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参加复旦大学毕业典礼的胡振,即将乘高铁回到家乡贵州工作。他出生在贵州毕节的一个偏远农村,一路读博士。毕业时,他面临着留在上海和美国名校的机会。他决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普通的医生。胡珍说,家乡更需要他,哪怕只有一点点提升都是有意义的。
自豪 2015年救人一命胡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2015级博士生,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青年会员。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专利申请6项。我出生在贵州偏远地区的一个农村,童年快乐地放牧割草。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大学遥不可及,不敢想复旦之类的名校。当时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能穿上这件承载着智慧、荣耀和学术责任的红袍,我的内心无比激动。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医院治病救人是我的工作。但是,当我在业余时间,用我所知道的,所能做到的,及时拯救鲜活的生命,是一种奇妙的体验。记得2015年上海马拉松,一个跑者突然停止呼吸,摔倒在地。听到别人的呼救声后,我突然被强大的磁力拉了一下,立刻转身迎着人群前进的方向跑到现场,遇到陌生的目光。也许是出于以救人为第一原则的使命感,让我本能的抛开一切杂念,双膝跪地,压着他的胸膛。持续的高强度操作让我终于累到了地上。幸运的是,我们成功地把他从死亡中带了回来。这次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和职业自豪感。
坚持 研究冷门课题造福百姓胡翔研究的心脏外科曾被视为医学领域的皇冠上的宝石。但由于其门槛高、风险大、工作强度大、培训周期长,很多人望而却步,导致这一极具价值和要求的学科成为冷门专业。
胡本的博士项目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这种病很危险,没有手术的病人平均寿命只有26岁。由于研究的需要,我一整年都没有一天的实验。私事可以安排,但临床工作很难协调。作为心脏移植团队的一员,我要24小时待命,准备去取一颗捐献的心脏;我每个月还有5-6个24小时轮班。所以无论多晚回到医院,我都只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完成必要的实验。经过总结经验,优化方案,屡败屡战,研究终于不断向前推进。最后,我成功建立了该病的新研究模型,并初步阐明了其发病机制。为后续治疗药物的研究和筛选奠定基础。由于我在这一疾病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工作,我的国际同行对此给予了密切关注和极大的认可。
2014年,胡佳硕士毕业回到贵州。那里的工作让我认识到贵州的医疗水平和贵州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软实力的落后,人才的匮乏。所以我决定考博士继续深造,决定博士毕业后继续在贵州工作。但是,面对留在上海的机会,面对美国名校的录取,我犹豫着,觉得回去之后终于确立的研究工作很难继续下去。
“静下心来,我折磨自己的心留在上海,或者出国,我的临床工作和科研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回到贵州,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一辈子都做不出惊人的成绩。但是,如果我的努力能够促进当地医务人员的进步,促进医疗水平的发展,也将造福一方人民,也是一项未来会取得巨大成就的事业。我觉得这并不比我留在上海或者出国追求所谓的成功差。医者的生命价值在需要的地方能得到最好的体现。最后还是坚持了初衷,回到了贵州。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我对内在真理的追求。”综合央视
1.《胡馗 复旦博士胡馗放弃海外名校 回贵州做医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胡馗 复旦博士胡馗放弃海外名校 回贵州做医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1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