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日照7月16日讯(记者 姜洋) 15日上午,在日照港海龙湾建设项目现场,一条深入大海的弧形拦沙堤与沿海的隔沙堤形成了一个港湾。沙滩上,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装饰作业。这里曾是一度被当地人吐槽的煤堆场,如今 “东煤南移”,变身碧水蓝天、海鸥沙滩,当地老百姓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新名字——“月亮湾”。 对于因港而立、依海而兴的日照而言,海龙湾这个全国首个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工程,凸显了日照打造“生态之城”的决心。
7月15日,“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日照海龙湾项目施工现场,这里的退港还海修复整治工程刚刚完工。站在附近的日照财富中心高层的观光平台上俯瞰,从万平口景区到灯塔风景区再到海龙湾,城区沿线的碧海蓝天金沙滩连成一片,宛如城市的一条“金腰带”。
但在改造之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附近小区居民说,这里之前是日照港的煤堆场,其前身石臼所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的大型现代化深水煤炭输出港,承担着国内煤炭运输和煤炭出口的重任。多年来,由于煤炭装卸过程中容易扬尘,每遇刮大风时,自家窗子上经常刮一层黑乎乎的煤灰,有时根本不敢开窗户。改造前的海龙湾沿海一线黑乎乎的一片,与附近几个海水浴场和景区洁净美丽的风光形成鲜明对比。
站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群众利益与财政收入的天秤前,日照市态度鲜明:让港口功能转型升级,将生态岸线还给城市。作为全国首个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生态旅游岸线的项目,海龙湾生态岸线修复工程投资6.1亿元,用了两年的时间,将日照港的煤堆码头整体南移,远离了市民生活圈;而腾出的2000多亩建设用地还给了市民和城市,修复出了“蓝天碧海金沙滩”,让黑乎乎、硬邦邦的“煤码头”,蜕变成了“打卡”海岸美景的新地标。
自然岸线保有率48%,近岸受损海域修复率100%,海洋保护区11处……将海洋生态建设作为“生态立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日照市先后创建了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截至目前,日照许多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硬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碧海行动升级版,擦亮“生态日照”金字招牌
记者注意到,从2018年起,日照将碧海行动融入了新一轮“林水会战”,全面启动了退渔还海、修岸护海、治污净海、绿色养海和文化兴海五大行动,计划从2018年起至2020年止,3年投资67.1亿元,实现退渔还海5780亩,修复岸线21.8公里、恢复湿地6000亩以上,受损岸线修复率达到95%以上,规划建设4个新型渔业园区,升级改造渔业园区1900亩,新建海洋牧场5万亩。
在退渔还海行动中,日照市将对沿海养殖区进行集中整治,拆除、清退两城河以南、沿海公路向海一侧的养殖设施,腾退海岸11公里,恢复海岸自然风貌。
在修岸护海行动中,实施日照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等重点岸线整治项目,推动岸线复绿工程,优化原有海岸林带,见缝插绿,实现沿海防护林“断带合拢”;种植柽柳、碱蓬菜等耐盐碱植物,绿化滩涂、盐碱地,增强河口湿地生态功能,建成滨海生态公园。
在治污净海行动中,将重点推动港口环境保护能力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双提升,实施“截污、集污、清污、除污”四项治污工程。沿岸截污:清理、封堵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达到污水不达标不排海;船上集污:配备废水废油垃圾搜集设施,不向海倾倒废物;港池清污:建立专业队伍,配备专用设备,实行物业化管理;码头除污:实现废弃物不入海、废水不直排。同时,妥善处置绿潮灾害,实现浒苔“不漫滩、不堆积、不落地、巧利用”,保持岸滩洁净。
在绿色养海行动中,将推行绿色养殖,科学实施海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全面修复海洋渔业资源。实施渔业园区升级改造,形成具备汇碳、汇氮、滤水等功能的渔业生态自净系统。
在文化兴海行动中,依托日照海洋科普馆、“海上牧歌”平台等海洋科普与教育示范基地,开展海洋科普宣传,普及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提升公众爱海护海的自觉性。
1.《济南月亮湾 【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退出一片海 还海一湾蓝,昔日煤堆场变身美丽“月亮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济南月亮湾 【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退出一片海 还海一湾蓝,昔日煤堆场变身美丽“月亮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441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