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金券都是套路?
代金券是爱逛街的人熟悉的。在优惠券旺季,商场总是拥挤而壮观。“1888元以上购物可享受三倍礼金”“100买200,200买300”“活动期间买双女鞋减100元”...在日常生活中,“购物优惠券”被广泛使用并经常听到。公司空习惯了,节假日经常出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以优惠券的方式进行促销并不违法,对消费者和商家也是有利的,没有错。然而,优惠券的销售给消费者带来了一些麻烦。俗话说“买不如卖”,商场里的一些打折广告很吸引人。看起来商家确实赚了不少钱,但事实并非如此。
归根结底,商场之所以喜欢用优惠券进行营销,是因为这种方式包含了各种强大的“招数”。优惠券其实是商家利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信息不对称,与消费者玩的一种消费游戏。当滚滚财源流入商家的金库时,突然出现了很多普通消费者,他们被困住了,而不是想得到便宜,得到利益。比如商品原价在100元也是50%的利润率。如果打五折卖,那么这款产品的销售额只有50元;如果产品以“买100退100”的方式销售,消费者也会在100元内以原价购买后,至少在商场消费100元现金券,这样产品的销量就会达到200元以上。
一天,雷磊在鞋店购物时,看中了一只新鞋。她试了试,很喜欢。这双鞋现在打六五折。雷蕾当时想买下它。旁边一个朋友说:“过几天买,马上就放长假了。商场会有优惠券返还活动,肯定比现在便宜很多。”听了她朋友的话后,雷蕾认为还有几天可以放长假,所以她不妨等几天,也许可以省下很多钱。几天后,她拖着朋友直奔商场。没想到她会对商家的“暴利”感到意外。如果她不参加返券活动,她可以得到这双鞋30%的折扣。如果她参加返券活动,她会在100元内返回100元购买购物券。这样她的花式鞋打折会467元,比节前还贵,33元。退券的话就要按原价再买一双鞋,不划算。她没有意识到,这真的应该是那句“买不如卖”,蓓蓓算了半天,还是现在的我赚不到什么便宜。
现在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了。当折扣和优惠券的成本相同时,人们更愿意选择折扣。因为打折就相当于少花了钱,而优惠券会花掉原来的钱,礼物除外。因此,消费者在心理上倾向于打折。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也正是因为大部分顾客在购物时选择的是折扣而不是优惠券或其他礼品,所以商家才会刻意降低折扣率。例如,原来的65%折扣改为30%,但相应的65%优惠券金额保持不变。这时候很多消费者还是选择打折,以为可以少花钱,少买不必要的东西。商家当然很开心,巧妙地利用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多赚了5%的利润。
一个可能值几十块钱的东西,定价十几倍,然后打五折或者人家会觉得值,所以很快就掏钱买了,但其实真的有收益吗?涨价打折销售是商场常见的招数。商场的返现和购物券只是一个骗局,只是一个数字游戏,消费者能享受到的折扣远没有看上去那么有吸引力。如果商家和厂商联手,非理性消费者仍然占多数,优惠券和折扣对消费者没有好处。
虽然社会对“优惠券返还”的推广褒贬不一,喜欢直接折扣的比喜欢优惠券返还的多,但商家似乎更习惯于“优惠券返还”的推广,因为很多消费者仍然习惯于“优惠券返还”。某商场负责人表示:“优惠券返还活动是一种连载卡,可以把握顾客心理,吸引大量乘客。而且很多客户一路过来,不愿意跑第二趟。为了消费优惠券,他们不得不长期呆在商场里,冲动购物,客观上帮助商场达到促销商品、扩大销售的目的。”购物优惠券其实是刺激顾客非理性消费心理,导致重复购物的一种方式。
小杜觉得自己是个精打细算的高手,她觉得自己不会掉进商家退券的陷阱。有一天,她去商场,看中了一件衣服。价格1380元,可以打八折,优惠1100元。但是商场里有活动,200券退120。如果这件衣服参加优惠券返还活动,会有一张720元的优惠券,相当于这件衣服660元,打四折到八折,确实划算。而且,小杜想,现在这件衣服1380,20块钱起买点东西就好了,或者更多,补上1400,但是不能超过1500,这样120块钱可以多扣,也划算。然而她找了一圈,店里全是大货,价格近千元。小配件没有参加活动,她只好放弃。
