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上海站-无尽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上海站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家策划,参展艺术家有安、唐楠楠、姚惠芬、王。其中,安、唐楠楠是当代艺术家,姚惠芬、王是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他们相互合作,将当代与传统民间艺术相结合,为本届威尼斯双年展“无尽的”中国馆构建了一幅新的图景。
中国馆的展览题目《无尽》出自《易经》。《易经》说:“人生易。”《易经·列传》说:“天道健康,君子自强不息。”在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中,中国人不在乎长生不老,而是无休止地追求长生不老。
展览回应了威尼斯双年展的总主题“艺术永生”,指出中国艺术“永无止境”的力量来自精英与民众的互动,来自积极的合作,来自代际传递。
无尽——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上海站中厅
作为先秦文学的一部分,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它表达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甚至对人类命运的看法。作为其起源,一直被历代学者不断引申引用。同样,神话作为原型的存在超越了文化、意识和个人。它普遍存在于当今每个人的潜意识中,潜移默化地表现出人类的共性。这就是中国文化无穷无尽、千变万化的体现。
本次展览的皮影戏精选了龚宇移山和经纬垦荒的故事,由程控机械、VJ控制实时投影、陕西民间艺人与青年艺人合作呈现。它是古今结合,也是文化艺术在新老两代的传承。同时,小说形式也成为展厅的一大亮点。
多媒体皮影戏《无尽的移山填海》
在其他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神话的影子。在吴健的青铜雕塑《白日梦森林》中,五棵树的形象包含了大量引起身体联想的形式。它们不仅是沟通世界的神圣之树,是神话世界的轴心,也是汇聚能量的生命之树。五的数字暗示了五岳或五行的曼陀罗结构。但是这个曼陀罗不是几何对称的,而是和展厅里的其他东西交织在一起的。这是一个流动的、随机的、不断变化的、畸形的、挥之不去的新曼陀罗。永不停息的人的典范。
吴健·安的作品之一《白日梦森林》
而手工雕刻牛皮——“九重天”依然隐含着轴对称的曼陀罗结构。在这里,“天”被描述为动物的皮肤一个接一个地展开,所以“天”是人的形式,这与汉字“天”完全一致。它描述了生命意志和权力意志的进化过程。从外到内,或者从下到上,分别出现娃娃鱼、青蛙、脸鸟,都与人的形体有着模糊的同构。这个九重天空是一条层层吞噬的食物链,整个复杂的九重天变成了饕餮的一天。这样的日子投射出人类的欲望,这样的日子就在人类的身体里。
吴健安作品《九重天》底视图
除了这些矗立在展厅中央的如山林般的作品外,王和姚慧芬老师的作品也在空中静静的围绕着它们,如大海、飞鸟、湖光山色。
天花板上挂着王雕刻的皮影戏像。都是传统皮影戏中变形能力很强的物种,比如人鱼、翼兽、灵虫、神鸟等等。这些意象预示着事物和生命的变化,在腐朽中化为神奇,正如邱志杰所说:“这些意象处于不断生与死的中间,骨架的重组有其原因,生命的意志是不朽的。只有能改变的人才不会死。”
唐楠楠的彩色单屏视频《向山中抛浪》中,一朵浪花上升两秒钟,然后上升再下降。那种构造和山脉的形成和崩塌是一样的。也体现了对时间和生活的思考。
同样,姚惠芬的苏绣《精卫》用一根线把上空和下两件作品连在一起,也展现了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中精卫从天而降空往海里扔石头的过程。
姚惠芬作品精卫
这些用传统民间手法创作的作品,充满冲突,产生张力,就像神话的神一样,想要突破传统的束缚。
在意象方面,除了展示山、海、神话外,还有古代的文字。
姚惠芬的苏绣骷髅幻想画来自南宋宋丽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个超现实的民间生活场景。牵线木偶无尽的向后隐喻,骷髅和孩子的并列,哺乳妇女和民间小贩作为游戏组织者、戏剧演员和生活教育者的形象,为庄子“无尽”的生活哲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一个有趣而从不可怕的立足点。
另一幅苏绣作品《马援十二水》。表现出冷静与激情、有限与无限、前进与后退、远与近的领悟能力。几乎是中国画史上生命能量无穷的哲学表达。运气和文化的沉浮就像水的沉浮,顺其自然吧。语境的延伸和力度就像水的沟通和汇聚,包容度很大。这十二种水的形态列表是世界上不同质量的水,同时也是不同时间的水。运动和紧迫性都是暂时的机会。水图是变化的比喻。
姚惠芬、姚绘制的十二水图
这些“山、海”、“古、今”的“阴阳”结构,相互变化、相互转化,构成了整个展览叙事。
除了这些独立的作品,这些影像还存在于艺术家之间的合作作品中。唐楠楠、姚惠芬苏绣《被遗忘的海202》;唐楠楠、王手工雕刻牛皮《快乐旅行》;唐楠楠、吴健安剪纸拼贴《涟漪》;姚惠芬、姚和安合作了苏绣“崖山”等。
中国艺术的生产和创作是一个优雅的集合,艺术家之间的合作是一种回应,也是一种开放。没有这些,不足以成为中国当代艺术。
吴健安与唐楠楠作品《涟漪》
因为无休无止,中国人小心翼翼的追求着遥远的未来,关心着新人。中国人曾经创造过“无字碑”这样的奇碑。更多的时候,中国的纪念碑上有铭文。是几代文人之间的对话。艺术绝不是任何一个生老病死的艺术家的个人创作,而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集体创作。
所以在这次展览中,“无尽”在文学中被进一步落实。在文学领域,展示了四位艺术家各自的经历和传承。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老师,回想起来就是老师。只要他们在创造,他们的老师就不会死。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无穷”力量,来自精英与民众的互动,来自积极的合作,来自世代传承。所以我们用接力棒的精神宣示我们老师的传承,用共同的意识奉献自己的合作,用底层的崇拜回归乡村。让隐藏的丹田永不枯竭,传承的力量无穷无尽。
展览时间:2018年3月31日-2018年6月3日
地点:上海明当代艺术馆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带走”。
请通过后台获得授权并“带走”。
1.《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唯变长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唯变长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71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