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大白塔里有“两姐妹”。一座是北海琼花岛安吉白塔,另一座是元代夏嫣设计监造的白塔,位于庙营寺。前者是妹子,后者是妹子。它们像有意无意的新发现,又像潜水,潜入记忆深处,发现抚平童年困惑的明亮干净的光。大白塔不仅是历史和祖先赐予的天才,也是巧合时自然浮现在海面上的白色巨人。其实他们一直都在“那里”,散发着沉默和荣耀,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生老病死的人,可是多年来,我那颗凌乱而天真的心却视而不见。发现大白塔,真正的城市核心,灵魂的完美对应物。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不可思议的完美和前所未有的平静、喜悦和幸福。
作者杨栗文图北海大白塔北海白塔经过金文街的金标玉桥。孩子指着窗外琼花岛上的大白塔说:“释迦牟尼佛的心。”她知道塔是佛心,她也知道有释迦牟尼佛,所以在清晨的阳光下,这座略带一点橘红色和粉红色的端庄的白色塔就成了释迦牟尼佛的心。
去北海。北海是一个我们都喜欢的城市公园,风景优美,变化多端,到处都是“珍宝”。每一次,都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和下一次的风景,每一次似乎都是第一次。
走芦山门街,进北海东门,上山直接看白塔。这个大门是景山公园西门的对面。很多早操的人穿梭在两个花园之间。没想到,这条街竟然这么热闹,像个低洼,一下子聚集了这么多人。周一早上,就像一个庙会。卖各种零食,炒货,零食,服装,百货,人车混杂。
正是栗子成熟的季节,糖炒栗子的烟香弥漫。都叫“怀柔栗子”。A&B 30号,立三门街,老北京传统糕点排茶直营店,门前有很多人。零食都是10块钱一斤左右。榴莲蛋糕、杏仁蛋糕、自发红、自发白、糖水蛋糕、桃酥、核桃蛋糕、猴菇饼干、年糕、五仁月饼、清真蛋糕...“排茶”仍然是最受欢迎的。看着长长的队伍,没想到小叉也有这样的号召力。这是北京乃至全国最好的叉子吗?
我们慢慢穿过市中心,走进花园,径直向山上走去。有两条路,一条是松柏掩映的石路,一条是楼房红墙外的砖路,陡峭整齐。我们沿着这条陡峭的路上山,只花了五分钟。速度快得不可思议,抬头一看,就到了宝塔下面。这一刻,我觉得自己像一个第一次回来的莽撞游客。
佛塔很大,但是从后面来,在宝塔的阴影下,完全没有压迫感。也许它的白色起了作用。俯瞰围墙,四周湖水环绕,城市显得空灵。才过了五分钟。换个眼界真的有点意外。早在一千年前的金元时期,这个天然的水泊就已经是皇家园林了,广寒寺也曾经建在山顶上,随着战争而坍塌,岁月流逝。到了1000年,就在你脚下,指日可待。
小时候觉得大白塔看起来不一般。和托塔的李靖国王手里的塔很不一样。现在我们知道它看起来像一座西藏佛塔,建于1651年顺治,是印度佛塔的变体。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时候,弟子们问他怎么供养舍利子,他自己把用了很多年的乞讨碗倒过来,就是现在看到的佛塔的样式。在三层砖基础和白色塔基的上面有三层白色的圆轮,上面是碗状的塔身。
