地晃动,最细致的泥料便留在了袋中,再将绢袋抛入河水,继续受河水冲洗。如此,两三年之后,绢袋中的泥沙越来越细。这种对泥料不断筛选的过程,被人们称为"澄(deng)泥"。

正是由于有了自然和人工两道澄(deng)泥的工序,才有了名垂千古的优质澄泥砚。不过,如今的黄河、汾河等流量已不及以往,且水体污染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工匠们只能在附近的河床中寻找千年以来的泥沙沉积地。

从目前来看,每一处泥沙沉积地是"用一处少一处",可以说是弥足珍贵。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优质的澄泥砚会不会像田黄石一样绝迹呢?或许,未来会告诉我们答案!

1.《澄泥石是什么石 泥石玉是什么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澄泥石是什么石 泥石玉是什么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36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