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6年9月5日。访问量:174
陈云华用禅定编织彩色竹编《苦乐与凉》。
陈云华教外国朋友开始仪式。
陈云华展示了竹子的柔韧性。
[开场白]
工匠精神无疑是2016年的热门词汇。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工匠”。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丝不苟。他们用“别出心裁”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改进自己的工艺,追求完美和完美。一个城市的活力,不仅需要空的创造力,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别出心裁。我们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了眉山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这些“工匠”在平凡的岗位上,心中那种不平凡的“工匠精神”。
[简介]
陈云华,中国竹编艺术大师,青神竹编协会主席,中国竹艺城创始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劳动模范,世界杰出人物。
他的代表作有《喜鹊秋彩图》、《远方》、《苦乐》、《爽》,曾获全国博览会金奖。他本人曾获世界名人金盾奖、18项国际国内金银奖,并获全国妇联、文化部、央视联合颁发的“最佳人才奖”,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核心提示]
当我走进竹艺城的时候,我没有看到任何人。我先听到了他的声音。陈云华的声音很大。当我找到他时,我不禁感到惊讶。他的简单服装干净、清爽、幽默,而且没有架子。很难想象他是陈大师,有很多光环,身家过亿。陈云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竹编,现在已经快70岁了,依然坚守在竹编艺术的前沿。今天的陈云华,有钱有名气,但还是很忙,越忙越精神。
竹编之路的勇敢探索
1948年,陈云华出生在青神县程楠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父亲英年早逝,他靠祖父作为泥瓦匠编织篮子谋生。
迫于生计,陈云华五岁就和爷爷奶奶一起出门,为别人家织椅子、扫帚、簸箕等生活用品。他学习刻苦,练习刻苦,学习竹编的时间比别人多。因此,他的竹编速度快,质量好。20岁时,他被招募到村里的竹编作坊。当年,陈云华拜访著名工匠,学习磨刀、选竹、划竹、染色等技艺。经过几年的努力,竹编技艺越来越精湛,成为全县竹编“名匠”。
1984年,陈云华组织120名学徒创办中研竹编厂,传授竹编技艺,生产竹编工具,想着让大家一起发财致富。但两年后的某一天,陈云华愤然返厂,二话不说抄了火棍,把两个多月做出来的产品烧了。本来培训班同学编的产品都是不合格的,卖不出去。就是这场大火“烧”了一个120人的培训班,只剩下16人。
之后,陈云华陷入了抑郁。他发现一些画家和书法家的作品很有价值。他想:“为什么我不能用竹子做这样的字画?”几个月后,陈云华的第一幅竹书问世了。“希望人长久,共万里。”陈云华向千年伟人苏东坡致敬。这也是青神历史上第一件用竹丝制作的竹编书画作品。
这部竹画书法作品创作成功后,陈云华将竹编与文化紧密结合。然后,陈云华整理了《赤壁怀古》,很快就以200元的价格买下了。从此,来自陈云华的订单蜂拥而至,也坚定了陈云华的信心。
创新路上的勇敢脚步
做手艺做人的道理
陈云华从最初的心编、仿编、坐标映射、画图编织,大大加快了竹编艺术的编织速度。
1986年,陈云华打破了竹编只有两种颜色的祖传格局,赋予竹编艺术品以多彩的色彩,回归自然。创新用多色竹丝编辑《峨眉云海》。2008年,他突破了最难的过渡色难题,完成了“多彩竹编”的研究,在竹编技术的长河中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
陈云华从事竹编艺术开发研究40余年,获专利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他发明了排针,将竹片分割成细如头发的竹丝,他独创的“单色双面隐形”竹编艺术享誉国内外。陈云华一生致力于研究和发明。
在大家都不看好平面竹编的时候,陈云华创作了一批震惊世界的作品。他编纂了10套竹编教材,其中5套在国际上发行和使用,13套“中国竹编博物馆系列”,用图文记录了竹编和竹艺的世界。
从1990年开始,陈云华用自己的血汗钱买下了意义重大的老竹艺术品,想留给后人。
2008年,陈云华创办的中国竹编艺术博物馆正式落成。展出的竹编艺术展品承载着中国和世界的竹文化,记录着竹编艺术的发展历史。
“做手艺跟做人一样。”陈云华说,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怕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做好。
陈云华承认自己对竹编有感觉,看到自己手里展示的一件作品,非常激动。
1992年,陈云华导演《清明上河图》的编织。这部杰作共有814个各种颜色的人物,包括73头牛、骡、驴等牲畜,20多辆汽车和轿子,29艘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塔楼等。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很难用竹子来编织这件作品。
起初,陈云华用每厘米22根竹丝编织而成。他发现有些角色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风度,但大家都觉得一点问题都不应该看。直到两个多月后,陈云华才觉得太丑了。他把它都扔掉了。
后来,陈云华思索了问题的来源。他认定竹丝的细度不够,于是改进编制方法,把原来每厘米22根的竹丝分成更细的竹丝。就这样,他重新开始,终于完美地完成了这部杰作,以12.6万元的高价卖出。后来,陈云华和他的弟子们先后创作了几幅《清明上河图》,其中一幅卖了106万元。(
1.《陈云华 陈云华:用一生铸就“竹之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云华 陈云华:用一生铸就“竹之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1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