塔前盾形的“时轮金刚门”有藏式图案,红色背景,金色,在晴朗的天气下格外耀眼空。在被汉白玉栏杆环绕的塔基础东南西南角,依然可以看到层层叠叠的“十三天”和金色的宝顶——月亮、太阳和燃烧的心,以及支撑它们的向上的“潘甜”和向下的“草皮”。草坪上装饰着几个青铜铃铛,就像帽檐上垂下的可爱流苏。
天盘和草皮上有观赏性的荷花花瓣、珍贵的珠子和吉祥的珍宝图案。如果不看图片,用肉眼是看不到这么细节的,只觉得艳,复杂,精致。据说宝顶有一个金字,里面有一颗释迦牟尼佛的佛牙和18件遗物。
从任何角度来看,大白塔都像一个肩膀宽阔的巨人和一尊庄严的佛陀。不仅体积感饱满,光线变化也很细微,白塔反而有饱满的五色芒。
大白塔是一颗巨大的白色心,它的身体是这个城市里生老病死的多少代人共同的一个漫长而完整的梦。我们每天都在大白塔的奇妙灯光下行走。此时此刻,它在它的梦里,它延伸的梦是未知的。
在塔的前面,有一座方形的小庙,善因庙。绿色玻璃的外壁覆盖着黄色玻璃佛像。据说曾经有一尊供奉大卫王的佛像,现在已经上不去了。不知道还在不在。善因寺背靠白塔,建于/[/k0/】。蓝天下极不真实/[/k0/】。当时觉得乾隆年间建的庙有点太靠了,但一想到名字就很喜欢。同行的人都说在这个庙里打坐会很棒。这么一想,感觉好事业寺外墙那么多佛像,挂在空的状态一定也很精彩。
一直有一种奇怪的印象,塔里的人也可以进去——父亲把我抱起来,放在一个凉爽光滑的汉白玉面上,躺在上面,透过方孔俯瞰外面的景色,夏天中午的风猛烈地穿透进来,打在我的脸上,几乎令人窒息——我写到这里,汉白玉面仿佛触手可及,而远处的景色却很强烈。印象从何而来不得而知。
游客真的不可能进入白塔。塔身不光滑,满是方孔,据说多达306个。这座塔是砖石木结构的,里面有一棵30多米高的支撑柏树。这些洞是用来通风的。
下塔的台阶又陡又直,我忍不住双腿轻轻跳动。一步一步往下走,全心全意,不敢懈怠——布置得那么紧凑,直接通向普安厅——天突然黑了,只有幽光里的砖楼进来。转过身来之前,我完全可以适应黑暗的光线,正好撞见东侧供奉的米发神金像——象征着音乐空和谐的佛父佛母。昏暗的灯光下有一种意想不到的邂逅。在惊心动魄的突然跌落之后,我不需要世间丝毫的粘连,径直走进了幻境——一尊微笑的金色雕像就在眼前,带着金色的盘底帽,庄严而富有同情心的脸,我的眼睛火辣辣的,仿佛在看他,他已经在这里等了很久了。
中间是宗喀巴大师的雕像,西边是绿度母、长生佛、乐圣金刚等。也是藏传佛教秘佛的塑像。看庙的姑娘说这些雕像是民国的。
这些雕像以前在这里吗?它一直在这里吗?我回忆起我是在父母牵着我的手长大的,在红领巾日和班级组织活动,甚至和朋友去北海公园游玩。好像看到的都是中间的北海公园空,什么也没看到。
在寺庙前的院子里徘徊,我只觉得内心平静。小佛像和藏传佛教的器具陈列在宗胜景和圣国景的侧厅,放在下部嵌有玻璃的木柜里。成年人需要弯腰屈膝才能看到,而孩子可以直视。有一尊明代独一无二的罗汉木像,漆色斑驳,眼睛明亮,裂纹斑驳,被时间侵蚀,使他的笑容显得独特而神秘。
我没有按照常规路线上山,也没有按照常规路线继续下山,所以我没有去找韦陀菩萨和大肚弥勒佛,而是从附近的西门出去了。一堆人领着脖子往一个方向走,却沉默不语。当他们走近时,发现一名导游站在队伍前面解释说:“释迦牟尼有84000件佛教文物……”路过时,他们竖起耳朵听导游侃侃的讲解。顺着人们的视线,从这个角度,你仍然可以看到白塔的完整剪影。感觉好近,好像没有台阶,没有佛像,没有庭院,就剪了贴在上面。
