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于振武主播:宋少杰

今年,是我负责保障连队伙食的第9个年头,也是我穿上军装的第12年。在连队食堂后面有一口老灶,从建连那天算起,它的炉火已经整整燃烧了20年。

上世纪90年代,艰苦偏远、贫困落后、交通不便是云南怒江地区的代名词。老班长告诉我,他们刚当兵那会儿,“枪和锄头两头拿”是边防官兵最真实的写照,官兵只能过看天吃饭的日子。地里哪种菜熟了,之后几天的餐桌上便是这种菜的各式做法。像是土豆熟了,老灶台上便是土豆丝、土豆片和土豆泥的排列组合。可一旦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或者遇到连续的恶劣天气,官兵只能“白米饭啃腌菜,压缩饼干来做伴”了。

说起那时最艰苦的,无疑是参加巡逻执勤。我们连队守护的7块界碑,大都矗立在平均海拔3800米的高黎贡山之巅,40多公里的山路,来回需要4天3夜。在“三里不同路、十里不同天”的高黎贡山,巡逻中的热食保障是种奢望,每次出发前夜,老灶台的炉火便彻夜不熄。那时,老班长便站在灶台前为战士自制“压缩饼干”:土豆粉加上玉米面和水,撒上盐巴,放入油锅中调炒,烘干后便可制成。未来4天,巡逻官兵只能靠着这些自制饼干果腹,再配上冬天的白雪和夏天的山泉水,唯一的开胃小菜是腌制的萝卜丁。

老班长退伍后,我从他的手里接过炊事班的锅铲,这时的怒江大峡谷也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黄土路变成柏油路,上级配发了皮卡车作为连队运输车,方便快捷的物资运送让看天吃饭变成历史;官兵在连队后山建起反季节蔬菜大棚,老腌菜退出餐桌,取而代之的是营养丰盛的美味菜肴……随着部队伙食标准的提高和各类野战食品、炊具的陆续加入,我可以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上,给辛苦一天的巡逻队员做一顿丰盛的饭菜。

如今,随着电炉进入炊事班,老灶台完成了它的使命,光荣地退伍了。回望这些年,我不禁感慨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新时代的巨大变化,老灶台和三代边防军人的坚守,就是在不停地传递一个信念——边关有我,请祖国放心!

整理人:韦启位 邹建文

1.《于振武 【听见 • 陆军 】服役20年的“老灶台”退伍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于振武 【听见 • 陆军 】服役20年的“老灶台”退伍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9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