小杜买了这件衣服,拿到了720元的优惠券,开始在商场买其他物品,最后找到了一个喜欢的包,588元。销售人员说优惠券不是用来打八折的,原价也不是用优惠券改的。所以小杜用600元券买的,剩下的120元券也找不到合适的商品买。最后一想,他在商场买了一双丝袜,袜子没有代金券打八折,代金券不打折。小杜有代金券,他加了60块钱。就这样,小惠一共花了1440元,买了三样东西。她很高兴,认为这是一笔好交易。
现在,我们来看看小杜赚了多少便宜。这家商场的产品没有优惠券,打八折。这些产品加起来是1718元,而小杜通过代金券总共支付了1440元现金。几件商品加起来,小森总共便宜了300元,而这300元,通过她最后随便凑了一个不得使用的,贴了一个60元。而且商城里的这些产品现在不用优惠券都打八折,但是优惠券退了以后,商城现在就降低折扣。这样,优惠券返还不仅让小杜冲动消费,买了包和袜子,还没有得到好处。
对于一些比较受欢迎的百货店品牌来说,频繁的打折对于维护品牌形象是非常不利的。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优惠券促销来变相的促进消费者的购物,商家退回的优惠券对于促进消费的作用比折扣更强大。而且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为什么每次商场搞活动,我喜欢的产品都不参加返券?当整个商场的大部分品牌都在搞优惠活动时,这些品牌总是礼貌而自豪地说:“对不起,我们不参加活动。”此外,你会发现自己很难找到价格刚好适合参加优惠券返还活动的商品,所以你不得不费心寻找其他商品来弥补差额并获得优惠券返还。但是你要做单子的小商品是不会参与活动的,所以在获得优惠券后,必须在短时间内消费掉,所以要重新购物,购买的商品价格很难和优惠券金额完全相等,所以要么放弃剩余的优惠券,要么多加现金。可见返券促销被称为“商业盈利”,其实是商家精心设置的“变相搭售”。
优惠券促销以服装和百货为主,商场大规模打折多在季节性变化或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进行。优惠券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优惠券在全场打折时不能参与打折服务。作为一个商场,是不可能真正盈利的。商场需要支付空间、水、电、人员等费用,销售成本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商场为了盈利,只能要求厂家或者经销商盈利。但由于商品竞争激烈,厂家和经销商利润不高,商场也只能提高商品原价,因为没多少利润可赚。比如一件商品的价签一般在100元。过几天价签换成110元,过几天价签换成150元。理由是“有必要搞打折、返券活动”。
现在商场的“优惠券退货”大战越来越激烈。在巨大商业利润的诱惑下,商场以优惠券返还形式出现的各种促销行为永远无法淡出假日市场,但一些商场越来越激烈。因为优惠券比折扣更复杂,更隐蔽,而且优惠券的使用有很多限制,消费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不合理消费。很多商家蜂拥而至,同质化的竞争会让促销活动相互抵消,事半功倍。还是那句话,买不如卖。商家利用“禀赋效应”,利用优惠券成功地将消费者引入到序列消费中。“禀赋效应”是一种非理性偏好,指的是同一种商品。一旦人们拥有了这种商品,他们会比那些还没有拥有它的人估计出更高的价格。其直接表现就是不愿意放弃现在所拥有的。总有那么一段时间,退回的凭证被留着不完全花掉。大多数人的选择不是放弃剩下的代金券,而是增加更多的钱,花掉代金券。
近年来,有许多商家用优惠券促销来吸引消费者。但是,买的时候实际折扣是多少呢?真的便宜吗?很多消费者不知道。对此,消费者要学会理性消费。如果你真的有很多需求,可以通过“组合”优惠券买便宜的东西,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做账单。如果没有其他消费需求,要冷静面对促销,消费者可以在出门购物前列好购物清单。最后,如果你不能消费优惠券,你必须放弃它们,这样你就可以避免一次又一次地买东西。
来自“重口味经济学”
未经授权、侵入或删除
1.《返券 你以为商家给的返券是优惠?其实里面还有很多套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返券 你以为商家给的返券是优惠?其实里面还有很多套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608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