心悦寺,名字好听,是皇帝在这里会见大臣的地方,但他看到一只大肥猫躺在书桌炕前的锦榻上,看花园的女孩坐在榻上,低头抠指甲,看起来像一个场景。窗户上装饰着美丽的玉树、珊瑚花、宝石山、钟声等装饰品。万物都有一种暮光之城的色调,尘土飞扬。
我们坐在太阳照耀的最西边的寺庙前,开始吃面包。不知道什么时候游客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一个都没剩下。周围真的很安静。孩子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块面包,看着树下的草地。
我吃着面包,很自然地向矮墙外望去,却有一棵老树躺着。摔倒的方向和我的眼睛一样,对着下面的湖。那棵老树鼓起它黑色的树干,活了过来。它必须向下倾斜,吸收湖水。当你看到了,看不到的时候,它会暂时咽下去。深秋,湖水映衬出枝叶,以及大片的灰色和绿色。岸是一条任性的线,曲折,隐晦而明显,信马。城市里的大型建筑——跳跃而立,海市蜃楼一般不可信。
继续吃面包,孩子不知不觉把我手里的小块换成了大块。我继续吃面包,听到一颗柏树的种子掉落。再看,许多绿松石柏树的种子已经掉落在潮湿的青砖地上。
“看,看!”孩子们拿起一个放在手心里。孩子的话生涩,声音洪亮,清晰,透彻。柏树种子有一个尖锐的凸起,上面覆盖着一层白色的天鹅绒薄膜。这种种子在阳光、雨水和当地条件刚刚够的时候,可以长成大树。每个种子都有这样的机会。
这样想着,好像什么都没想过,心空空荡。再往上看,就看不到院子里广泛种植的柏树了。可以在耳边低语,慢下来,再慢下来。优美的舞蹈和优雅的音乐飘飘欲仙,令人心旷神怡。“我”就这样清晰地融化在一波又一波的长心浪的节奏里,融化在梦心湖里。无尽的沉默,无尽的平静,淡淡的喜悦。
任何形象和声音都是佛的化身,任何平安幸福都来源于佛的加持。
“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幸福。”我发自内心的说。
他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吃了面包,走开了。
孩子蹲在树下,拿起什么东西放进嘴里。我俯下身,看到草窝里有浆果。我称之为“野葡萄”。她给我塞了一个,给我抓了两个,塞进嘴里,笑着跑了,站在远处看着我,看我怎么对待那些浆果。
我对一个两岁两个月大的孩子的行动和发现能力感到惊讶。我也惊叹于无数绿松石或蓝黑色的果实,埋在绿荫绿荫的茂盛草丛里,默默结出那么多果实。
“你和我在河的两边,永远被一条河隔开。我的生活和希望总是背道而驰。你我都在河的两边,永远被一条河隔开……”
歌声是从下面传来的,我就听着山下的歌声,悠扬的手风琴,口琴,吉他。走在这样的歌里,我只觉得爬上白塔,下到普安堂和心悦寺,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好白梦”,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带着这样的喜悦,回到你我在河两岸,永远隔着一条河的世界,真好。
妙应寺白塔白塔寺白塔寺修了一段时间了,我妈一直催我去。我告诉她,我写了《大白塔》,这是北海高处的一个奇妙的存在。现在我应该写真正的大白塔,它不仅高,而且大了将近400岁。
我妈比我还着急,想知道我会写什么,但是文章还没发表她就不看了。我想这也是为了照顾我的自尊,为了生计吧。写字就像蒸馒头,蒸的多好,总不能开盖验证,都是生气。她一定很好奇,白塔有什么好写的?
