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市民在北京西三环附近的一栋办公楼外吸烟。中国网记者魏伟照片
中国网5月14日电(记者魏静)2015年6月1日,被称为“历史上最严格”的《北京市控烟条例》(以下简称《控烟条例》)正式实施。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区域和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或者排队等候的,由市、区、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50元罚款;拒不改正的,处以200元罚款。
现在,《控烟条例》已实施了近一年。效果如何?对此,中网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西三环的部分酒店,采访了部分市民。有受访者表示,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数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有人质疑《控烟条例》的作用。
酒店:客人可以戒烟,但不想得罪人
《烟草控制条例》第九条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区域和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
一家生意不错的家常菜店老板告诉记者,《控烟条例》实施后,与过去相比,吸烟的顾客确实“少了”,但仍有一部分人“不知不觉”。同时,如果看到有客人吸烟,店员会“随时制止”。
姓赵的老板坦言,有时候劝客人灭掉烟会很无奈。“停车的时候,有人听,有人不听。现在客人的素质不一样了。有的人一说就明白了,在外面抽烟;当时有人说不要抽烟。他们呆了一会儿喝了酒,聊了聊,又点上了。我们总说没用。”
《烟草控制条例》第十三条第五款规定,禁止吸烟场所的吸烟者吸烟,不听劝阻的,应当要求其离开;不听劝阻不离开的,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投诉。同时,规章明显违反本规定的,由市或者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此,赵老板表示很尴尬。“当客人边吃边抽烟时,我们会阻止。如果他不听,我们就报警,这样客人下次就不会来了。”他说:“我们只能开排风空,放烟,或者劝烟民少抽,或者人少的时候抽。”
附近另一家川菜馆的工作人员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因为他们是消费者,我们不好意思说。”他告诉记者,只有当其他客人对吸烟者不满时,店员才会阻止。“客人不闹,我们基本就不说了。”停的原因是“如果客人来电举报,相关部门找我们,我们老板不负责。”
1.《北京禁烟令 北京最严控烟令实施近一年 民众:形式大过实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禁烟令 北京最严控烟令实施近一年 民众:形式大过实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64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