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夏
我有幸住在四里山附近,有机会常去登山。每到黄叶烂漫时,便邀友或独行,进山观赏黄叶。个中的美感佳趣,令我欣悦异常。
观赏黄叶适宜在明丽的晴日。此时来到山前,但见晴空高阳下,宽阔的银杏林带沿山伸展,树树黄叶连绵成片,飞彩耀金,如同霞云轻浮,黄龙蜿蜒。近看,每棵银杏树上金叶纷披,辉煌灿烂。那一张张圆圆的叶片,仿佛是无声的小精灵,向太阳扮着笑脸。那浓烈的黄色,不只是阳光所聚、重霜所染,更凝结了时光轮回中一个完整片段:清风明月,阴晴冷暖,迷雾细雨,冰雹雷电……每个观赏的人,都可以从中领略到美的深邃和厚重,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古人那些咏赞黄叶的佳句:“四面寒云烟树晚,一林黄叶寺门开。”“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数听清罄不知处,山鸟晚啼黄叶中”……诸如此类,林林总总,多角度地写出了黄叶的风姿绰约和美丽可爱。而最值得称道的,是清初著名诗人王苹的咏黄叶诗句。这位济南老乡,特别热爱家乡,尤其热爱四里山的黄叶。为了能跟黄叶“亲密接触”,他曾结庐四里山的黄叶林中,跟黄叶朝夕相处,写出《秋后赤霞山庄感怀》《南园》等咏黄叶的诗文。在他死后,后人也按照他的遗愿,埋骨四里山下,伴着黄叶长眠。他的“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酒人行”“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等名句,既写出了四里山的黄叶之美,也写出了他对黄叶的挚爱之情,其意境之优美,词句之新颖,情愫之高洁,都十分少见,让另一位济南籍大诗人、一代诗宗王渔洋见了,为之倾倒,对他的黄叶诗大加赞赏,并赠给他“王黄叶”的美名。王苹的黄叶诗经王渔洋品题,风行一世。而两位大诗人因黄叶结成的深厚友谊,从此也传为佳话。
晴日里的黄叶固然美丽,而风中的黄叶也别具风采。此时观赏黄叶,会进一步加深对它的了解。看吧,飒飒西风里,无数黄叶坦然辞别母体,如同一只只黄色的蝴蝶,随风飘舞。它们飘向空中,飘向原野;飘向远方,飘向往昔,也飘向人们的记忆深处,使人不由得想起,那些与黄叶有关的故事……就说唐代大诗人李白吧,他仗剑天下,游历四方,身在异乡,孤独寂寞。当他见到在秋风中飘零的黄叶时,颇为感伤,便把自己的命运跟黄叶紧密联系在一起,长叹道:“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依,悲与此同。”飘落的黄叶,更增添了他的悲愁。当然,黄叶带给人的并不只是消极悲观,它也能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在法国就流传着这样一则动人的黄叶故事:在一群穷困落魄的艺术家居住的大楼里,住着一位饱受贫穷、失恋和病痛折磨的年轻女画家。这年深秋,她病倒了。在百无聊赖中,她每天看着窗外对面墙上一棵常青藤上的叶子,在不断由绿变黄和随风飘落,于是联想到自己命运也跟这枯黄飘落的叶子一样,朝不保夕……最后树上只剩下了摇摇欲坠的一片黄叶。她便想,也许用不了一两天,这一片叶子就会被风吹掉,而自己恐怕也难以度过这个秋天……这天晚上,风雨大作。第二天,女画家再看对面墙上时,发现那片黄叶依然傲风凌寒,坚守在藤上。它的顽强的生命力给了女画家以很大鼓舞,激励她勇敢地活下去!果然,奇迹出现了!她不仅度过了萧瑟的秋天,还度过了寒冬,直到春天来临,她的病竟然好了!再后来,她才知道那片不落的黄叶是一位好心的老画家为鼓励她与命运抗争,偷偷画上去的……在这个故事中,女画家对黄叶寄予了厚望。黄叶成了她的精神支柱,给了她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
小小的黄叶是坚强的,也是智慧的。这不仅表现在风中,也表现在雨里。雨中赏黄叶,能让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当寒凉的雨丝轻轻飘下时,带雨的黄叶显得更加清新,也更加深沉,仿佛是一位冷静的哲学家,正在低头沉思……它想到它的过去——从春到秋,从嫩到老,由绿变黄,在生命的每个阶段,它都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每天把充足的阳光变成丰富的营养。它也在思索自己的归宿——当大限将至应该离开的时候,它将无怨无悔地辞别枝头,离开母体,把美好的祝福留给来年的绿叶,心甘情愿地化为泥土……它不恋绿枝,不贪安逸。它的辛勤劳作是为了给大树输送养料,它的退让是为了新绿的吐芽。它融入泥土,化作春泥,是为了孕育新的生机,供养新的生命。它一生虽然平平淡淡,始终充当陪衬的脚色,然而它终生都在无私地付出,默默地奉献。这是一种多么崇高、伟大的献身精神。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个人的存在亦如一片黄叶。你可以渺小,可以平凡,但不能自暴自弃,碌碌无为。当你的生命之花开放的时候,就认认真真地开;该落的时候,就坦坦荡荡地落。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中,都不忘初心,甘于奉献,为人类的大美添砖加瓦。这样,你的一生即使短暂,也就达到了永恒。这,就是生命美的真谛,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1.《黄叶联想到什么 黄叶烂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叶联想到什么 黄叶烂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456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