她几乎到了必须为我工作的地步,甚至问她是否需要采访早年生活在身边的人。我知道她坐在万能的微信朋友圈,本能的拒绝,告诉她暂时不需要。
她和父亲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来到北京的,下班后或周日有充足的时间联系分散在北京各个角落的老乡。现在想来,他们是“北漂”最早的一代吗,虽然他们的作品无疑是稳定的。当他们刚到这里时,他们在改变的当地口音和村民模糊而可疑的联系之间寻找安全感和支持。而这种四处走动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即使我们不能四处走动,我们仍然有微信朋友可以相互交流。
那时候的北京看起来那么小。建国门和复兴门是这个城市的东西边界。大北窑,即国茂,甚至包括李永安,几乎是异乡。白云寺和小马厂就在外面。之所以特别提到这些地方,是因为他们拜访过老乡。我们神奇地生活在古城的肚脐,也就是前门下的煤场街,大栅栏,生活单元的宿舍,煤场街33号。有个同乡,同姓,早年来北京,刚好住在白塔寺旁边,无疑会去看看。
我依稀记得坐在一个用碎砖铺成的狭窄院子里,在邻居旁边走来走去,谁也不能有什么秘密。做饭,烧开水,饭桌上吃什么,早就火上浇油,锅里灌;打骂孩子,洗澡,洗脚,种花种草,一直在身边,不想逃避。
我们围坐在一张手工制作的木制圆桌旁,喝着茶和水。精致润泽的杏黄漆,明亮的不锈钢开合托架,完全手工制作——主人甚至后来“打孔”了一块一模一样的给了我们,成为我家长期以来利用率最高的家具——吃精心准备的一餐,拍黄瓜、蒜肠、叉烧拼盘,炒热菜。留客人吃饭是必要的。
成年人的话语是温暖的,熟悉的地方口音,模糊的,与周围环境隔绝的,扭曲的,变化的。语音语调没有那么放任,有一种不自觉放任的快感。他们说什么,父母都是矮的,谁是谁,好像知道,好像明白,但并不是真的知道,真的明白,所以是无知。
人和树,泥,碎砖瓦,似乎无法区分。金色的夕阳下,白塔清晰的倒影挂在头顶,让房子的头显得更黑,地上的破树也显得更加婆娑美丽。北京真是个奇怪的地方。我当时是这么想的,多年来也是这么想的。我看不透,看不懂,抓不住,靠近不了,它可以那么辉煌,比如站在景山上,见证故宫一片琉璃金顶,它可以那么破败狭窄,比如西单一个老乡住过的院子...只有这些寂静的白杨、榆树和树木。
“哦,那座塔就在我旁边。我走近,被铁棍围住了。有什么好看的?”?人活在它下面,围绕着它,感觉不到珍贵。“我母亲的眼睛被我的目光取代了。我知道盯着笼子里的老虎看是什么感觉,但这是一个比老虎更离奇、更长的传说。
这个地方是辽代著名的寺庙,是为救济僧侣而建的。由于金元战争,宝塔寺被废弃,被居民包围。据《大藏经》记载,辽塔夜间闪着神光,似火之光,但不见火苗烟,引起了人们对文字的尊重。忽必烈下令开启地宫后,发现了装有五部《达拉尼经》和二十件佛教遗物的铜瓶。忽必烈觉得天意难测,决心在元大都修建一座保护世界的大塔。
白塔前的寺庙门外立着一尊夏嫣的铜像,看上去灵秀而稀疏。这位来自尼泊尔的伟大建筑师和艺术家是白塔的设计师和监工。他本名巴鲁布,据说也是萨迦人的后裔。他受皇帝邀请,在西藏萨迦寺修建金塔,引起了八思巴的重视和推崇。他被剃了个光头,取名为“夏嫣”——藏传佛教的守护神摩诃婆罗多的昵称。
八思巴向忽必烈推荐了一批人才,包括夏嫣。我第一次见到忽必烈的时候,他很平静,很舒服。“你不怕我?”“圣人对待人民就像儿子一样。儿子在父亲面前有什么恐惧?”“你为什么来?”“为众生而来。”不仅如此,还修复了宋代王设计制造的被誉为“中国人的瑰宝”的针灸铜人,令忽必烈喜出望外,技艺精湛的工匠折服。
忽必烈曾问修佛塔的功德,“福报千秋。”——巴丝芭这样回答他。因此,夏嫣奉命在大渡河西苑的高良河北岸修建大郭王人王庙,成为修建白塔的独特起点。他再次受命设计和领导白塔寺佛塔的建造,这也是西藏佛塔的早期风格。
设计妙应寺白塔的阿尼哥1279年10月25日,白塔竣工,白塔全白,耀眼夺目,高耸在清水流转的大都市上空,美得像奇迹。这座塔像一个白色的瓶子,顶部有一座镀金的宝塔。整座宝塔高50.9米,占地810平方米。是有记载的最早进入中原的藏式宝塔,被八思巴誉为“胜利三界大塔”。此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运营,大生寿万安寺已经成为翻译佛经的地方和数百名官员学习艺术的地方。
夏嫣在大都的成就远不止这些。他负责南寺、兴化寺、圣手万宁寺、东华苑寺等寺庙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还涉及佛像塑造、儒家圣贤、绘制道教壁画、制作佛教符号和乐器等。夏嫣的足迹踏遍了阻塞坡塔、西藏萨迦金塔、元大都白塔和五台山磁州塔的建造和传播轨迹...
一个城市的建筑可能是其灵魂的象征。元大都的假手与忽必烈、八思巴,尤其是才华横溢的夏嫣,以及众多不知名人士的作品一起,继承了一部分灵魂到今天,让我们看到并体验到这种“加持的影子”。
夏嫣看上去很和蔼,他让我想起了我在加德满都遇到的当地导游时嘉·舒曼。他们在形式和精神上是如此简单!是他有意无意的引导,是对的地方,是对的人,是对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去拜访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蓝毗尼。
鸟儿在柏树间啁啾,北京的元宵节特别温暖晴朗,刚刚经历了多年未见的寒流。前段时间的“寒冷”似乎已经耗尽了整个冬天的寒意,然后这种冻结再也无法上升。
我们绕着白塔转了七圈,沐浴在它明亮干净的灯光下。因为周围空是封闭的,在塔下仰望,它的白度和体积感有更强的威严和威慑力。高空风卷着快速移动的云,白塔就像一艘巨大的白色船,在蓝色的大海和晴朗的日子里乘风破浪。恍惚的瞬间,隐秘的兴奋,似乎带着你穿越万千风景,驶向彼岸。风吹过耳朵,美妙的音乐响起...
回头一看,一只喜鹊停在正殿的主屋脊上,一动不动,转了一下,抖颤着走了。离白塔越远,越看得见。直到你站在略短的拱形山门里,它缩成一个微缩体,可以在手心,头顶,也可以在心里。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什么近什么远?什么是长远,什么是紧迫?什么是永恒,什么是瞬间?越是对立,似乎越是无限接近。
一条繁忙而湍急的车流穿过许多高于山门的地方。如果站在路上,似乎山门塌了,而白塔留在外面,还在上升。这样的高低层次是怎么形成的,不得而知。在我看来,就像是时代断层的写照。
问妈妈,她当初经历了什么,记得什么,渐渐澄清了。原来同乡在古建公司上班,他们分配的宿舍在白塔西侧;白塔被一堵高于地面的墙包围和隔离,周围是零散的民居。人们围着墙建造了一个只能容纳一个人睡觉的小厨房或小房子。这样,虽然是一个通道,却给人留下了院子的印象...
用了30年才想起来我只是稍微融入了这个地方。白塔下,人很多。在经历了极端复杂的人事和风景的迷茫之后,在被汹涌澎湃的情感波浪包裹之间,在日益尖锐甚至密集上升的城市建筑之间,我沐浴在大白塔的光辉之中——坐在斑驳的夕阳里,小时候感受到的宁静的天空——一直在那里,只是凌乱的心很少注意它,没有认出它。
孩子们把庙应寺的白塔叫做“姐姐”,北海琼花岛上的白塔叫做“姐姐”。
2016年4月9日,北京果园
1.《妙应寺白塔 北京城里的大白塔 北海大白塔与妙应寺白塔是“两姊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妙应寺白塔 北京城里的大白塔 北海大白塔与妙应寺白塔是“两姊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837287.html